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卡马西平的个体化用药决策
2017-6-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编按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研究人类全基因组中基因影响药物反应的一门学科。
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全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结构、表达、功能等改变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阐明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反应、节约医疗成本,最终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有效。它可以减轻患者精神异常,对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患者尤为适宜。
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
超过10%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会发生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adversedrugreactions,cADRs)。包括
轻度的斑丘疹(maculopapularexanthema,MPE)
多形性红斑(erythemamultiforme,EM)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hypersensitivitysyndrome,HSS)
严重危及生命的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SJS,皮肤损害面积10%)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皮肤损害面积30%)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generalizedexanthematouspustulosis,AGEP)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研究发现,卡马西平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JS/TE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等位基因存在强关联。
在泰国、马来西亚人群中,也证实携带HLA-B*等位基因的人群使用卡马西平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增加。
亚洲人群使用卡马西平发生皮肤不良反应风险的危险度优势比(OR)为.4(95%CI=51.2~.0,P1×10-5),即携带HLA-B*等位基因人群发生SJS/TEN的危险度是非携带人群的.4倍。亚洲人群携带HLA-B*等位基因的比例最高,而在欧美、非洲人群中该基因较为罕见。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超敏综合征、斑丘疹的风险显著增加。
McCormackM等在欧洲人群中比较了卡马西平引起超敏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基因型,发现卡马西平引起的超敏综合征与携带HLA-A*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强相关性。研究显示HLA-A*等位基因既不是发生卡马西平过敏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引起这种过敏反应,但可显著增加过敏风险。
在欧洲患者中,HLA-A*等位基因预测卡马西平过敏的敏感性为26%,特异性为96%。如果卡马西平过敏在所有欧洲人中的发生率接近5%,则携带HLA-A*等位基因会使过敏的绝对风险增加至26%,而不携带这种基因则会使绝对风险降至3.8%。因此每筛查83例欧洲患者,可预防1例卡马西平过敏。
该等位基因在欧洲人群中有2%~5%,中国汉族人群中约有2%。
个体化治疗建议
卡马西平适用于未携带HLA-B*和HLA-A*的患者;若患者携带HLA-B*和HLA-A*,发生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增加,且有可能发生致命性SJS/TEN,因此建议优先选择其他药物治疗
关于本书
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和理论基石。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能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成果越来越多。
然而,与之不匹配的是,药物基因组学专业人才缺乏,临床上对药物基因组学的认识还相对薄弱。
为给我国医药学工作者提供一本较为系统的阐述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参考书,我们编撰了这本专著。本书着眼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能用于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基因组学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学以及分子病理学等有关临床、科研、教学以及产品研发的工作者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培训和医学继续教育教材使用。
--------
详情可登录人卫智网,或者戳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