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专家剑走偏锋因指导理论极端化为针
2017-10-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
一位从事神经外科研究一辈子的老专家,从西医观点出发,用针刀切割颈椎黄韧带时失手,将针刀刺入椎管,造成椎管内血肿,外科手术后保住了患者生命,留下高位截瘫。本人认为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是针刀操作技术的问题(技术失误当然存在,是针刀操作不规范所致),而主要是指导思想的问题。这次我们来为针刀正名。
针刀这一名称,是伴随着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啧啧称赞声和临床医生的惊奇声出现的。二十几年过去了,随着针刀在临床上的逐渐普及,认识它、研究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它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快。随之相应的,有关针刀的概念也越来越多,“针刀医学”、“针刀疗法”、“小针刀”、“水针刀”、“液针刀”、“针灸刀”、“针法微型外科”、“激光针刀”等新名词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是针刀疗法不断发扬光大的结果,同时因为各种针刀“门派”林立,使“针刀”这个词的概念也渐渐模糊起来了。
花样百出的新颖疗法,其本质是针刀朱汉章先生为使针刀这个医疗器械的概念明确起来,曾为“针刀”下过这样的定义:“凡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一切医疗器械,就叫做针刀”。这个定义下得令人欢欣鼓舞,因为,这样一来,针灸刀的治疗工具、针法微型外科的治疗工具、松针疗法的治疗工具、新九针疗法的带刃工具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针刀器械,也就是说,它们使用的工具也是针刀。
从事针刀研究与临床的医务工作者当然拍手称快,然而,从事其他疗法研究与临床的医务工作者是否也能认可这个“定义”呢?恐怕很难,引起一些争议是必然的。有人会提出:凭什么说这样的医疗工具都叫针刀,而不能叫松针、小宽针、针灸刀?如果说这些新疗法的代表提出异议还好给予解释的话,那么“铍针”、“古长圆针”等也要因为有了这个定义而改称为针刀,恐怕就有些难以服众了。如此类推,是否针灸针即应该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穴位上进行机械性(提插捻转)刺激的一切医疗器械呢?如果此说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将注射器针头刺入人体穴位进行刺激如针灸针一样,是否注射针头也就是针灸针了?只能说此时的注射针头相当于针灸针。
一种工具的命名权是属于设计者的,如果笔者将现在的针刀刀刃改成柳叶状,针柄也换成另一种模样,即可申请产品专利,并可合法的命名其为“小柳刀”。在临床中用它去切开排脓,则可以成为“铍针”,如果用它如汉章牌针刀一样刺入人体内切割松解粘连、疤痕、挛缩等病变组织,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针刀”。这就是说,这个工具实际上发挥了什么作用,才应该也可以被称为什么。比如在紧急情况下,用身边的水果刀切开患者气管急救,那么此时的这把水果刀,就是手术刀!
水果刀的设计主要是用来削水果的,但它具有手术刀的功能,并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成为手术刀。但是也只有把它用来做手术了,才可以称其为手术刀。也就是说针刀可以是带刃的针具,但带刃的针具不一定都叫针刀!只有把它用来做闭合性手术时,才可以称其为针刀。即能做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是有区别的。
笔者认为,针刀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针灸针与手术刀的交融,如果给出一个定义的话,应该是以针刀医学理论(如闭合性手术理论、经络实质的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做闭合性手术治疗,外形如针灸针,其尖端有刃的医疗器械。工具相似者,多矣,而理论之不同才是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
当然,如果仍沿用朱汉章先生的定义的话,以下的表达方式或许更合适,即:凡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一切医疗器械,都可以作为“针刀”器械来使用。在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针刀疗法听证、鉴定会”上朱汉章先生把针刀定义为:“针刀是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在体内完成手术刀的功能的医疗器械”。
不是所有带刃儿的都叫针刀,关键是理论指导!医疗器械只能是一种治疗工具,一种疗法的核心应该是它的理论,它的独特的诊治方法和视角。
△古九针
“针刀”这个词一般是指针刀医疗器械,有时也常作为“针刀疗法”的代称。于是一些人就把针刀器械与针刀疗法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起来。有人认为,凡是使用针刀这个医疗器械为主治疗疾病的方法均可称为针刀疗法。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反之,只要不使用针刀这个特定的医疗器械,如更换一种治疗工具如铍针、凹刃针等,即使是根据针刀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也可以不称其为针刀疗法,笔者认为这也是不妥的。在很多人看来,用什么样的治疗工具(某种疗法具有代表性的工具)治病,就是做什么疗法的治疗了,这是为什么人们只要改变了治疗工具的形态,即称新疗法诞生的思想基础。医疗器械只能是一种治疗工具,一种疗法的核心应该是它的理论,它的独特的诊治方法和视角。正因为这种概念的不清晰,针刀疗法普及推广后,引来了多种医疗器械相类似(带刃针具)的多种新疗法的出现。
