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体表标志
2017-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活体体表上用肉眼可以观察或用手可以触摸到的骨性突起和凹陷,肌的轮廓以及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应用这些体表标志,可以帮助确定血管和神经的走行,以及器官的位置,对临床检查、治疗和针灸腧穴的定位具有与实用意义。现按身体分部阐述如下:
一、躯干部
(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1躯干背面的体表标志
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和上、下角。肩胛冈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上角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人为一骨性突起,皮下脂肪较多者则为一皮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2躯干前面的体表标志
锁骨:全长均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喙突:在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
胸大肌:为胸前壁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3-4条横沟分成多个肌腹,肌收缩时在脐以上可见到3条横沟,这些横沟即腱划。该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此线与右侧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
髂前上棘:是髂嵴的前端。
耻骨联合上缘:在两侧腹股沟内侧端之间可摸到的骨性横嵴,其下有外生殖器。
耻骨结节: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骨性隆起。
腹股沟:为腹部与股前部分界的沟。
腹外斜肌:在腹外侧,以肌齿起于下数肋,其轮廓较清楚。
二、头颈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
乳突:为耳郭后方的骨性突起。
颧弓:位于耳前方的骨性弓。
眶上缘、眶下缘:为眶口上、下的骨性边界。
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
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
下颌头:位于耳郭前方,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着。
下颌角:为下颌体下缘的后端。
舌骨:在颈前部正中,甲状软骨的上方。
咬肌:咬紧牙关时,在下颌角前上方的肌性隆起。
颞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对侧时,在颈部可明显看到从后上斜向前下的长条状肌性隆起。
(二)皮肤标志
人中:为上唇外面中线上有一纵行浅沟。
鼻唇沟:为颊和上唇分界的斜行浅沟。
三、上肢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3上肢前面的体表标志
肱骨大结节: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
肱骨小结节:在肩胛骨喙突的稍外方。
三角肌: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
肱骨内、外上髁: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髁突出较明显。
尺骨鹰嘴:在肘后方的骨性隆起。
桡骨头:在肱骨外上髁的下方,伸肘时在肘后容易摸到。
桡骨茎突:位于腕桡侧,为桡骨下端外侧份的骨性隆起。
尺骨茎突:位于腕尺侧,在尺骨头后内下方,前臂旋前时,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高。
豌豆骨:位于腕前尺侧的皮下。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其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下部肌腱可在肘窝处摸到。
腕掌侧的肌腱:捏拳屈腕时,在腕掌侧可见到3条肌腱,位于中间者即掌长肌腱,位于桡侧者为桡侧腕屈肌腱,位于尺侧者为尺侧腕屈肌腱。
腕背侧的肌腱:拇指伸直外展时,在腕背桡侧可看到3条肌腱,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前两条肌腱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条。在拇长伸肌腱的尺侧为指伸肌腱。
图12-4上肢后面的体表标志
(二)皮肤标志
腋前、后襞:上肢下垂时,在肘窝前、后面可见到的皮肤皱襞。
肘窝横纹:屈肘时,出现于肘窝处的横纹。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侧出现2-3条横行的皮肤皱纹,分别称近侧横纹、中间横纹(不恒定)和远侧横纹。
