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中医第2期面瘫

2020-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导读

很多中医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上有很好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缺乏交流,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应用。文章以一批中医人士讨论的形式,亮出各自的治病高招。他们有战斗在临床一线的中医,也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有在校的中医学子。讨论没有官话套话,大家也不图虚名,图的只是交流一些货真价实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交流,相互提高临床技能。在讨论过程中各路高手积极亮剑,踊跃发言,期间有不少真知灼见。

同时也欢迎大家积极讨论,可在下方留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突然脸歪了,有的是一觉醒来,有的是坐了一趟长途车吹了风,有的患者因精神紧张而发病,好似神灵作怪,其实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

此病的治疗,中医有绝对的优势,辨证准确,用药得当,配合针灸及时治疗,患者很快就能治好。欢迎大家一同交流,共同探讨此病的治疗心得。

?:

遇到面瘫的患者,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一点,即西医学所说的“中枢性面瘫”,还是“周围性面瘫”。这一点搞不清楚,治疗就容易出问题!

wangjo:

非常赞成楼上的意见,面瘫的患者,病因诊断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大部分病人多是简单的周围性面神经炎,但也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面神经损伤。

hjb:

我认为第一是看他的病史和病程的长短。第二就是做细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第三,就是判断他的病因,是茎乳突孔内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还是病毒引起的,还是肿瘤引起的,还是中枢性的,这些都需要判断的。不同情况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判断准确后,心中就有底了。比如,如果是膝状神经节综合征,那么你第一时间就要上抗病毒药物。如果是茎乳突孔内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第一时间就要在乳突下,翳风穴附近做盒灸疗法,因为那儿是面神经的出口,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盒灸后,你可以配一些远端的穴位。

一般来说患者康复也是有规律性的,先愈眼周,后才是嘴角。

所以关键是要看病因,你对一个病的理解越深入,你的疗效就越好。

suannai78:

既然是讨论中医疗法,我还是谈谈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个人以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侵入”是本病形成的关键,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此病的认识上,首先要认识到正气不足,临证时要注意虚实夹杂的问题。

任之堂主人:

各位的经验学习了,我认为此病的病因,除了正气不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因,就是体内的痰邪。气虚无以行痰,加之外受风邪侵袭,最终导致“风痰阻络”,出现局部经络闭塞,肌肤失养,而形成口眼歪斜之症。

前面谈过周围性面瘫大多属于风痰阻络,所以治疗时就可以采用祛风、化痰、通络的办法。传统而又经典的牵正散我就不说了,谈一个个人的小经验:用槐树内皮,研成粉末,加少许冰片,凉开水调匀,纱布包成条状,塞患侧鼻孔,每日一次,每次塞10小时左右。

如果无槐树内皮,可用皂荚研成粉,加甘油调成干湿合适的软泥状,用纱布包裹后,塞患侧鼻孔。患者用后会喷嚏较多,每天2~5小时,以能耐受为度(这里的槐树内皮、皂荚,都具有较强的祛痰、开窍、通络的作用)。

巍子:

感谢堂主分享心得,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来分析一下你的组方:

槐树皮特别是内皮可能有芳香开窍、祛痰通络的作用,加上冰片为佐,长时间塞鼻窍使药物能更快更好地被吸收。因为鼻腔黏膜比较脆弱,温度过高有直接物理刺激,药力发散过快不能保证有效成分发挥之时间,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用凉水调药而延长放置时间以确保其疗效。

suannai78:

面瘫的治疗不能只考虑“祛风通络化痰”,也要扶助正气。牵正散虽为经典方,但常常效果一般,为什么呢?没有考虑到正气不足啊!

所以单用虫类药效果不显时,加参、芪、术等以助药力。当然在急性期时,急则治其标,治法以攻邪为主了。

任之堂主人:

楼上的发言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病,即“血痹证”,为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患者表现为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其实面瘫的患者也存在“局部肌肤麻木不仁”的表现,我曾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牵正散治疗过面瘫,效果还不错。

我是学针灸的,面瘫也算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了,我从针灸的角度来谈谈此病的治疗,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不是很成熟的经验,权当抛砖引玉吧!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借助现代影像学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我就不再细述了。我们讨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上注意分期治疗。

1.急性期(发病一周左右)

这时候千万不要用电针和使用重的刺激手法,为什么呢?

从中医上讲,病邪正留于表,重刺激会把邪气引向里面,预后不良。从西医上讲(可能不是很准确),面瘫初期面神经水肿,神经处于比较脆弱的时期,强刺激会损伤比较脆弱的神经,神经被损伤了,面瘫还能好吗?这也是很多江湖郎中失治误治的原因之所在吧(粗浅的猜测)。

所以治疗上,急性期要使用一些比较轻的手法,用细一点的针,扎得浅一些,患者不痛苦,就会更好地配合你的治疗,事半功倍。至于具体的选穴是很有讲究的,而且一个人一个思路,我也就暂时不发表什么言论了,总之,现在的机体比较脆弱,需要休息。

2.最佳治疗期也是最佳的恢复期(发病8天~1个月)

这时候就是我们针灸医生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面瘫好不好全在这20天左右,有的人3~5天就能好,不过一般的都在一周左右,慢一点的要20天。这时候可以上电针了,而且效果还不错,而且穴位透刺应用也比较多,比如“地仓透颊车”;另外还可以造成假性滞针,把被风邪牵走的面肌再牵回来;同时也可以配合中药或者是拔罐。

uyunliuxu:

谢谢针灸同道的心得分享,对于急性期不要用电针的说法表示赞同,但我认为原因没有说清楚,咱也来抛抛砖,分析一下急性期为什么不可以用电针或强刺激手法。

1.中枢性面瘫只要不是核性的都可以针灸治疗,如果是核性的就别费工夫了(具体在重大疾病中风专贴中会详细讨论),中药的治疗按内伤辨证治疗。

2.周围性面瘫:属于外感,中药辨证大家都熟悉,不再细说,有一点经验和大家分享,可以在急性期中药汤剂中加阿司匹林泡腾片,视患者体质1/4~半片不等,微汗为度。恢复期就要细说了,为什么不主张局部用电针,这要从神经修复说起:周围神经的修复是这样的:受损→神经胞体应激(约3周后神经胞体功能结构基本恢复)→同时施旺细胞增生形成神经膜管→细胞体抽芽形成新的轴突→轴突沿神经膜管生长到原来位置→髓鞘逐渐增厚至损伤前厚度(时间为1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针灸的目的就是加快修复进程,在这个时期应用电针因为髓鞘没有完全形成,电信号的刺激会促使轴突芽探入相邻的细胞管,形成短路,造成以后肌肉的联动,面肌痉挛。因此可以看出发病后3周内不要进行强刺激,3周之后可以深刺、透刺,三周之前针刺作用于轴突,三周之后是促进髓鞘修复。

我们再看看《灵枢》中的解释: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甚。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实,无虚虚。

仔细体会周围性面瘫为外邪在经,结合《灵枢》的描述,针刺浅深、强度则心中了然!

?:

非常感谢楼上的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了!

为了便于大家深入学习面瘫的治疗,在这里介绍一下纪青山教授治疗面瘫的经验。纪青山教授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针灸协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顾问,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对中风、面瘫、痛症(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部痉挛等疑难杂症很有心得。纪老的经验可从五个方面来讲:

1.针药并用

纪老扎完针后,就会给病人开一个方子。这个方子也就是老百姓口中说的“秘方”。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得知这个方子主要是以牵正散随证加减的。当然,具体的临床应用就要根据病人的病证加减了。

偏于风寒,加羌活、荆芥、防风、桂枝、白芷、川芎等药。偏于风热,加连翘、薄荷、蝉蜕、栀子、赤芍等。偏于风痰阻络,加制南星、半夏、陈皮等。

兼血瘀的,加地龙、水蛭、当归、鸡血藤、川芎等。以上诸药均制成散剂。

2.针罐并用

纪老经常使用闪罐的手法,选穴:太阳、阳白、下关、颊车、风池。

3.多针浅刺

多针能够增加针刺面积,浅刺能够驱邪而不伤害经络。

4.重视灸法

这里的“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灸,而是神灯。经常能看到纪老很耐心地用棉花为患者遮住眼睛,然后加上神灯为患者“灸”。这样做的目的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5.后遗症治疗

(1)陈旧性面瘫:“透刺拉针疗法”相信大家也都接触过,就是人为地造成滞针,利用外力使下垂的口角上提。

(2)面肌痉挛:在面瘫初期,由于治疗不当,如强刺激、透针、粗针疗法,均可以出现面肌的痉挛。治疗上多滋阴养血,镇静息风,以弱刺激补法,选取阳白、太白、四白、承泣、人中、下关、颊车、地仓等。

任之堂主人医案:

李某,男,35岁,湖北十堰人。口眼歪斜3天。

患者3天前晨起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左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向右侧,伴有口水自左侧淌下。医院诊断“面神经炎”,入院治疗3天,病情好转不明显,于年3月前来就诊。患者体质偏胖,左侧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左侧不能做皱额、闭目、鼓气和撅嘴动作,舌质淡,苔白腻,切脉双寸浮滑,左关实,右关浮郁。有吸烟史10余年。

辨证分析:患者体质偏胖,长期吸烟,胖人多痰,痰湿停于肺胃,时值春令,肝气升腾,肝风夹痰上升,阻滞经络,气血郁塞不通,故而出现口眼歪斜。当以息风通络治疗,内外结合,3天当愈。

诊断:中风,中经络(风阻痰络)。治疗:息风通络。方药:

外用:皂荚50g研成细粉,每次取适量,加甘油调制成干湿合适的泥状,用纱布卷成条,塞左侧鼻孔,每日一次,每次2~5(以不能耐受为度)小时。

内服方:白僵蚕20g,白附片10g,天麻30g,钩藤15g,竹茹25g,全虫10g,蜈蚣2条,白芥子15g,莱菔子20g,生枇杷叶30g3剂。

疗效:患者服用1剂,外用药用1次后,症状明显缓解,3天后复诊,已痊愈。嘱1个月内清淡饮食,忌吃鱼类。

目前,针刺对于面瘫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认可,然而对于针刺时机中西医分歧较大。西医普遍认为应在水肿急性期过后,一般为7~10天,待恢复期再行针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对神经的刺激,否则会加重水肿,不利于病情恢复,但目前尚无循证资料证实。中医观点则是认为应早期治疗,介入越早恢复越快,越彻底。当然,在早期针刺时一定要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即使不针刺,这种情况仍会出现。笔者一般会向患者举个例子:“你这样的病情就好比正在高速行驶的轿车,我们想让车子回到原处,首先要做的是踩了刹车,针刺治疗就好比刹车,但车子一般因为惯性要往前冲一段路才能停下,所以,如果病情有加重,不要担心。”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病,并且此病有自愈性。常规治疗大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有些病人,在治疗一个月后,如果没有任何进展,一定要查一查原因,切记。治病如作战,把握战机很重要。针灸治疗虽然有效,但临床上不要局限于此法。内服汤剂,外用单方,综合用药,在最短的时间内治愈,不然错失良机,病情延误,恢复起来就难了。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高手过招——中医临床实战录》,由弘医太学编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ff/9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