当年,针刀疗法与针灸刀疗法的代表人物还曾为谁先谁后,谁是正宗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大可不必!从根本上说,哪一“针刀门派”使用的工具不类似于“九针”?汉章牌针刀又何不类似于“铍针”?但铍针作为针灸疗法里的一种工具,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少有建树,专业人员也少有使用。为什么针刀疗法出现以后,铍针也突然光彩起来了?原来针刀与它长得太像了。两者谁的年龄大呢?当然是铍针。但是铍针原来的作用是什么呢?《灵枢.官针》曰:“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铍针实际上是一种割治痈脓外症的刀具,俗称铍刀。那么,我们看一看铍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过程中,是用来切开排脓的吗?显然不是。而是在闭合性手术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结合解剖学的新发现,在皮神经穿出孔处(筋膜病变时神经容易被卡压的地方)进行切割松解。“铍针”这个工具,在这种治疗中,应该称为针刀。因为,针刀疗法是在针刀理论(如闭合性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特种针具(针刀)深入体内进行切割松解为主治疗疾病的方法。只要是在针刀理论指导下进行诊治,使用的工具可以是针灸刀疗法的“钩形针”,也可以是针法微型外科的“凹刃针”,当然也可以使用“铍针”等,我们仍然可以称其为针刀疗法。那么,此时的“钩形针”、“凹刃针”、“铍针”才是名副其实的针刀。
反之,使用针刀工具刺激足三里治疗腹痛时,针刀只相当于粗针的作用,该治疗仍属针刺疗法的范畴,此时的针刀工具,称其为针刀又有何意义?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这种治疗方法,也不否认其治疗效果的特殊性,在临床上使用也是可行的,但这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使用针刀工具和使用针刀操作方法的产物,是针疗法的改革。如果内脏病患者在相应的穴位处出现变性软组织时,用针刀在穴位上切割松解治疗,则应该是针刀疗法对中医学的贡献和发展。正如针刺疗法中有多种不同形态的治疗工具一样,针刀疗法中使用的治疗工具也可以有长短、粗细、平刃、凹刃、钩刃等不同形态。由此看来,董福慧先生的新著《皮神经卡压综合症》一书中使用铍针进行治疗的方法,与使用针刀工具进行治疗无本质区别。
那么松针疗法和针灸刀疗法使用的都是带刃针,是否也应该说它们即是针刀疗法呢?非也,这两种疗法虽与针刀疗法有相似的治疗工具和操作方法,但它们都是以中医的经络理论为指导进行医疗实践的,与针刀疗法以中西医结合的闭合性手术等理论为指导的针刀医疗实践不同,笔者认为松针疗法与针灸刀疗法不是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而应视为传统针灸疗法的发展。
△汉章针刀
针的刺激?刀的切割?针刀威力谁主雌雄?针刀疗法在治疗上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以针的作用为主,还是以刀的作用为主?
关于针刀的治疗作用,从事针刀临床与研究的同行们早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一般认为,针刀的作用有三个方面:针灸针的刺激作用。.手术刀的切割作用。针与刀的综合作用。针与刀的作用与关系本来就是针刀同仁争论的一个焦点。任月林先生在第五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针与刀》),再次将针与刀的关系与作用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除肯定了针刀在临床中刀的作用外,较多地强调了针刀的刺激作用,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提出来是有必要的,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针与刀》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说明了针刀的刺激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强调了针刀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刺激还是切割,都需要通过激发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并发挥其作用才能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这是中医治病的特点,也是针刀治病的特点,是不少针刀同仁一直忽视的问题。
临床中,针刀的刺激作用确实不可忽视,它是针刀治病的重要一环。然而,针刀,针刀,是针的作用大于刀的作用呢?还是刀的作用大于针的作用呢?只有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才能更好得发挥针刀的作用,从而提高针刀的临床效果。
例如,针刀治疗腰扭伤之类的肌肉紧张、痉挛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较好,此时针刀的刺激作用体现的较为突出,但针刀对紧张、痉挛的肌纤维的切割治疗,仍然是针刀治疗的特点。这显然属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范畴,并非是主要的针刀适应症。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之粘连、疤痕、挛缩和内外压力失衡出现的筋膜增厚、滑囊闭锁等慢性疾病,针刀的治疗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切割松解上了。特别是神经卡压类、骨性管道狭窄类疾病的治疗更是非切割难以治愈了。所以,笔者认为针刀在临床中的作用是以刀的切割作用为主的。如果过于强调针刀的刺激作用,使用针刀在压痛点或穴位上进行刺激来治疗疾病的话,使用针刀治疗与使用粗针如圆利针等进行治疗又有什么不同呢?还以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症为例,如果铍针仅仅“在特定的部位捣刺几下”(刺激)就可以治愈疾病的话,那么将“针刀”或“铍针”换成毫针或粗针用同样方法操作,看是否有相同的疗效?所谓在特定部位捣刺几下,就是要用它的刀刃在筋膜上切开几个小口,使其内压减弱。张力减弱便解除了筋膜对神经的卡压等不良刺激而产生治疗效果,其特定的部位则是根据解剖知识和临床特点,寻找到的皮神经从筋膜穿出并被卡压的位置。实质上,治疗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针刀的切割功能,即刀的作用。这个观点可以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对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的论述得以证明。
