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头颈胸腹背上下肢部位
2018-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传承中医文化,传播健康知识,请分享给更多朋友。
奇穴一、头颈部穴(1)四神聪Sìshéncōng[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鱼腰Yúyāo
[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解剖]在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的分支。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眼睑下垂,眶上神经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3)上明Shàngmíng
[定位]在额部,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解剖]在眼轮匝肌中,浅层有眶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布。
[主治]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4)太阳Tàiyáng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解剖]在颞筋膜及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布有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5)耳尖Erjiān
[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
[主治]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6)球后Qíuhòu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解剖]在眼轮匝肌中,深部为眼肌;浅层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颧支和眶下神经、结状神经结和视神经,深层有眼神经。
[主治]目疾。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
[刺灸法]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
(7)上迎香Shàngyíngxiāng
[定位]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有面动、静脉之支;布有筛前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及滑车下神经。
[主治]头痛,鼻塞,鼻中瘜肉,暴发火眼,迎风流泪。
[刺灸法]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8)内迎香Nèiyíngxiāng
[定位]在鼻孔,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粘膜处。
[解剖]在鼻腔底部粘膜上;有面、动、静脉的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
[主治]目赤肿痛,鼻疾,喉痹,热病,中暑,眩晕。
[刺灸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有出血体质的人忌用。
(9)夹承浆Jiáchéngjiāng
[定位]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处(见图3-)。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动脉分布。
[主治]齿龈肿痛、口喎。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10)金津、玉液Jīnjīn、Yùyè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解剖]穴区浅层有舌神经(发自下颌神经)和舌深静脉干经过;深层有舌神经、舌下神经和舌动脉分布。
[主治]①口疮、舌强、舌肿;②呕吐、消渴。
[操作]点刺出血。
(11)牵正Qiānzhèng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解剖]在咬肌中,浅层有耳大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咬肌动脉分布。
[主治]口喎、口疮。
[操作]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12)翳明Yìmíng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上,穴区浅层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深层有副神经、颈神经后支和耳后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迷走神经干、副神经干和颈内动、静脉经过。
[主治]①头痛、眩晕、失眠;②目疾、耳鸣。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13)安眠Anmián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解剖]同翳明。
[主治]①失眠、头痛、眩晕;②心悸;③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奇穴二、胸腹部穴(1)子宫Zǐgōng[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主治]①阴挺;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③不孕。
[操作]直刺0.8~1.2寸。
(2)三角灸Sānjiǎojiǔ[定位]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解剖]在腹直肌中,穴区有腹壁下动、静脉和第10肋间神经分布。
[主治]疝气、腹痛。
[操作]艾炷灸5~7壮。
奇穴三、背部穴(1)定喘Dìngchuǎn[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解剖]在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头半棘肌中,穴区浅层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颈神经后支的肌支、副神经和颈横动脉、颈深动脉分布。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夹脊Jiájǐ[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解剖]在背肌浅层(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及背肌深层(竖脊肌)中。穴区浅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分布。
[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3)胃脘下俞Wèiwǎnxià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斜方肌、背阔肌中,穴区浅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肋间后动脉分布。
[主治]①胃痛、腹痛、胸胁痛;②消渴。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4)腰眼Yāoyǎn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解剖]在背阔肌、腰方肌中,穴区浅层有第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主治]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5)十七椎Shíqīzhuī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解剖]在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中,穴区浅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主治]①腰腿痛、下肢瘫痪;②崩漏、月经不调;③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6)腰奇Yāoqí
[定位]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解剖]在棘上韧带,穴区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神经后支和骶中动脉分布;再深可进入骶管裂孔。
[主治]①癫痫、头痛、失眠;②便秘。
[操作]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奇穴四、上肢穴(1)肩前Jiānqián[定位]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三角肌中,穴区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
