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疫情下的秋季养护

2022-7-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一场秋雨一场寒”

初秋时节暑期渐消,而天气还没有完全凉爽下来。此时的“外邪”由暑湿之邪转化为温燥之邪,尤其是在特殊的疫情期间,保持身体健康显得更为重要。

今天小编为大家邀请到中医科硕士研究生张小云为您分享,初秋养生那些事。

张小云·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师从于多名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尤其对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肝病及失眠、焦虑、头痛、汗症、咳嗽、便秘等内科杂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张小云初秋养生主要在于“去热润燥”。秋以燥为主

秋以燥气为主,易出现口舌、鼻腔干燥,秋应于肺,肺喜润而恶燥,易被燥邪所伤,易出现咽干咽痛,干咳无痰,甚至咳吐粘痰带血等。

因此在秋季燥气当令之时,宜滋阴润燥,以防燥邪伤肺。既往有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此外,秋季也是肝胆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如何调节心理

初秋之后,还应注意情志的调节。秋内应于肺,肺主忧,秋季萧瑟的气候特点易使人感到忧伤。

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宜早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的宁静;另一方面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乐观开朗、淡薄宁静,尤其当下的南京,正处于疫情期间,让自己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显得尤为重要,忌让“秋愁”上心头。

日常饮食调节

日常饮食调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著名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明确指出:秋三月无令极饱,令人壅。秋季天气转凉,食欲大增,但经过夏季湿热天气,导致脾胃内湿之象明显,如强食、饱食会使已经虚弱的脾胃更加受损,需防止过饱壅塞气机,影响肺的肃降功能。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芝麻、麻仁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粥也是很好的养阴益胃之品。多吃糯米、小米、南瓜、薏米、柑橘等健脾得湿、益胃养阴的食物。此外,秋季水汽含量极少,常常会诱发口唇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防止人体维生素B2、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

疫情期间应该怎么吃疫情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疫情期间,要避免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尤其是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咳嗽手捂之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外出时免洗洗手液,保持手部清洁。

养生良好生活习惯,居室经常打扫卫生,开窗通风,不要随地吐痰。

最后,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分休息。

健康的体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一天通过饮食、锻炼、养成的生活习惯。

养生也仅仅是生活中对于细节的注意,要记住这么几句话:“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海喝要遭殃”。

初秋季节,做好点滴,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秋季养生之道来防病健身。

今天的知识,您get到了吗?

科室简介中医科

科室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理念。将中医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中药治疗与传统特色治疗相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养生理念与疾病治疗相结合。主要应用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风湿免疫等内科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科室位于内科康复楼9楼,开设中医病区、中医专家门诊,设置床位15张,现有主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1人,主治医师1人,具备优秀的护理团队,是宜阳县中医预防、治疗、调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诊疗特色:

1.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并重,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

2.中医外治项目;艾灸(特色督灸、脐灸、核桃明目灸等)、针灸(普通针刺、电针、温针)、刮痧、拔罐、中药塌渍、中药灌肠、中药封包、中药足浴、耳穴压豆、中药熏蒸、火龙罐、小针刀、穴位注射、关节腔注射等特色疗法。

3.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通过中医特色和自我修复,达到减重、降脂、降糖的效果。

4.中医治未病:通过食疗、养生等达到未病先防。

优势病种:

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各型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2.呼吸系统: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4.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5.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面神经麻痹、亚健康,失眠、眩晕、头痛、咳嗽、汗证、便秘、焦虑、痤疮等各种杂病的调理。

门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yfzs/10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