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
2017-6-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松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致其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而产生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其中有95%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压迫相应的神经根,故大都有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1]。神经根受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损害健康,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之一。近来,我们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9.5±12.6岁,病程最长10y,最短2d,平均1.9±0.4y。病变部位以腰4/5、腰5/骶1最为多见,且多为多发型椎间盘突出。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确定。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治疗方法
采用针刀疗法,操作技术主要包含腰3横突尖点松解术和腰4/5椎间孔外口松解术。每次治疗时,视病况可加选腰4/5关节突关节点松解术、梨状肌松解术或臀中肌肌筋膜松解术。
(1)定点
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臀部。两侧腰3横突尖点;两腰4/5椎间孔外口,在两髂后上棘上位,沿连线向中心线内移15mm左右,即腰4/5关节突点;梨状肌在骶骨外侧缘定点,即在梨状肌体表投影部触及肿胀或呈挛缩时,取梨状肌肌腹下缘点,顺纤维而上,至骶骨外侧缘,即为进针点;臀中肌进针点,在臀中肌起点部位压痛点定点。
(2)术前准备
在选取的进针点处,用棉签蘸取龙胆紫作一记号,然后用0.75%碘伏棉球以术点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涂擦两遍,涂擦范围直径约为15cm×15cm,之后铺上无菌洞巾,使进针点正对洞巾的洞巾口中间。采用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注射剂2mg、生理盐水1ml合成液,对施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3)针刀操作方法
①腰3横突尖顶点,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刀体与皮肤纵轴垂直,按四步进针规程进针,匀速推进针刀到达横突尖骨面,沿横突尖骨面施纵行切割,当感觉至筋膜与横突尖之间松动无滞时出针,以消毒棉球按压刀口,确认无出血后,用创可贴封贴。②腰4/5椎间孔外口点: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刀体与皮肤纵轴垂直,按四步进针规程进针,匀速推进至腰4横突体,再将针刀滑到横突上缘,压低针尾,与皮肤呈10°-15°角,徐徐向内进针,可沿横突上缘、椎弓根上缘进入椎间孔下壁,针刀刀口线与椎弓根上缘平行,自外向内依次切割2-3刀,切割深度不超过3mm。再调整刀口线方向,与椎间孔后壁平行,沿上关节突向上而下剥离2刀,出针。③腰4/5关节突关节点:针刀到达小关节骨面,进行纵向切割,刺透关节囊达关节突2-3刀出针刀,以消毒棉球按压刀口,确认无出血后,用创可贴封贴。④梨状肌和臀中肌松解,道口线与肌纤维平行,到达骨面或结节处切剥2-3刀出针。
在针刀操作时,必须注意让针刀不离开骨面,以免损伤神经根或椎间动静脉。每次治疗必选两腰3横突和腰4/5椎间孔外口部位,其他三个部位视病情选择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3-5d。嘱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长时间坐位或半卧位,低枕睡眠,不做需弯腰的活或重活。
1.4疗效性评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腰腿痛症状近乎消除,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有效: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严重。
2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共96例,其中显效84例,占87.5%,有效10例,10.4%,无效2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治疗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或刀口感染。其中有一踇趾背伸无力的女性患者,经4次治疗无效后,建议其进行手术治疗。
3讨论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先从椎间盘的变性开始。腰椎间盘一直处在有重力、肌张力、肌运动共同产生的重压下,容易产生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产生环形破裂,继而在扭转力的作用下,产生椎间盘的突出。针刀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基本原因是在力平衡失调基础上的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2]。除了经典的长期坐位、震动与长期弯腰工作的体力劳动之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睡高枕、睡软床或卧位看电视等生活习惯也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椎间盘变形的同时,小关节关节囊也在发生病理改变,在压应力及旋转力等异常力的作用下,先出现滑膜炎症,后关节囊的小撕裂伤和修复不断地重复,以致形成瘢痕[3]。腰椎小关节是椎间孔的后壁,小关节囊肥厚、肿胀,就会引起椎间孔狭窄而卡压神经根产生根性疼痛。腰3横突最长,受到的应力最大,横突各方附着众多肌肉,肌肉运动方向不一,故腰3横突周围的软组织易于受损,而中层筋膜、竖棘肌等的粘连、结疤为导致腰椎椎管内外疾病产生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神经根在椎间孔中行走,其内出口与外出口易于卡压,产生腰腿痛。梨状肌损伤常与腰部疾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表现为干型坐骨神经痛,臀中肌有“腰痛肌”之称,臀中肌筋膜疼痛是临床上经常引发腰痛的原因之一,其症状初局部痛麻之外,还往往波及梨状肌,引发干型坐骨神经痛。
腰3横突尖点松解术及横突肌点松解术,以松解竖脊肌及其浅中层筋膜,横突周围肌肉、在腰3横突点面的粘连与挛缩,减轻腰椎间盘由此造成的压力;通过对腰部梯形下线左右各二个部位的治疗,即腰4/5椎间孔外口松解术、腰4/5关节突关节点松解术,在离神经根较远处松解神经根外出口的粘连,在椎间孔后壁松解椎间孔的内出口,及其附近软组织的粘连。通过对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的针刀治疗以治疗神经根受压的腰突症。
针刀疗法治疗腰突症,是中西医结合理论的体现,除了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等针刺作用外,一方面可利用针刀末端的刀刃,分开粘连,切开结疤,解除挛缩,间接缓解腰椎椎间盘的压力,改善腰椎椎间盘的营养,减缓其退变,缓解椎间孔内外出口处对神经根卡压,使损伤后软组织恢复到原来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腰痛、腿痛、麻木等临床表现。另一方面在施术后可以使局部血管反射性扩张,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变化,可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加,产生血管神经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缓激肽和5-羟色胺在血清中的含量调节神经[4],而且可以启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抑制机制,抑制致痛因子导致的知觉感受器的兴奋性[5],达到镇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针刀疗法,松解腰椎管外软组织,调节腰部力平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避免手术切除椎间盘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具有疗效高、痛苦小、后遗症少、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在社会效益方面也有较好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新苗.中医微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90.
[2]吴绪平.针刀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
[4]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5]川喜田健司,岡田薰,伊藤和憲.トリガ一ボイントに關すゐ研究の現狀と諸問題[J].日本齒科柬洋醫學會誌,,(21):24—31.
针刀医学培训中心重点诠释临床中常见疾病治疗时的疾病诊断、针刀微创手术入路、安全点的定位、危险区的划分、入路术式及刀法、手术操作及步骤解析、讲解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及术后手法等。
魏玲:(白癜风胶囊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