不使用中西药物的纯粹针刀治疗,才是针刀本色!不使用中西药物的纯粹的针刀治疗,才是最具先进性与合理性的非药物疗法。这是针刀疗法的最大特点,也是药物副作用泛滥的今天,针刀疗法具有的最大优势。
△纯针刀,拒绝滥用激素、止痛药
针刀疗法不同于传统的针灸疗法,不在于其使用的工具与传统针灸工具的不同,而在于其理论方面的创新。针刀疗法推广之后出现的水针刀疗法、多功能液针刀疗法、针法微型外科等,其使用的治疗工具都与汉章牌针刀有所不同,操作方法也有变化。然而它们的理论与针刀疗法的理论相比并没有质的突破。如针法微型外科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闭合性手术理论的细化,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对解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动态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具体化,为针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一些新的病种打下了基础。
水针刀疗法与多功能新液针刀疗法只是把针刀疗法与注射疗法或阻滞疗法结合在一起,在理论上并没有新颖的地方,顶多是在治疗工具方面有了改革(是不是改良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验证)。打一个比喻来说,就象做手术,直接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等组织,切除病变器官或病变组织,然后进行缝合、包扎,这个过程就是纯粹的手术,如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如果术前先做了麻醉,术中再输了液,术后再喝了药,难道能说是一种新的手术疗法吗?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是完善了手术过程。针刀疗法亦如此,初始朱汉章先生不主张在针刀治疗前后配合局麻和药物注射,强调“纯粹”的针刀治疗,自有他的一片苦心。然而,随着针刀疗法在基层临床的普及,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临床医生,实际用针刀治疗时,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提高临床疗效,在必要的时候,注射了麻药、维生素B12、类固醇类激素、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等组成的镇痛液(这些内容在全国针刀疗法培训班上早已传授)。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理解针刀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本意,更不能在临床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患者的病因病理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只是把针刀与药物进行了简单的相加。使针刀配合相应药物治疗形成了习惯甚至将其作为针刀治疗的医学常规,难怪很多人会问这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究竟是针刀的作用还是药物的作用?或者是针刀与药物的综合作用?甚至极端的认为针刀并没有多大作用?我们应该明确针刀的切割松解,主要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粘连、疤痕、挛缩组织,麻药是为了减轻疼痛,因为一些患者的痛阈低,加之紧张、恐惧、或局部有明显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难以接受针刀治疗。临床中接受针刀治疗的颈肩腰腿痛等患者,除了有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以外,常常因为患者就医时多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而存在有无菌性炎症反应,或急性软组织损伤转变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过程中,病灶处既有粘连、疤痕、挛缩等病理变化,也有无菌性炎症反应存在,这种情况下,针刀配合镇痛液注射,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刀的作用仍主要是松解粘连、疤痕、挛缩等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镇痛液,一是可以减轻治疗疼痛,缓解患者的恐惧感;二是可以消除明显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以达协调配合,全面解除病理变化的治疗目的。如果患者是典型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单独使用针刀松解即可,不必画蛇添足地配合镇痛液注射。如果粘连面积较大,针刀选点松解不能全面,适当配以活血化瘀之中西药物,改善局部内环境,协助自体调整功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则是必要的。中西结合不是中西药物的简单相加,而是理论上的相互融合。显然,药物的使用只是针刀疗法的辅助或完善,并不能改变针刀治疗本身,因此不能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步骤就可以说又形成了新的疗法。而且从医学的发展趋势来看,不使用中西药物的纯粹的针刀治疗,才是最具先进性与合理性的非药物疗法。这是针刀疗法的最大特点,也是药物副作用泛滥的今天针刀疗法具有的最大优势。针刀直接与各种药物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疗法反而失去了这个优势。
