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2020-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对于初发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般选择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显,则可以选择微创介入与手术治疗,包括三叉神经周围支和半月神经节神经介入和神经调控治疗、周围神经撕脱术、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伽马刀放射治疗以及微血管减压术等,以上方法效果都比较肯定,医院的情况以及患者的自身条件进行选择。临床治愈又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案,上述方法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一、药物治疗
对于初发三叉神经痛或者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其他方法的患者,通常首先选择药物治疗,但是药物难以根治,一旦停药,疼痛往往又会发作。最常见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为抗痉挛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胞膜上不同的离子通道而抑制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一线用药为卡马西平,口服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卡马西平对于75%三叉神经痛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其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嗜睡、乏力、恶心、皮疹、呕吐、偶见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肝炎等应定期检查血象,偶见过敏反应。长期应用可出现耐受。如果大剂量的卡马西平效果不佳或者副作用明显,则可选择应用二线药物治疗。二线用药包括苯妥英钠、加巴喷丁、巴氯芬、拉莫三嗪,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等。另外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也有被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报道,但是效果并不肯定。
二、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是利用神经阻滞来解除疼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神经阻滞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三叉神经阻滞用于治疗三叉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性疾病,尤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三叉神经阻滞分为第1支眶上神经阻滞,第2支包括眶下神经和上颌神经阻滞,第3支包括颏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
1.眶上神经阻滞
(l)适应证: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眼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继发性眼部神经痛;鉴别由颅内或颅外原因引起的头痛。
(2)操作方法:眶上神经阻滞时,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侧,穿刺点在患侧眼眶上缘内1/3处或在眉中间触及眶上孔切迹,距正中线耳侧约2.5cm,此处多数有压痛。用2.5cm长的22G针头,与皮肤垂直刺入,回抽无血,注人0.5~1ml局麻药。如需作破坏性神经阻滞者,在出现阻滞效果后5~10分钟,再注入0.5ml的神经毁损药。拔针后为了防止出血,可用纱布压迫穿刺点5分钟(图10-2)。
(3)并发症:①眼睑水肿、血肿、乙醇扩散至眼脸软组织时水肿严重,需4~5日方能恢复。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预防方法是注射后用左示指压迫眶上切迹部皮肤。②眼睑下垂为药物阻滞动眼神经上支所致,麻药过后即可恢复;如果用神经破坏药,需数日至数周方可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