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不舒服已经恶化,13亿人错过了肾病

2017-9-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还没患病之前就听说,得了慢性肾病有钱就多活几年,没钱就只能等死。”,一位患者道出了很多人对肾病的恐惧。

虽然肾脏疾病不是不治之症,但它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到不舒服就医时往往已经恶化。

40岁后每年做次尿检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肾病患病人群以惊人的速度在上升,发病率已高达10.8%。而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慢性肾病患者已多达1.3亿人,大约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存在某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肾脏受损。

大多数中老年人会定期测血压,却没有验尿的习惯。肾病死亡率高、防治程度低,0%的病人初次就诊就是晚期。

而尿检是检测肾脏状况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每个成年人都该坚持每年一次尿检,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肾不好的1种表现,对照自查肾病初期,往往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视。不少患者因身体医院看病,结果发现肾脏病已经很重,有生命危险,甚至需要马上进行血液透析。所以,如何及早发现肾脏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表现:1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视了肾脏问题。不想吃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总是先去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了,忘了看肾病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3尿有泡沫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4腰痛肾脏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两侧,所以肾脏有病时,会感到腰痛。5尿多尿少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4—6次,尿量约—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6水肿饮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时间过长、过于肥胖等,眼睑、脸部、小腿等部位可以出现轻微的水肿,或者一过性的水肿,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怀疑是不是肾脏有了问题。7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规就可以明确。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儿,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8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看贫血,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当肾功能损害时,也会造成贫血。9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肾脏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时候治疗效果较好,一旦晚了,就很难治,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肾科。10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注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血压如果高了,要当心是不是得了肾脏病。11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伤。1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不了解会导致肾功能不好,结果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送你一套“养肾三字经”

护好脚

肾经起始于足底,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足底有许多穴位,睡前按揉脚心,可起到养肾固精的功效。

通大便

大便不畅也会伤及肾脏,平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多做运动。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能激发肾气,加速排便。

喝够水

饮水过少不利于体内有害物质排出,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应至少喝8大杯白开水,以冲淡尿液,预防结石等肾脏疾病。

睡好觉

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纵欲,以利于肾精的养护。

不憋尿

憋尿过久会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容易诱发肾盂肾炎,甚至造成肾功能损害。

吞津液

口腔中的唾液,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人的唾液含有多种有益物质,具有助消化、中和胃酸、抗菌、增强免疫等功能。平时多用舌尖舔动上颚,或者含个枣核都能生津。

按摩腰

腰部有很多穴位,经常按揉或叩击腰骶部,摩擦腰部两侧,活动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温肾阳、利腰脊、通经络。

多吃黑

中医学认为,黑色食物具有补益肾精、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作用。不过千万别过量食用,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反而影响健康。

中西医健康资讯

▲长按







































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yy/7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