完善针刀理论,创新诊疗思路,针刀才有未来!现今,针刀医生的队伍不断扩大,然而因为从事针刀疗法的医生,他们原来从事的专业各不相同,有中医的、西医的;有内科的、有外科的;有全科医生、有专科医生;有职称高的、有职称低的等。所以,大家从事针刀临床实践时的着眼点、侧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一些较为简单的疾病的治疗还比较统一、规范,对一些疑难病的诊治方法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从大方向上看,中医出身的人较易从中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如在治疗点的选择上,从经络穴位入手。西医出身的人则很容易撇开针刀医学理论,放弃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容易用外科手术的视角,采用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的理论解决问题。
有卡压就必须彻底切开,只考虑了针刀的切割作用,而忽视了针刀的刺激作用,以及刺激所激发的人体自我保护功能,外科手术的剌激量过大而成为损伤性刺激,针刀的刺激量较小,是一种良性刺激,对人体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只重视了局部精确治疗,而忽略了整体调整。有的大夫在临床中越走越偏。而且,医院的大医生们也常常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科学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使针刀医疗之路越走越窄,乃至导致不该发生的事故。在这方面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如对颈椎病的治疗,按针刀医学理论制定的治疗原则是:针刀松解变性软组织,手法调整颈椎骨关节,再通过人体自身修复能力的调整,达到治疗目的。绝大部分颈椎病患者可通过精确的诊断,准确的治疗而得以痊愈。但从西医观点看,颈椎有骨刺应该切除,黄韧带肥厚压迫脊髓也要切除或切断,以改善椎管狭窄及神经根受压状况。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是可行的,而使用针刀治疗其难度就更大,操作起来也更危险。针刀理论融汇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宏观调整思想,和西医的精确诊断,微观定位观。主要是通过调整椎管外软组织,包括肩背腰部软组织,调整整个脊柱,特别是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同时激发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使机体自身进行调整而达到治疗目的,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是针刀松解椎管外软组织,如项韧带、头夹肌、头半棘肌、枕后小肌群,横突上附着的肌肉,肩背部之颈肋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与颈项部相连接的肌肉,使紧张、僵硬的软组织变松弛,从而改变颈椎骨关节的解剖位置。同时考虑颈椎病是原发病,还是继发病如腰部肌肉损伤,日久牵及背部,之后牵及颈项部而导致的继发性颈椎病,这种情况,如果对腰部的病变不解决,使其失调的力平衡得以恢复,则仍是治标不治本。通过针刀对病变软组织的松解和刺激,调整生物力学失衡状态,从而提高颈椎的代偿调节能力;另外配合手法正骨以调整脊柱生物力学平衡。注意手法正骨是“调整”椎体而不是使椎体“复位”!即手法正骨的目的是把失衡的力调整到一个新的相对平衡状态,而不是一定要求将椎体的位置恢复到正常状态。手法治疗既可扩大狭窄的椎管,也可以扩大变窄的椎间孔,改变重要的神经血管与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软组织的相对位置。这时候,颈椎的椎体不一定不倾斜和旋转,也不是没有了骨质增生。一般情况下,不必将针刀刺入椎间隙深部,也不必剔除骨刺或切开黄韧带(该问题仍有许多争论)。如果通过宏观调整和微观松解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如一些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针刀疗法是代替不了外科手术的。一位从事神经外科研究一辈子的老专家,从西医观点出发,用针刀切割颈椎黄韧带时失手,将针刀刺入椎管,造成椎管内血肿,外科手术后保住了患者生命,留下高位截瘫。笔者认为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是针刀操作技术的问题(技术失误当然存在,是针刀操作不规范所致),而主要是指导思想的问题。
△誓立汉章志躬传针刀学——高雨
△高雨老师数十年潜心研究针刀,秉承朱汉章教授遗志,谨遵朱汉章教授教诲,提出整体力线和慢性神经刺激征,并完善了针刀理论,注重整体与人体平衡,形成了系统、完整、规范的针刀诊疗思路,避免了针刀临床的极端化。
所以,针刀闭合性理论逐渐走向极端——西医化,是当今针刀临床中医疗事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今天,进一步探讨、完善针刀医学理论,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学习班”▲多功能液针刀特点:
1、安全性高:液针刀在治疗时可以回抽检测避免了血管、脊髓及内脏损伤。
2、无痛苦:减少操作步骤,一步到位,整个治疗过程病人无痛苦、随治随走。医院及基层开展。3、速效:一次见效,大部分1-3次治愈,有的一次即可治愈。
4、新突破:可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形状的针具,治疗时得心应手。液针刀治疗顽固性疾病时,在针刀松解之时,既可注射药物,又可注射三氧气体;同时,还可植入药磁线,大大拓宽了适应症,提高治愈率。
▲多功能液针刀适应症:
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风湿类风湿疾病、四肢顽固性麻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肩周炎、各种神经痛(如坐骨神经痛、枕神经卡压性偏头痛)、弹响指、滑囊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老年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足跟痛等多种疾病。
▲主讲专家:液针刀疗法创始人“党东旭教授”
▲培训地点:河南?洛阳市
▲培训时间:年7月13-16日(学习时间4天)
▲学习费用:
1、全国统一培训费用元(包括培训费、学习资料费、证书、见习等)
2、食宿可以自理,我院也可以给学员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报名方式:
电话/(王老师)
办公-(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