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二王真传,凭47个字冠绝古今,

2024/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紫禁城,我国著名景点之一,在古代紫禁城是君王的象征,乾隆就曾居住其中,他对此地极为喜爱,退位后都不搬离养心殿,因为这里面有他最宝贝的三希堂。

“三希堂”中存有三件乾隆最爱的稀世之作,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有传言称乾隆睡觉都将它们放于枕头旁边,在这三件法帖中,“二王”作品是唐宋时期的摹本,只有《伯远帖》是三件珍宝唯一的传世真迹。

《伯远帖》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是琅琊王氏留存于世的唯一真迹,也是东晋唯一的名家真迹,乃“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号称“天下第四大行书”

《伯远帖》的作者王珣为王羲之侄子,从小便练习书法,深受王氏书风的影响,褚遂良曾说:“盖书非口传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见也”

在东晋时期,书法的传承主要靠“口传手授”,大多是家族内部成员手把手教授,或者师徒同好之间的教导与交流。

王珣身为王氏一脉,自然深得王羲之笔法真传,书作充满晋人风采,董其昌曾评价曰:“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很多人好奇《伯远帖》为何能备受推崇?晋朝文人士大夫将书法看的极为重要,书法不仅是他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也是他们相互竞争的利器。

因此晋人颇爱追求高超的书法技艺,他们书写时不用桌子,席地而坐,上半身没有支撑点,行笔全靠腕力带动。

但到了唐代,人们多于桌上书写,手腕不用承载太多力量,运笔主要靠十指发力,因此相比之下晋人用笔更加平稳,控制得当,笔法丰富多变。

而且晋人崇尚自然浪漫之风,书作艺术气息较为浓烈,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这幅《伯远帖》乃晋朝唯一的传世真迹,其珍贵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伯远帖》只有47个字,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此作布局和谐自然,点画饱满刚正,行笔遒劲流畅,自然潇洒,跟随气息顺笔而走,气势连贯。

行笔路径清晰可见,字体左右结体独具特点,中间虚而两边实,虚实结合,使字体更显灵动神韵,整幅作品充满了晋人典雅出尘、洒脱不羁的浪漫气息。

此作含有诸多名家题跋,卷首有乾隆所提的“江左风华”四大字,盖有“乾隆御笔”一玺,正文后面的隔水上还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题跋。

《伯远帖》宋朝藏于宣和内府,清朝藏于“三希堂”,民国时期,溥仪将其带到宫外,流散于民间,年国家将其收购回来,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后人研究晋人书法的必选之作,也是学习“二王”书法的最佳选择,若时常临摹钻研,终有一天您也能真正把握晋人风韵。

如今真迹乃故宫重点保护文物,极为难见,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珣《伯远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无论是墨色还是纹理都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王珣行书《伯远帖》高清毛笔练字帖淘宝¥70¥购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yfzs/10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