四、下肢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5下肢前面的体表标志
坐骨结节:为坐骨最低点,取坐位时与凳子相接触,在皮下易摸到。
股骨大转子:为股骨颈和股骨体交界处向上外侧的方形隆起,构成髋部最外侧的骨性边界。
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都在膝关节两侧皮下。
髌骨:在膝关节前面皮下。
髌韧带:为髌骨下方的纵行粗索。
胫骨粗隆:为胫骨内、外侧髁前下方的骨性隆起,向下续于胫骨前缘。
胫骨内侧面:位于皮下,向下可延至内踝。
腓骨头:位于胫骨外侧髁的后外方,位置稍高于胫骨粗隆。
外踝:为腓骨下端一窄长的隆起,比内踝低。
内踝:为胫骨下端内侧面的隆凸。
臀大肌:形成臀部圆隆的外形。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的肌性隆起。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构成腘窝的上内界。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着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
腓肠肌内、外侧头:腓肠肌肌腹形成小腿后面的肌性隆起。其内外两个头构成腘窝的下内、下外界。
跟腱:在距小腿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结节。
图12-6下肢后面的体表标志
(二)皮肤标志
臀股沟:又称臀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与大腿后面之间。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李茂发之达摩手正骨加针灸培训(讲的是个骨关节的讲解)每月1日北京都有课程
每月1日-每月9日(1日全天报到8天学习时间)
年07月15日—07月23日(15日全天报到)北京(高级班达摩通脉培训)
报名联系人:陈鹏飞
高级班讲解内容如下
1、阴阳失衡则为痛
(1)、痛之归经络脏(2)、别通理论(3)、五行运用
2、五输穴的运用
(1)、七十二地刹穴(2)、三十六天冈穴(3)、特定穴位的运用(4)、特灵35穴位
3、对应点全息理论的运用
4、带脉理论与运用
5、正骨如何按摩
(1)、颈椎通脉正骨(2)、胸椎通脉正骨(3)、腰椎通脉正骨
6、全身28大要点
7、中医综合手法快速治疗疼痛的方法
8、特效偏方
9、中医综合手法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
10、心脑血管疾病:(1)、预防(2)、急救(3)、后期调理
11、糖尿病的防治:(1)、预防(2)、辨真假(3)、如何调整正常
初级课程
(一)、“达摩一百零八手法”示范教学。
(二)、砭法、针法、炙法、罐法、按跷法、导引法六种疗法配合达摩正骨手法的运用。
(三)、达摩手法在放血疗法方面的应用及方法。
(四)、推拿正骨科室、个体经营店如何管理创收及医患沟通技巧。
(五)、具体病症的治疗方法如下:
A:支气管哮喘
1.做颈椎五把推,颈椎仰卧摇正法;
2.分筋错骨法调整胸椎1-8节;
3.手法开肘关节,摇腕、抖肩,开手指掌关节;
4.前臂掌面尺泽与太渊连线拍打刮痧,出黑豆为止;
5.针刺鱼际、孔最、内关、手穴(食指掌关节尺侧)
6.拔罐肺俞、大椎(血罐)。
B:冠心病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犀牛望月调整颈椎;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仰卧调整胸肋;
5.肘关节调整;
6.针刺:内关、郗门、冠心穴(足从解溪下四横指与第二、三跖骨交叉的骨缝之间取穴);
7.拍打、刮痧,从青灵穴-内关穴;
8.拔罐:膻中、膈腧。
C:颈椎病
1.颈椎五把推;
2.犀牛望月;
3.一指禅拨筋;
4.拔罐:颈三罐;
5.针刺:悬钟(绝谷)、定喘穴(大椎旁0.5寸)、肩井、阴谷穴、中渚。
D:急性腰扭伤
1.俯卧调整胸3-12节;
2.斜扳腰1-5节;
3.针刺:扭伤穴(曲池下2.5寸、压痛明显处是穴)、后溪、龈交、手背腰2痛点、合阳(腘窝中央下2寸)、腰痛穴(两眉中间上1寸)。
E:足跟痛
1.颈椎五把推;2.犀牛望月2-3节颈椎;3.一指禅拨筋;
4.针刺:三阴交、手穴足痛点、仆参;5.跺脚64下即愈。
如下的病症亦全部示范治疗手法,如:感冒、支气管哮喘、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肠胃病、呕吐、呃逆、冠心病、心律失常、习惯性便秘、高血压、高血脂、失眠、多梦、头痛、眩晕、失语(中风)、口舌诸病、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耳鸣耳聋、鼻炎、坐骨神经痛、上肢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痛风、中风偏瘫、下肢足内翻急慢性胆囊炎、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自汗、盗汗、视神经萎缩、白内障、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关节疼痛、膝关节上楼痛、膝关节下楼痛、足跟痛、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痔疮、不孕症、乳腺病、近视眼、癫痫、扁平疣等一百多种病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