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枕大神经痛 > 治疗医院 > > 人体穴位T

人体穴位T

2017-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天柱穴

明目醒神、降血压、防治颈椎病、感冒

天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揉的时候不用多想,揉到酸痛点就行了。

天柱穴,第一是有明目醒神、防治感冒的效果;第二还有降血压、预防颈椎病的功效。

太溪穴

太溪穴:全身第一大补药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太溪穴治疗功效

1.诊生死:久病重病后,欲知藏气生命力强弱,必诊此穴脉,称为太溪脉,应手脉软弱无力,肉陷无弹力,大限不远,难治难救。

2.治呃逆:本病为胃气逆,如果是虚证,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穴降其上逆之气。

3.治眩晕:因耳源性,内耳迷路不平衡,及肾精虚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为骨,肾主骨,远端疗法,按对侧。左牙痛按右太溪,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适合咳嗽就渗尿的症状。

6.治忧郁症:配合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情况,此外对于默默不说话,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帮助。

7.治飞蚊症: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本穴补肾水可促进眼部循环。

8.治咽喉痛:肾为水脏水府,本穴可清热、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留住,可强肾利生殖。

10.治性泠感:本穴有调整内脏稳定神经作用。

11.治膝内侧痛:膝内侧为肾经所经过,本位可调虚实,通经活络。

12.治肾虚腰痛:适合时常隐隐约约的腰痛,无受外伤的举重或运动后遗症。

13.治遗精阳痿:本穴可补因肾精亏损的遗精虚证,也可泻因相火过盛引发的阳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阴道干涩行房痛,本穴有补肾水滋阴作用。

头维穴

快速缓解头痛、头胀、发懵、眉棱骨痛、太阳穴痛

头维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胃经、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维穴在额头上,距额头角一横指(1.5厘米)处。“维”是思维的维,在古代意为大绳子。就是形容头痛的时候,好像有绳子或者布把脑袋裹上了一样,因此这个穴位专门治疗这种头痛如裹的病。很多朋友都有类似这样头痛、发胀、发懵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多按一按头维穴,症状会缓解很多。

有的人眉棱骨或者太阳穴总是莫名其妙地痛,按头维穴也马上有很好的效果。

天枢穴

治胃肠炎、腹泻、便秘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也是大肠经的募穴。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条口穴

治肩膀发沉、肩周炎、肩膀痛、食指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条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条口穴又称肩凝穴。当肩膀凝住了,肩膀发沉,或是有肩周炎,肩膀痛,按条口穴会非常见效。条口穴可以防治脑中风,它通经活络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你有手麻,胳膊麻,胳膊肘痛等症状,那一定要多揉一揉条口穴,此穴廉食指痛都能管。

条口穴的功能非常多,细分一下就是它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硬化,很多老年人怕这些病,条口穴就管这些。

太白穴

治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等脾虚引发的病

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太白穴,止泻补肺

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不过,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听会穴

治耳鸣、耳聋、面瘫

听会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有的人因岁数大了,耳聋、耳鸣,这是气血聚不到这里而造成的,媒体恩点按听会穴,气血就会重新汇集到耳朵,气血一充足,原来听不清的声音又能够听清了。

听会穴能把听力聚集到这里,也就是能把气血调动,聚集到穴位这块,那么平时多揉听会穴,就是把气血引到面部来的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旦气血充足,不光耳朵能听见,面部神经麻痹的问题也能解决。

太冲穴

太冲穴:排毒要穴

太冲穴,所属足厥阴肝经;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很多人都认为足三里穴重要,其实它只是一个保健的大穴。你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健呢?得先把体内的浊气、脏东西排出去以后,才能把好东西补进来,如果上来就补是补不进去的。

谁是排除体内浊物的最大穴?就是太冲穴。它为什么有此功能?因为肝是人体的解毒工厂,要把体内的毒排干净,想要血清洁,就得把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而肝的原穴是太冲穴,是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医讲百病从气生,气从哪儿生呢?从肝那儿。气大伤肝,所以你平时一定要少生气,一气病就挡不住了。

有时候你不能光解决这个表面的生理症状,真正的病根还在心里结着呢。百病从心生,要想去掉心病,就得去掉肝火,就得增强肝的解毒功能。肝的解毒功能一旦增强了,血液就清洁了,您就不会得高血脂等病了。

好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有的人经常头晕,有气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到医院一查,说是心脏供血不足,但做心电图也没什么事,这其实是肝的功能弱了,肝给心脏补充的气血不足了。中医讲木生火,而肝属木、心属火,木不足火也就不足。当你要补肝,而肝又不受补,一补它就上火时,则说明肝需要调理,调理就是补。