[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2)肘尖Zhóujiān[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解剖]穴区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肘关节动脉网分布。
[主治]①瘰疬;②痈疽;③肠痈。
[操作]艾炷灸7~15壮。
(3)二白Erbái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解剖]在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桡侧穴)和指深屈肌(尺侧肌)中,穴区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动脉干、桡神经浅支(桡侧穴)和正中神经(尺侧穴)经过,并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前动脉分布。
[主治]①痔疾、脱肛;②前臂痛、胸肋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4)中魁Zhōngkuí
[定位]在中指背侧近侧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握拳取穴。
[解剖]有桡、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主治]噎膈、呕吐、食欲不振、呃逆。
[操作]针刺0.2~0.3寸;艾炷灸5~7壮。
(5)腰痛点Yāotòngdiǎn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及第4、第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解剖]在桡侧腕短伸肌腱(桡侧腱)和小指伸肌腱(尺侧穴)中,穴区浅层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桡侧穴)和尺神经手背支(尺侧穴)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
[主治]急性腰扭伤。
[操作]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可灸。
(6)落枕穴Luòzhěnxué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解剖]在第2骨间背侧肌中,穴区浅层有桡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掌背动脉分布。
[主治]①落枕、手臂痛;②胃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7)外劳宫Wàiláogōng
[定位]左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指寸)。
[解剖]在第2骨间背侧肌中,穴区有桡神经浅支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
[主治]①落枕、手臂肿痛;②脐风。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8)八邪Bāxié[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解剖]在拇收肌(八邪1)和骨间肌(八邪2、3、4)中,穴区浅层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
[主治]①手背肿痛、手指麻木;②烦热、目痛;③毒蛇咬伤。
[操作]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9)四缝Sìfèng
[定位]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解剖]在指深屈肌腱中,穴区浅层有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桡侧两个半手指)和尺神经肌支(尺侧一个半手指)分布。
[主治]①小儿疳积;②百日咳。
[操作]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粘液。
(10)十宣Shíxuān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神经(桡侧三个半手指由正中神经发出,尺侧一个半手指有尺神经发出)和掌侧固有动脉分布。
[主治]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奇穴五、下肢穴(1)环中Huánzhōng[定位]在臀部,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臀大肌、股方肌中,穴区浅层有臀上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坐骨神经干和股后皮神经干经过,并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肌支和臀下动脉分布。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
[操作]直刺2~3寸;可灸。
(2)百虫窝Bǎichōngwō[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解剖]在股内侧肌中,穴区浅层有股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和股动脉分布。
[主治]①虫积;②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操作]直刺1.5~2寸;可灸。
(3)鹤顶Hèdǐng
[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解剖]在股四头肌腱中,穴区浅层有股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和膝关节动脉网分布。
[主治]膝痛、足胫无力、瘫痪。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4)膝眼Xīyǎn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解剖]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股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股神经关节支和膝关节动脉网分布。
[主治]①膝痛、腿痛;②脚气。
[操作]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对侧膝眼;可灸。
(5)胆囊Dǎnnáng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解剖]在腓骨长肌中,穴区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静脉经过,并有腓浅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
[主治]①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②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6)阑尾Lánwěi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中,穴区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静脉经过,并有腓深神经肌支、胫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
[主治]①急慢性阑尾炎;②消化不良;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5~2寸;可灸。
(7)内踝尖Nèihuáijiān
[定位]在足内侧面,内踝凸起处。
[解剖]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的分支、胫前动脉的内踝网、内踝前动脉的分支和胫后动脉的内踝支。
[主治]①牙痛、乳蛾;②小儿不语;③霍乱;④转筋。
[操作]常用灸法。
(8)外踝尖Wàihuáijiān
[定位]在足外侧面,外踝凸起处。
[解剖]有胫前动脉的外踝网,腓动脉的外踝支和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①脚趾拘急、踝关节肿痛;②脚气;③牙痛。
[操作]常用灸法。
(9)八风Bāfēng
[定位]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解剖]有趾背神经(八风1为腓深神经终末支,八风2、3、4为腓浅神经终末支)和趾背动脉分布。
[主治]①足跗肿痛、趾痛;②毒蛇咬伤;③脚气。
[操作]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养生决定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的命运,都握在你的手里!健康,是一种责任!
中医建议:哪怕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抽一天来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是更好选择。
小编推荐
备注:进行操作时必须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或接受过专业中医药大学进修,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培训中心值得可鉴。
(右上角点击查看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北京那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