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及针刀神经触激治疗
2017-9-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脊柱微创疼痛医学:专注于传播脊柱微创疼痛科普知识,学术交流。我们诚邀各位疼痛人投稿,共同推动脊柱微创疼痛科普传播。
投稿邮箱:bjdhyl
.COM一、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常见右侧高于左侧。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发作时间数秒到一两分钟,呈电击样、烧灼样,有少数刀割样,一旦出现,疼痛难以忍受。有时吃饭、说话、洗脸、刷牙,甚至走路时都可能发作,本病发作常规的镇痛药无效。
二、三叉神经临床解剖
三叉神经痛又名“痛性痉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我们认为三叉神经痛与颈椎解剖结构及血管营养有密切关系。首先认识一下三叉神经解剖。
其为脑神经中最大的一对。大部分为感觉纤维,为一般躯体传入纤维。主要是传导面部皮肤、眼、鼻、口腔黏膜等的浅感觉。此外还有咀嚼肌,眼外肌面肌的本体感觉纤维。
三丈神经发出三大分支:眼神经、上坐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三、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多在40岁以上发病,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亦可两支同时受累。疼痛以面颊、上下颌或舌最明显;主要以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为敏感,轻触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严重者洗面、刷牙、说话、咀嚼等都可诱发,以致不能做这些动作。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病初次数较少,以后多增加并加重。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数天、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天至数年不等。一般神经无阳性特征。
四、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氯苯氨丁酸、氯硝安定、丙戊酸等,其疗效慢并效果差,副作用多,有困倦、眩晕、运动失调样平衡功能障碍、皮疹、恶心、呕吐等的副作用。
2、神经阻滞疗法
有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半月神经节阻滞术、三叉神经池阻滞术,这三种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但对操作者的操作技术及定位准确要求高,对用药的种类、浓度和剂量要求高,复发率比较高。副作用:阻滞范围内感觉丧失或异常;眩晕综合征;咀嚼困难;脑神经损害;同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3、手术疗法
(1)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
(2)三叉神经常脊髓束切断术
(3)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4)周围神经切断术
以上方法都是破坏三叉神经,年龄大的患者更不适合,使三叉神经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暂时止痛作用,可引起面神经麻痹、偏瘫、共济失调等后遗症,且一段时间后三叉神经重新再生,再次引起疼痛,复发率高。以上方法都有效但缺点多。
五、针刀神经触激的治疗方法
治疗部位:颈椎患侧压痛点或硬结处松解剥离,根据影像学确定主要是颈枕部,颈1,颈2,颈4,颈5棘间横突等部位。其次于乳突孔、耳屏神经出口、分支走行区、扳机点等部位进行松解及神经触激。
常规术前准备,针刀部位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取针刀于扳机点及病变部位以及颈椎施行针刀松解术及神经触激术。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托住针体,逐渐加压到有一种坚硬感而不刺破皮肤时,进针点处形成凹陷,再稍一加压,即可穿过皮肤。
面部眼支治疗:刀刃与疼痛放射线平行;针刀到达眶上切迹与下孔时,刀刃与颅面平行,刀柄与眼裂平行,以防神经损伤。
下颌支治疗:顺神经走行区先行纵行切割剥离,再行横行摆动剥离,逐层深入,以达到骨面摆动松解并进行神经触激。
颈椎在颈枕部、颈1、颈2、颈4、颈5的棘间横突处往外剥离松解。病人取坐位,于颈椎部松解棘间韧带、关节囊、横突间韧带以及椎旁的附着的肌组织。尤其是脊旁硬结或压痛的部位。
出针后用手挤出血数滴,消毒针孔后再用创可贴外敷。3天1次,每次扳机点均取,5次基本可治愈。
声明:以上分享的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仅供学习参考资料,严禁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医匠视界
学术交流
信息传播
脊柱微创疼痛医学解决方案
医院后顾之忧
依托最新技术,医院和医生在开展脊柱微创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医院实际情况和病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解决人才推荐、技术培训、设备分期、设备投放、科室共建等各方面的困难,完全消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多种培训方式组合,提升学习效果
多个不同功能定位的培训基地
专业学组的学术交流平台
技术学习过程
进修学习软组织学习班脊柱微创基础班脊柱微创提高班
扶上马送一程
服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