肝应该怎么调理呢?别生气就行了。但现实生活中谁能保证不生气?既然生气避免不了,就要想办法消气,气刚一生出来,赶紧找个通道消出去。

这时,就该找自身的消气大穴:太冲穴。当你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把脚抱在怀里,就可以揉或者艾灸太冲穴,一揉气就化于无形之中了。本来有个烦心事,要是以前早跟家人嚷嚷起来了,可是你一揉太冲穴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脾气怎么那么好了?甚至有的时候别人存心气你,你都一笑了之。久揉太冲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十分平和,看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好多人不会揉太冲穴,有的人皮都掐破了,一掐破气更大,把气都撒自己身上了。这就是你的方法不对,你拿指甲掐、搓,肯定会弄破皮。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把指甲剪平,然后掐进去,仔细找一找最痛的点,把它转移到行间上去,因为行间是散心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间就基本上发出去了。需要注意的是,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可千万别揉反了。

我们一定要抛开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有人总是说:“这个穴位治的什么病?是不是治头疼?是不是治高血压?如果治高血压我才揉,不治不揉,跟我没关系。”那么我要告诉你,你要是老这么学,一辈子都学不会,而且越学越多、越学越糊涂。要治病,你得知道病源是什么,既然百病从气生,也肯定从气消,您把气消了,什么头痛、胃痛、高血压也就全都消了。

天池穴

乳腺系统疾病、淋巴结核、胸闷、止咳

天池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也是心包经和胆经的会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天池穴非常重要,它跟肝经、胆经等许多经相通,当人体气郁的时候,郁结的闷气、火气就会从肝、胆两经夺路而上,窜到心包经上来。

天池穴这个点最容易淤阻,现在好多人有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系统疾病,都是首先在这里有淤阻,因为百病由气生,所以,把浸入到心包经上耳朵浊气消掉也就消灭了百病。

天井穴

治淋巴结核

天井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位于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在肱骨下端后面尺骨鹰嘴中。

此穴是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要穴。淋巴结核就是脖子、腋窝上长出好多疙疙瘩瘩的东西,中医管这个叫气结血淤,就是里面有淤血、浊气,搅在一起了。此病跟爱生气有很大关系。

天牖穴

治耳聋、耳鸣、肩颈痛、落枕

天牖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天牖穴在紧挨耳后斜下方1寸处。当你把头往边上一侧,脖子上就会凸起一条大筋,该穴就在大筋的边缘。天牖穴是治耳聋、耳鸣的要穴,还治肩颈痛、落枕,因为这个穴位正好管脖子和肩膀。

对于肩膀痛,如果是小肠经这块肯定没用;如果是三焦经这块儿痛,在臑会穴、清冷渊穴、天井穴一揉一捋,痛症会马上缓解。

天府穴

治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经常流鼻血等鼻部炎症和皮肤过敏

天府穴属于手太阴肺经;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中医将鼻窍通于天,天府穴含着这个意思,就是能治鼻子的各种疾患。像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经常流鼻血等鼻子的疾病,揉天府穴效果非常好。

太渊穴

心脏跳动异常、早搏、房颤、静脉曲张、脉管炎等血管疾病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因此太渊穴还是八会穴之一;肺主气、司呼吸,气为血帅,本穴开于寅,得气最先,故在人体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桡侧腕区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

太渊穴正好在腕横纹上,很深。太渊穴补气效果极佳,如果总是觉得气不足、气虚,揉太渊穴就能给您补气。

什么人需要补气呢?喘气费劲(吸入氧气不够)、爬一会儿山甚至动一动就一头汗或者气不足、大便时老觉得没劲或使不上劲,这样的人就要补气。

太渊穴是脉之会,就是体内所有脉都归它控制。心脏跳动异常、早搏、房颤,只要跟心血管有关系的,都是太渊穴的适应范围。静脉曲张、脉管炎这些跟血管、脉络有关系的病症,按揉太渊穴都有效果。

对于太渊穴只要记住两点就行:

第一它总管人体各种血管脉络;

第二它是一个补气的要穴。

天窗穴

双向调节血压、明目聪耳

天窗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俗话说,打开天窗说亮话,天窗穴其实就有这个含义在里面,也就是说它有明目通耳的功效。

天窗在脖子这块儿,有人怕摸,一摸就容易咳嗽,这样的人就别揉这个穴了,捋捋这块儿就行了。其实平常多搓搓脖子,就有降血压的功效,每天捋它20下,就可以调血压了,低血压的人可以升高,高血压的人可以降低。

