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福音不开颅微创经皮穿刺球
2022-7-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促进临朐和谐发展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切断病毒传播链条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福音
--不开颅微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医院疼痛科王建国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借鉴上级专家帮扶的经验基础上,并通过参加专项技术省级学习班及各种学术交流会议等提高技术保障的条件下,在手术室全麻及C臂引导下成功独立开展了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术后患者疼痛消失,已康复出院。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多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常位于前额、脸部、鼻腔、口腔等。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女性尤多。发作时多呈闪电样、抽搐样,可自行缓解,说话、刷牙、局部触摸、面部吹风等可诱发疼痛。
患者刘某,女性,44岁,15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面部疼痛,发作时犹如火烧、针刺,日常的洗脸、刷牙就能引起疼痛发作,经诊断确定为三叉神经痛(左第1、2、3支),在我科门诊及住院保守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不彻底,症状反复,为彻底根治疼痛,患者多方咨询及上网等了解相关外科治疗后,因恐惧开颅手术,自行要求行微创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此术式就是经皮穿刺卵圆孔,将4F球囊导管导入Meckel’s腔,推入适量造影剂使其充盈压迫半月神经节,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经疼痛科医师仔细、全面的术前准备后,全麻下C臂定位确定好卵圆孔并做好标记,放入特制的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放入球囊后推入造影剂,影像下可看到造影剂呈梨形扩散。压迫数分钟手术结束,拔出导管及穿刺针,包扎穿刺点。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清醒,自觉疼痛完全消失。
PBC优点:
PBC无需开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术后2-3天即可出院,治疗后可迅速康复。
PBC的适应症
1.对开颅手术恐惧、拒绝开颅者;
2.年老、体弱者;
3.全身情况差(有心、肺、肝、肾、代谢性疾病等)的患者;
4.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者;
5.行射频热凝术及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或术后疼痛复发者;
6.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我院疼痛科此次成功独立开展不开颅微创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摆脱了之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局限性,使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余地,并能为患者及家属节省大量花费和时间;独立操作后能够作为常规手术普及开展,更及时、方便的为更多有需求的本地患者解除病痛。这项技术作为我院疼痛科的特色技术,在全县内率先独立成功开展,医院的影响力。
疼痛科诊疗范围
1.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外伤后头痛等。
2.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非典型面痛、残肢痛、肋间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坐骨神经痛、脑卒中后疼痛、会阴痛、幻肢痛、盆腔痛等。
3.骨关节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椎管狭窄症、膝骨关节炎、肋软骨炎、骶髂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等。
4.软组织疼痛: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棘上棘间韧带炎、肌筋膜炎、网球肘、跟痛症等。
5.血管及免疫代谢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痛风、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
6.癌性疼痛:原发癌痛、转移癌痛、癌症治疗相关痛、癌症伴发其他疼痛等。
7.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呃逆、面瘫、面肌痉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宁腿综合征、脑血管病变及后遗症、神经性耳聋、慢性溃疡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