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

2016-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古代文献中称为“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等。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候中有“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端(立旁换成月旁)如裂……”,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认为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衣着单薄、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人侵,痹阻腰腿部;或湿热邪气侵淫,或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均可导致腰腿痛。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及经筋病症。

以腰部或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放射性、电击样、烧灼样疼痛为主症。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位在椎管内脊神经根处,常继发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炎、脊柱裂(结核)等。主要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咳嗽或打喷嚏等导致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髋关节炎、骶骼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物、梨状肌综合征等疾患。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在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腘窝中央、腓骨小头下、外踝后等处有压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腹压增加时无影响。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方义: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疏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

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操作:用按摩点穴的方法、或者用针灸,两种方法都用泻法,

2.其他疗法

⑴刺络拔罐:用皮肤针叩刺腰骶部;或用三棱针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并加拔火罐。

⑵电针:根性取腰4~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干性取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针刺后通电,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hlff/1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