怎么找天窗呢?当我们把头歪向一侧的时候,有根叫胸锁乳突肌的大筋就会出现,天窗穴就在与喉结平行的这条肌肉的后边一点儿。

天窗穴首先是明目的,然后是聪耳的,所以揉这个穴的时候,我们最好把眼睛闭上,揉20下左右,然后再揉另外一边脖子上的天窗穴,最后缓缓地把眼睛睁开,就会觉得眼睛很亮。为什么要闭眼呢?就跟吃药得有药引子一样,明目也得有药引子。比如在明目的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在聪耳的时候,一定要把耳朵闭上。

耳朵怎么闭上?用手掌把耳朵给压起来,然后把眼睛也闭上,这时候拿手掌心对着里边耳朵眼儿那个位置揉。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揉到耳朵眼儿,但是我们要揉到外边对着耳朵眼儿的这个位置,感觉好像揉到耳朵眼儿里边了。这是聪耳的最好方法。

你揉完天窗以后,得有药引子引过去,这天窗才能打亮。因为这块儿早堵上了,天窗开不了,窗户都生锈了。所以您得把这窗户先摇摇,摇开了,然后再揉天窗,这两边就通上了。

听宫穴

治耳鸣、耳聋、止牙疼

听宫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也是小肠经、三焦经、胆经的交会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宫穴对耳朵特别有好处,它是治疗耳鸣、耳聋的首选要穴,而且还能止牙痛。

通里穴

沟通心肾;主治心病,受惊造成的突然失音、神经性腹泻、倦言嗜卧、老爱后悔、四肢沉重、热证脸肿

通里穴属于手少阴心经;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

通里穴在腕横纹上一寸处,紧挨着灵道,下面还有阴郄穴和神门穴。因为它们挨得近,所以咱们揉的时候,没必要非得找这个通里。有时候你揉旁边的灵道更敏感,那你就多揉灵道;而揉阴郄时特别敏感,就多揉阴郄。这几个穴位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虽然各自有侧重,但总的功用都是调节人的情志和心脏本源疾病的。

通里穴有一个最大的功效:比如人受到惊吓了,或者是突然生气了,造成失音,这时赶紧掐这个通里,就能安心和舒解。

通里穴又是心经的络穴,和小肠相络,所以它也能够调节小肠方面的疾患,像神经性腹泻,多揉揉通里就能管用。

通里穴还可以治坐骨神经痛,不过揉时要找对侧穴位来揉,比如右侧坐骨神经痛,就揉左侧的通里穴,左侧痛就揉右侧的通里穴。

通里穴还能治疗倦言嗜卧(就是懒得说话,整天想睡觉,整天都睡不醒,没精打采)。《伤寒论》上说:“少阴病,但欲寐也。”少阴病就是指心经和肾经这两条经上的病,它们通常表现为心气不足,倦言嗜卧。

如果你老爱后悔,古人叫后悔为懊,索性每天多揉揉通里。它专治这个老爱后悔的病。

通里穴还治怔忡,就是心里老不安稳,好像干了什么亏心事儿,觉得老有人要抓自己似的。这也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造成的,这时,你赶紧揉通里。

另外,如果整天老觉得四肢跟灌了铅似的,也可能是心脏的气血不足,不能供应到四肢,所以四肢感觉沉重。还有就是热证,像脸肿、腮腺炎,揉这个通里也特别管用。

陶道穴

让人快乐高兴、调气血的万能穴、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消炎穴

陶道穴属于督脉;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陶是高兴的意思,乐陶陶嘛!陶道穴是一个能让人快乐、高兴的穴位。过去古人讲:“能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乐陶陶。”能力出众的人操劳一生,智慧超群的人整天忧心忡忡,只有能力、智力都平平的人才是真正高明的人,什么事儿不干,还能丰衣足食,能不高明吗?

《黄帝内经》说人生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在追求两个字:一个是恬,恬就是心里安静,踏实;一个是愉,愉快。

所以,咱们通过陶道穴,要想到人生的很多追求,而通过按揉一个穴位,就可以达到精神的愉悦,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好的追求吗?

