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入伏,一定要小心这两种夏季疾病
2018-4-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每年夏季,永远逃不出“高温”的魔爪。明天入伏,将夏季的热浪逐步推向制高点。西瓜、蒲扇、绿豆汤已经招架不住这股蒸笼般的热气。隐藏了三个季节之久的疾病又开始乘势蔓延……
夏季中暑如何应对?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中暑原因环境因素中暑多易在高温、高湿、风速小的环境下发生。据研究,连续三天全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80%时,最易引发中暑。
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容易中暑。
自身因素容易中暑的大多为缺乏体育锻炼、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人群。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人群也容易中暑,如过度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人群。
中暑发展阶段1先兆中暑中暑常常会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体温通常低于37.5摄氏度。在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间内身体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体温会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者面色苍白伴随呕吐、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症状,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继续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全身乏力、神志模糊、严重时会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现场急救措施转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如衣服被汗水浸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加速散热。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充水分患者仍有意识时,应补充水分,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盐或服用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拨打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同时立即拨打电话就医。
预防措施酷热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据医学统计显示,伏天里,当平均气温超过31℃时,中暑人数会明显上升;日最高气温超过38℃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此时也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危险期。所以,老年人和体弱者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或下午外出。
外出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带上充足的水。
防暑降温药品随身带: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应急之用。
营造一个舒适的清凉环境:使用空调降温时,室内与外界温差不要过大。并在早晨和傍晚开窗通风透气,以保证空气新鲜。
适当饮水: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含钾茶水。
千万不要把婴幼儿遗忘在车内!
需特别预防人群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患有精神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
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都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空调病
形成原因
干燥
夏季,空调给人们带来凉爽空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就来自于空调房间这个有限的空间内,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长期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会导致我们的眼睛干涩、嘴唇干。
其次就是我们的皮肤,大部分裸露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的水分。
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这样,散失的水分会更多,这种情况时间一长,我们的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严重时会发生干裂,感冒等病毒就会乘虚而入。
空气流动性差
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据有关专家统计,在使用空调的密闭室内,5至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13.2%,大肠杆菌升高1.2%,红霉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症状
通常会感到疲倦,皮肤干燥,手足麻木,头痛咽痛,神经痛,胃肠道不适。女性还会出现月经提前或延迟、经量稀少、经期缩短等月经失调症状。
严重的还可引起口眼歪斜,原因是耳部局部组织血管神经机能发生紊乱,使位于茎乳孔部的小动脉痉挛。从而引起面部神经原发性缺血,继之静脉充血、水肿,水肿又压迫面神经,患侧口眼歪斜。
预防措施
请专业人士定期修理及清洗空调,至少1年1次;
开空调得适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度,尽量保持室温在26℃~28℃之间;
间隔一段时间开窗通风,给室内换换新鲜空气可减少有害细菌;
使用加湿器,夏季制冷时,相对湿度以40%—80%为宜,可使病原体致病力、传播能力迅速下降;
保证睡眠质量,养成多喝水的习惯。
?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饮用后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具有强心作用。?促进消化,增加肠蠕动,保护胃粘膜,对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姜枣利胆、镇痛、解热、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也有较强的效果。?很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女性宫寒(白带多而清稀、痛经)、男性肾寒,还有肠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可以常喝。?由于姜枣茶能够祛除寒湿、调和营卫,特别适合在空调房间办公的人。
怀研堂姜糖膏主要成分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等证的治疗。不过,因大枣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少吃。生姜: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枸杞:《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每天一杯姜糖茶,祛湿除寒健康一夏,就连冬天的病毒排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