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健康养生8823三叉神经痛穴位按摩
2018-9-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2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体的疾病,发病急,一般无明显前兆,一旦发作,患者会受到极大的痛苦。早在古代,中医就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理解,《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五脏六腑失调,气血不畅,三阳经筋受邪,风,火,痰,毒阻断耳面经络,压迫并损伤三叉神经,牙神经所致的奇痛顽症。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不明了,其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半月神经退行性改变、神经根岩骨晴突起或颅底动脉分布的机械性压迫有关。
下关、颊车、合谷、内庭、太冲、迎香、太溪、承浆、四白、阿是穴。
1、颊车穴在下领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咀嚼时肌隆起最高点处(如图23一1)。颊车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新年再版初七篇十二经脉解读之八、足阳明胃经(共45穴)颊车穴具有祛风清热,安神利窍,开关通络功能。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配地仓、合谷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颊肿;配下关、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手法揉、按颊车穴。揉或按次。消除下巴上的脂肪,改替水肿,减少食用甜食的欲望。
2、下关穴在颧弓与下领切迹之间凹陷中(如图23一4)。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新年再版初七篇十二经脉解读之八、足阳明胃经(共45穴)按摩下关穴位缓解治疗牙痛、牙齿紧闭、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具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
3、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稍靠近食指侧(如图23一2)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新年再版初七篇十二经脉解读之八、足阳明胃经(共45穴)
图23一2
此穴功效为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合谷穴位的作用就是能大幅度的缓解身体的疼痛、便秘、头痛、流鼻血等常见疾病。
合谷穴称为“万能穴”,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参观了中国的针灸麻醉: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地捻入病人的手部,然后接通电流,这样就对病人起到麻醉作用。而在整个前列腺切除手术过程中,病人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现。这个手术现场震惊了美国总统。医生告诉他,那根银针扎在合谷穴上,循经感传到头颈部内,便可以起麻醉作用。合谷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们身体上的“止痛片”。
如果你经常食欲不振,不消化,你也可以贴敷或者按揉合谷穴,它能通肠化气,清理肠内垃圾,排除肠内毒素,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增强肠动力。
中国著名经络专家曾说:如果你每天做合谷穴的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你这一辈子就得不了脑中风,不会得脑梗、也不会得脑出血什么的。
春困时,你身处课堂或会议室,此时,只要你用手指,或随手拿起会议桌上或上课时使用的圆珠笔等物品来刺激合谷穴,只要进行一会儿就会让人眼睛一亮,神清气爽。因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龈,因此下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也有效果。
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安神,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内庭穴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如图23一3)内庭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新年再版初七篇十二经脉解读之八、足阳明胃经(共45穴)在足背,第2,3趾间的缝纹端(如图11一4)。常用的去胃热火穴位。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图23一3
5、太冲穴位于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属于足厥阴肝经上穴位。见新年专版初十篇十二经脉十一、足厥阴肝经(共14穴)。(如图23一3)在中医领域里称之“消气穴”。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寒则补之,热则泻气。老贾曾推荐给楼宇白领,在精神压力大或者发生老板训斥情况,可以在晚上洗完脚后,用指点压。效果较好。
图23一4
6、迎香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之一,如图23一4。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见新年再版初一篇十二经脉解读之二、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
7、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如图23一5
图23一5
按摩太溪穴治疗失眠健忘、咳嗽气喘、牙痛、手脚冰凉等。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太溪穴是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三大独特要穴之一。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但调动起来后一定要把它储藏起来,即储藏到涌泉穴,这样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
8、承浆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如图23一5。
承浆穴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可见,承浆穴,不仅可防秋燥、还可延缓衰老、保养皮肤。另外,秋冬养生还可做咀嚼鼓漱动作。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颚,扣齿咀嚼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9、四白穴(Sìbái)是人身体一个重要的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新年再版初七篇十二经脉解读之八、足阳明胃经(共45穴)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四白穴,从名字上看,它具有美白的功能,因此也有人叫它美白穴。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四白穴,再配上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用手触摸,会有脉搏跳动的感觉),美白除皱的效果更好。每天可在这两个穴位上,各轻揉3分钟左右,天天坚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对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各1分钟左右。注意的是,四白穴处的皮肤比较薄嫩,艾灸时要把控好距离的远近,以免烫伤。现代人工作的紧张,经常是休息不足,容易导致眼部疲劳;还有,学生们经常面对书本,用眼也较多。在感觉疲劳的时候,我们除了进行适当的休息外,还要坚持按摩四白穴,可有效舒缓眼部疲劳。我们常做的眼保健操中也有“揉四白穴”一节。把两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鼻子两侧,中指尖挨在鼻子中部,大拇指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处即四白穴。按揉时,手指不要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按揉四白穴,共4个八拍。
10、阿是穴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人体只有在疾病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阿是穴,这说明阿是穴本身就是疾病。它的出现反应某部有病,它的消失说明病就缓解。
特别声明:上海市静安区总工会老贾工作室欢迎您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