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穴xiagravegun
2020-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下关穴
1拼音xiàguān
2英文参考XiàguānST7[中国针灸学词典]
Shimonoseki[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xiàgu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T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3概述经穴名;
4经穴名·下关穴位下关汉语拼音Xiaguan罗马拼音Hsiakuan美国英译名LowerPass各国代号中国ST7日本7法国莫兰特氏E5富耶氏E2德国M2英国S2美国St7下关为经穴名(XiàguānST7)[1]。出经《黄帝内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1]。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下即下方,关指机关(即下颌关节),此穴在下颌关节部之下方,故名下关[1]。主治牙关紧闭,牙关开合不利,下颌疼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炎,下颌关节脱位,咬肌痉挛,齿神经痛,齿痛,下颌关节炎,面痛,耳鸣,耳聋,耳痛,牙车脱臼,口噤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脓,面瘫,口眼㖞斜,口噤,眩晕,足跟痛等。
4.1下关的别名下手、下臂、下砂[3]。
4.2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呿。
4.3特异性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4.4穴名解下即下方,关指机关(即下颌关节),此穴在下颌关节部之下方,故名下关[1]。
4.5所属部位面[4]
4.6下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5][6]。
下关位于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正坐或侧伏,闭口取之。[1]
下关位于面部,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2]。
下关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下关穴的位置
下关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下关穴的位置(肌肉)
下关穴的位置(骨骼)
4.7取法正坐或侧伏,在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稍的前方,闭口取穴。
下关位于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正坐或侧伏,闭口取之[1]。
正坐或侧伏位,闭口,于耳屏前约1横指处,当颧骨弓下的凹陷处取穴[7]。注意:此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7]。
快速取穴:闭口,食指和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处即是[8]。
4.8穴位解剖下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窝。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横行于腺体实质内的血管主要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神经丛。针经腮腺后,穿过颞肌腱入颞下窝。该窝内,深居有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形成神经支配的翼内、外肌。围绕该二肌由面深部的静脉形成静脉丛,通过该丛的静脉或属支,沟通颅内和面部静脉的吻合。因此,面部有感染的患者,不易采用此穴。
4.8.1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1]。
皮肤→皮下组织→咬肌→翼外肌[6]。
4.8.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颧支经过,并有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分布;再深层卵圆孔处有下颌神经干经过[6]。
布有面神经颧支及耳颞神经分支。并有面横动、静脉通过,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2]。
4.9下关穴的功效与作用下关有消肿止痛,聪耳通络的作用。
下关有疏散风邪,通窍利关的作用[1]。
下关有疏风活络、开窍益智之功。主治齿痛,面疼,耳聋,耳鸣,牙关开合不利,口眼斜等证。[3]
足阳明经入上齿中,下关位于上齿部,故下关是治疗上牙痛的主穴[7]。
足阳明经脉、经筋布于面部,故下关穴可治面瘫、口、面痛[7]。
足阳明经上行耳前,足少阳经入于耳中,出耳前,下关穴邻近耳部,又是足阳明、足少阳之会穴,故可治耳病[7]。
下关穴位于下颌关节处,乃下颌骨运动之机关,故亦可治口噤、牙关不利之症[7]。
4.10主治病症下关穴主治牙关紧闭,牙关开合不利,下颌疼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炎,下颌关节脱位,咬肌痉挛,齿神经痛,齿痛,下颌关节炎,面痛,耳鸣,耳聋,耳痛,牙车脱臼,口噤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脓,面瘫,口眼㖞斜,口噤,眩晕,足跟痛等。
下关穴主治牙关紧闭、下颌疼痛、口、面痛、齿痛、耳鸣、耳聋[6]。
下关主要治疗面颊、口齿及颞部疾患:如口眼㖞斜、牙车脱臼、口噤肿、耳鸣耳聋、聤耳以及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齿神经痛等[1]。
下关主治牙痛,牙关紧闭,耳鸣,耳聋;以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等[2]。
下关主治耳聋,耳鸣,聤耳流脓,耳痛,齿痛,面痛,面瘫,口噤,牙关开合不利[7]。本穴功同颊车,但治疗耳疾及颞颌关节疾病优于颊车穴[7]。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耳聋,耳鸣;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其它:眩晕,足跟痛。
4.11刺灸法4.11.1刺法直刺0.5~1.2寸[6]。
一般直刺0.5~0.8寸[1]。
刺0.5~1寸[2]。
向下直刺0.3~0.5寸,周围酸胀或麻电感放散至下颌。
略向下直刺0.5~1寸,周围有酸胀或触电感放射至下颌[7]。
向后斜刺1.0~1.5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耳区[7]。
沿下颌骨外向上、下齿平刺1~1.5寸,有酸胀感扩散至上、下齿[7]。
沿下颌骨向上、下齿平刺1.5~2.0寸,酸胀扩散至上下齿以治牙痛。
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齐刺"法。
注意: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脑膜中动脉,引起出血[7]。
4.11.2灸法可灸[6][7]。
温灸5~10分钟[1]。
艾条灸3~5分钟[2]。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4.12配伍下关常配听宫、翳风、合谷,有泻热通络镇痛的作用,治疗颞颌关节炎[1][7]。
下关配合谷、太阳、睛明治疗三叉神经痛[1]。
下关配颊车、合谷、外关,有通关活络的作用,治疗牙关紧闭[1]。
下关配颊车、合谷,治牙关紧闭[7]。
下关配合谷、下关,治上牙痛和三叉神经痛[7]。
下关配耳门、听宫、听会,治耳聋[7]。
下关配阳溪、关冲、液门、阳谷有清热泻火通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4.13特效按摩用双手食指指腹按压下关穴3分钟,可立即消除耳鸣症状,止牙痛[8]。
常按下关穴,可防治三叉神经痛[8]。
4.14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足阳明、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失欠,下齿龋,下牙痛,肿,下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牙齿龋痛,耳痛。
《备急千金要方》:下关、大迎、翳风主口失欠,下牙齿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疗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牙车脱臼。
《类经图翼》:主治偏风,口眼斜,耳鸣耳聋,痛痒出脓,失欠,牙关脱臼。
4.15研究进展4.15.1颞颌关节炎据报道,下关配合谷,针后加灸,每次灸30min,每日1次,有较好疗效[7]。
下关配颊车、合谷,针刺加灸治疗颞颌关节炎;配合谷治疗颞颌关节炎;仅在该穴施灸治疗颞颌关节炎;配颊车注射氢化泼尼松龙治疗颞颌关节炎。上述多种方法治疗颞颌关节炎均取得满意效果。
4.15.2三叉神经痛用地塞米松注射此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用氢化泼尼松加普鲁卡因、维生素B12在该穴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针刺该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用30号2.5寸毫针针刺下关,进针后针尖以80°向后下方,朝对侧乳突方向深刺2寸左右,用紧提慢按手法,不捻转,使针感向下颌方向或四周扩散,留针30~60min,每10~15min用提插手法行针一次,出针前再用提插手法行针30s,每日1次,10次为—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7]。
4.15.3鼻炎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治疗例鼻炎,对常年性鼻炎有较好效果。
4.15.4牙痛患者侧卧位,对下关常规消毒,用1.5~2寸毫针快速刺人表皮,得气后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可提插捻转。
5参考资料^[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3.
^[2]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8.
^[3]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8.
^[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6]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0.
^[7]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