陶道还是是调气血的万能穴。

为什么这个穴位要叫陶道呢?因为在古人看来,物体旋转最快的莫过于陶钧,所以用"陶"来称呼这个穴,形容气血循行的速度很快。

去陶吧玩过的人可能知道,未成陶器的泥胚开始是放在一个平盘上的,这个平盘和下面的机轮一起组成一个转盘机。只要踏动机轮,平盘就会旋转,然后人工用手将这些泥胚拉成各种形状。

古人认为,大到天道循环,小到人体气血循环,周而复始就和这陶钧一样,万事万物就在这不停的循环过程中被创造出来。气血也只有这样不停地循环运转,才能使阴阳协调,不偏不倚。

所以,它站的位置非常高,陶钧在中间旋转,牵动四旁,必然会产生风,陶道右下边的穴就是风门穴。

既然是调节整体的,那么治疗的病症肯定不是局部的小病症,而是从整体来调节。说简单一点,它的作用就是当人体的气血运行出现问题,比如身体太冷了、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的时候起一个调节的作用。

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消炎穴

陶道穴除了调节人体气血循环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作用也和肺有关,就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所以,患有慢支的人,或者经常咳嗽、自觉肺功能不太好的人,不妨时时刺激陶道。当然,刺激的方法有很多,我这里简单介绍两种方法。

按摩: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可以低下头,一手将头按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顶住穴位,其余四指抓住脖颈得力,用大拇指按揉。按摩的时候多用点劲,每次按摩大概下左右,慢慢地,肺功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艾灸:因为穴位在背部,自行操作建议用木质艾灸盒温灸,15-40分钟都可以。也可以请人帮忙悬灸,效果会更好,以皮肤局部红润为度。

天突穴

慢性咽炎、咳嗽、哮喘、咽喉疼痛

天突穴属于任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

痰、导气、效果都不错。天突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哮喘。准确位置位于人体喉结下面,左右胸锁骨的中间点就是天突穴的具体位置。

通天穴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鼻痔,及急、慢性鼻炎等

通天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前发际直上4寸,旁开1.5寸。

取穴方法:正坐位。取一标明三等分的弹性皮筋,拉长皮筋,使其两端点分别对应前后发际起点,从前发际方向往后1/3点处旁开2横指,按压有痛感处即为此穴。

天冲穴

治情绪激动导致的头痛、惊恐、癫痫

天冲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在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分支。

古人把头比喻成“天”,而“冲”是冲撞,矛盾之意,当人内心矛盾过度就会产生头痛,惊恐,癫痫等问题,这个症状都跟天冲穴有直接关系。所以当心里矛盾激化,有恐惧情绪,到最后出现头痛、癫痫等不适的时候,请赶紧揉天冲穴。

天宗穴

升发阳气、舒筋活络,理气消肿

天宗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久坐不动,当出现颈肩酸痛时,就要常揉天宗穴。天宗穴是位于肩胛骨的中线上中点处,点按时感觉非常明显。取穴的时候应使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阽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点、按、揉此穴会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可放松整个肩部肌肉。

功能:升发阳气,舒筋活络,理气消肿。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乳痈,乳腺炎,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咳逆抢心。 

天容穴

治耳聋、耳鸣、消梅核气、美容、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天容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天容是一个美容大穴。天指大脑,容是美容的意思,揉此穴可以给头部供血。它正好就在女士的耳坠下方一点点,离耳朵很近。

天容穴是治疗耳聋、耳鸣的要穴。

天泉穴

治胸闷气短、咳嗽、理气化痰、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天泉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第二个穴位;胳膊上有一块肌肉叫肱二头肌,天泉穴正好在肱二头肌的正上面2寸处。

有好多人长期感到胸闷气短,到医院一查说是心脏供血不足,这时每天就要坚持揉天泉穴。

天泉穴专门治疗那种声音很重浊、觉得是从胸里面憋出来的胸闷咳嗽。

总之,天泉穴不仅有给心脏补血之效,还具备理气化痰通经络之功。

太乙穴

胃病、心烦、癫狂

太乙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病,心烦,癫狂

瞳子髎穴

治各种眼疾、祛鱼尾纹

瞳子髎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瞳子髎穴治疗眼睛尤其是眼珠,眼底方面的疾病非常有效,像近视,白内障等跟眼睛有关系的问题都可以经常刺激它来得到解决。

经常刺激瞳子髎穴还可以预防鱼尾纹,鱼尾纹增多,原因是胆经气血不足,所以容易衰老。

太阳穴

适用于:头痛、牙痛、眼疾

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出《银海精微》。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丰太阳穴,太阳穴部位在医学上称之为“颞”。颞部凹陷的人影响脸形上半部份的轮廓给旁人感觉头小脸大,给人一种尖酸刻薄感。颞部的整形很容易被忽视,但是颞部的整形可以给整个面部带来显著的协调效果。

加入鑫玺,成就自己!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都有哪些
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yy/7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