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健康296脊柱各节段的测量法

2017-6-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颈椎各节及其与头颅间正常序列关系

在侧位片上,如沿齿状突前面引一直线,此线向上即与枕骨大孔相遇。再由寰椎后弓的前缘引一直线,向上与枕骨大孔后缘相遇,再向下伸延经过各颈椎棘突的前缘,此线与顺延各椎体前后缘所画二线互相平行且稍向前凸。当颈椎前屈时,颈椎曲度可消失,但是这些线条间的位置关系仍保持不变,如某两椎体间发生局限性偏移,应考虑有错位或半脱位。但儿童在颈椎活动时,其第2、3、4颈椎椎体可以有轻度正常前移,不宜诊为半脱位,此为例外。沿椎体后缘所作画线如发生偏移,则可进一步查出侵入椎管或椎间孔的小骨刺。

二、第1、2颈椎椎体序列的测量法

正常时,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外侧块间距离应相等,且该两椎体关节面也应相互平行。如有偏移或不平行,应考虑有半脱位或脱位。

1.颈椎1~2开口正位片:寰椎两侧下关节突的最外缘的连线称环底线。于其中点做一垂线称为寰椎轴线。正常时,齿突轴线应与寰椎轴线相重迭。若齿状突有侧向移位,则两轴线发生分离。

开口正位片上,颈1~2两侧关节突关节的距离两侧应相等,同侧关节面应相互平行。脱位时,则两侧关节间隙不等,相邻关节面亦不平行。

2.侧位片:取枕骨大孔后界外板之一点,与寰椎前结节下缘之一点作一连线,称寰枕线。此线通过齿状突。正常人寰枕线与齿状突后缘的相交点至寰椎前结节下缘的距离(环齿间距离)恰好为寰枕线全长的1/3。如此线超过1/3,则为齿状突后脱位。

三、正常寰枢间距测量法

正常寰齿关节间隙前后径距离:范围为0.7~3.0mm(例),其中绝大部分(例,占87.8%)测得结果范围为1~2mm。一般应用于诊断轻度半脱位。活动时,第2、3颈椎可以前移,不应诊为半脱位。

测量中宜将测量点统一确定在其间隙最小缘的相对两点上,即量其较窄处,以减少误差。

四、弓顶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

弓项距离a线正常为1.8~2.2cm,前突指数b线正常2.5cm以内。

五、颈椎生理弧度的测量

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在X线片上一般显示为:下颌角A平C2下缘B为标准侧位像。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

六、颈椎棘横突(旋转)测量法

颈椎棘横突旋转测量法是在X线片上将棘突和左右横突连成一条直线,其中A为棘突,B、C为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七、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

颈椎椎体倾斜度的测量方法为: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体椎倾斜度。

八、颈椎侧弯测量法

颈椎侧弯的X线片测量法为: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与AB线成90°角,然后取上部颈椎C3、C4侧突分别作EFGH点。

(1)正常ECD角=FCD角约10°,GCD角=HCD角约10°;

(2)ECD角12°减去10°,侧弯为2°,GCD角18°减去15°,侧弯3°。

九、颈椎前、后倾角测量法

颈椎:前倾角的测量法:CD线为正常椎曲的矢面中轴线,即第1颈椎棘突基底线至第7颈椎后下缘连线。AB线是寰椎前缘至第7颈椎前下缘连线,AB线与CD线平行,EF分别为椎体的后上角和前下线,EF线延长与CD线交角为前倾角;正常E2(C2)约60°、E3(C3)约45°、E4(C4)约45°,E5(C5)约35°、E6°(C6)约35°。如果前倾角显示C3、4、5、6前倾角加大,分别为60°、47°、44°、38°,示椎曲加大。颈椎后倾角的测量方法为:作AB线,E为反弓椎体后上角,AB线与EB线交角为后倾角,示椎曲消失且反弓成角。

十、腰椎棘横突(旋转)测量法

腰椎棘横突旋转测量法是将腰椎X线片上的棘突与左右横突作一连线,其中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本例AC<AB是旋转、倾斜。

十一、腰椎侧弯测量法

腰椎侧弯的测量方法是在X线片上沿骶椎上缘作横线,取棘突为中点作90°AB垂线,椎体椎弓根C点与A点组成的角度为正常的椎弓根侧偏角,一般是10°左右。如发生腰椎侧弯时,则AB角大于10°,本例为20°。

十二、腰椎椎管前后径侧位测量法

国外有人测量了33例腰椎椎管狭窄综合症的病例,在标准侧位片上,测得腰椎椎管前后径在16mm以下,最小径是13mm。

虚线示棘突前缘,椎体后缘连线示为骨性椎管前界,二线之间连线即为椎管前后径腰椎椎管综合征者:前后径在16mm以下(侧位)。正位:椎弓根间距离一般在25mm以下(正位椎弓根间距离测量法)。

其中80%的病例在正位片上椎弓根间距离缩小,即在25mm以下,22mm为最低值。

注:所谓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者,即指腰椎的椎弓根间距离及椎管前后径缩小,伴有椎板增厚且呈垂直状,小关节面及椎弓根均可增厚,在临床上可致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根压迫症状,有的有间歇性跛行,进行椎管造影有不少病例可见碘油的油柱变窄或流动受阻等。

十三、腰椎滑脱症测量法

腰椎滑脱症的X线片测量方法有:①麦生(Meschen)法:第1线为第4腰椎体后下缘与第1骶椎体后上缘之连线,第2线为联结第5腰椎体后上缘及后下缘之连线,二线可相交成平行或二者重迭为一线。正常时,二者应在第5腰椎或其下相切,即使二者平行,其相距间隙不应超过3mm,在脊椎滑脱时,此二线在第5腰椎以上相切。②葛伦特(Garland)氏法:自第1骶椎之前上缘向骶椎平面作一垂直线,正常或仅有峡部断裂而无滑脱者,则第5腰椎之前下缘在垂线之后方约1~8mm,当有滑脱时,则第5腰椎之前下缘与垂线相接触或在垂线之前方。

十四、腰骶角测量法

腰骶角测量法,其水平角正常为25°左右。轴交角正常为°左右。

十五、腰骶关节是否稳定测量法

所有腰椎椎间关节中,腰骶关节持重量大,如该关节不稳定,易致劳损,引起腰痛,其X线片的测量方法见图。

十六、椎弓根间距离测量法

椎弓根间距离是指两椎弓根间内缘的最短距离,自上而下有一定的宽度。在脊髓的颈膨大段(颈3至胸2)和马尾段最宽,其次为腰膨大段(胸9至胸12),胸椎中段最窄。若依次连接,可以刻画出椎管形态。

这样所测得的绝对数值本身不论是否超过正常值,其意义比较次要,更重要的是一个或数个根间距离骤然增宽。但是,这仍不如椎弓根骨质破坏的意义大,因为可偶有发育变异,使距离增宽。

(文本选自百川脊柱健康学系列丛书之《脊柱平片测量定位技术》节段,作者:黄开斌)

百川健康文化中心:

-

网址: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yy/5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