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的治疗与预后
2019-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寰椎骨折脱位是上颈椎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约占50%,临床上见到的寰椎骨折脱位,神经症状轻重不一,有的当场死亡,有的病情严重,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干与脊髓高位损伤。表现为脑神经瘫痪、四肢瘫或不全瘫和呼吸障碍,常需立即辅助呼吸,有的仅为枕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神经症状轻微,但这类患者仍有潜在危险,应予以高度重视和相应治疗。
★寰椎骨折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自头部的纵向挤压暴力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寰椎损伤的机制为轴向压缩-后伸,并非单一一种模式。其中大多系由来自头顶部的纵(轴)向挤压的暴力所引起。除高处重物坠落引起外,高台跳水时头顶直接撞击池底为其另一多发原因,且后者易当场死亡。此类伤者多伴有脑外伤。由于受伤时垂直暴力通过枕骨髁向下传导,使两侧寰椎侧块多呈分离状。寰椎骨折的骨折线一般好发于结构薄弱的前、后弓与侧块的衔接处,寰椎侧块移位的程度不同,对椎节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同。当侧块向两侧方移位大于7mm时,表明横韧带断裂,并加重了寰椎、枢椎间的不稳定和寰椎向前的移位。移位间距愈大稳定性愈差,尤其是当头颈处于仰伸位时,骨折块多向四周移位,致使该处椎管扩大,因此少有神经症状。当头颈处于屈曲状态时,则易引起寰椎前弓粉碎性骨折。由于致伤物先作用于头顶部,因而齿突及其后方的寰椎横韧带也易伴有损伤。如横韧带完全断裂,则齿突后移并压迫脊髓,可立即引起死亡或出现四肢瘫。
★寰椎骨折的临床表现
1.颈痛较为局限,可通过枕大神经向后枕部放射,活动及加压时加剧,而在休息及牵引下则减轻。
2.压痛在枕、颈部均有明显的压痛,颈后肌组多呈痉挛状。
3.活动受限因疼痛而使头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尤以旋转动作为甚。
4.枕大神经症状约半数病例可有枕大神经放射痛及沿该神经的压痛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外伤性反应及血肿压迫与刺激所致。
5.脊髓症状在经过现医院治疗的患者中,约10%~15%伴有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伤占15%~20%;60%~70%可无脊髓症状,但常伴有颈椎不稳现象,患者喜双手托头。
★寰椎骨折的诊断方法
1.外伤:史除直接从询问中获取外伤史外,对昏迷的病人尚可从头颈部有无皮肤挫裂伤或头部皮下血肿以及颅脑损伤的特点等进行推断。
2.临床特点:如前所述,除脊髓受损症状外,主要是后方枕颈处的颈椎局部症状。
3.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应包括正位片、侧位片及开口位片。侧位片上可显示寰椎前后径增宽;开口位可发现寰椎左右增宽,且与齿突的距离双侧常呈不对称状,如双侧侧方移位总和超过7mm者,则表示寰椎横韧带断裂,易引起意外,应注意。
(2)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数量、走向及骨块位移等情况。
(3)MRI检查对骨折的观察不如前者清晰,主要用于伴有脊髓症状者,并有利于对寰椎横韧带断裂的判定。
★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寰椎骨折病人宜行过伸位复位,或颅骨牵引3周,复位后行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或把牵引器与石膏背心连接,固定3~5个月,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为获得枕寰枢永久性的稳定,有些作者积极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两种:
(1)寰枢间融合术。
(2)枕颈融合术。
★寰椎骨折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一、诊寰椎骨折,应先将头颈部制动,并力求在牵引下对其进行各种检查与处置。对诊断明确者.可按以下两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1.单纯型
指不伴有颅脑损伤及脊髓神经症状者,一般用Glisson氏带以维持重量(1.5~2.0kg)牵引5~10天,再以头-颈-胸石膏固定10~12周。
2.复杂型
(1)伴有脊髓神经症状者:需采用颅骨牵引,观察神经症状的恢复情况,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这类病例一般均需行气管切开,待病情稳定,神经症状基本消失后再按前法治疗;卧床牵引时间一般不少于3周。
(2)伴有颅脑等其他损伤者:臭氧治疗仪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等的更为严重的损伤,但应注意对颈部的制动与固定,以防听之任之而引起意外。
(3)对手术疗法应慎重:对晚期病例,尤其是当神经症状恢复到一定程度,即停止不前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可行减压+枕颈融合术。
二、预后:单纯型寰椎骨折的预后均较好,仅个别病例可继发枕大神经痛而需做进一步治疗。伴有颅脑等并发伤者,易漏诊而影响及时治疗,常有后遗症。
★寰椎骨折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一、寰椎骨折患者术后一定要注意饮食,首先,吃些流质的东西比较好,比如面条,粥之类的。
二、因为骨折不能过多运动,流质的食物容易消化。
三、然后可以吃些山药之类的补气的食品,配合着可以做山药排骨汤。
四、补气的同时可以补充身体的蛋白质再者可以吃些红枣,大枣。可以补精益血。
五、适当的,可以吃些动物肝脏,比如猪肝之类的,多补充身体的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