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疼痛疗法连载三穴位实质的发现中

2016-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从穴位坐标看穴位我们知道穴位的存在,即坐标的存在,知道刺激它会产生规律的靶效应,只是没掌握,没认识。一旦认识了,他就从非穴位转化穴位了。正像我们不断发现的新穴位一样。或者说,整个身体处处都是穴位,都有感应性,反应性,这是广义的穴位概念。另外,我们只把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可坐标定位的刺激部位和反应部位当作或用作穴位,这些则是狭义的穴位概念。2.从结构看穴位不仅穴位与非穴位形态结构,组织成分有别,穴位与穴位形态结构、组织成分也同样有别,甚至很大差别。穴位不会有什么特殊结构上的统一性,即不同坐标点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所以,只有每个穴位的特殊性、独立性,没有所有穴位(结构及功能)的统一特殊性、独立性。3.从针感看穴位酸沉胀痛麻或无感刺激,都能通过“感知和反应”反射起到穴位的治疗作用。对针感性与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刺激神经时,多引起麻感;针刺血管时,多引起痛感;针刺激肌健、骨膜时,多引起酸感;针刺激肌肉时,多引起胀重感。从针感层面看,也不支持穴位有统一的组织结构基础。4.从穴位转化看穴位阿是穴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它应当像穴位还是非穴位呢?阑尾穴、胆囊穴,以及相对无限的各种反射区,可能昨天还不是穴位,今天被认识了,掌握规律了,命名为穴位,其非穴位时的组织结构特征和称为穴位后的组织结构特征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穴位只有统一的反射规律特征,而没有统一的组织结构特征。5.从疼痛看穴位疼痛和穴位,分别是西医学理论和中医学理论中的两个不同概念,但在病理条件下,二者却是实实在在究的一种东西:共同的空间坐标位置,共同的组织结构基础,共同的理化改变和性质,共同的感觉现象。可以说,穴位和疼痛,在病理条件下,是对一种生物学现象的两种不同理论的概念认识。6.从皮肤电阻看穴位电阻在穴位上可变性及尸体上、截肢上的被保留表明:低电阻的成因是一种随生理病理改变而变化的生化基础,而不是固定的组织结构基础。穴位和疼痛一样,结构是现象,功能是本质。电阻值变化是一种生电活动,也是一种功能活动指标,是穴位本质的一种体现。7.从感受装置和效应装置看穴位穴位不仅是一个可以接收刺激,产生传人活动的感受装置,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效应装置。眼、耳、口鼻、舌等,更是高度功能特化了的器官水平的感受装置和效应装置,也完全是穴位的特征和概念。所以,穴位是一个特定的理论概念,而不是一个特定的实物或结构模式。8.从麻醉看穴位麻醉穴位的传人神经研究有两种观察结果:一是穴位作用完全消失,一是穴位作用显著降低而未完全消失。严格说:是穴位的神经机制作用消失,或神经机制作用大大减低。因为麻醉只起到膜稳定作用,使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不能发生,它只是一种神经阻滞,并不破坏血液、淋巴、内分泌、免疫以及原始机制的原生质“反射”活动。穴位的“感知和反应”反射活动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机制参与实现的,神经机制只是其中之一。

?论文节选自《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版权归戴冠儒老师所有,转载请和小博联系。

戴冠儒老师简介

  年生,河南濮阳人,出身医学世家。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洛杉矶第三届国际全息生物学会讨论会论文金奖获得者。原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理事,美国针灸推拿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仪器学会中华传统仪器学会经络电信息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受聘为北京世界创新医学科学院疼痛康复中心首席医学专家、客座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戴氏中医医疗康复中心顾问。

  长期主持头痛头晕专科工作,对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枕大神经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头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及慢性疲劳综合征、无兴趣病、失眠症等有独到见解和肯定治疗效果。对常见颈肩腰腿痛病症,也总结制定出特异性治疗规范。

年始在《中医杂志》、《浙江中医药杂志》、《健康报》、《中华疼痛医学杂志》等发表多篇论文。其医学专著《发现反疼痛——疼痛生物学原理与临床》,为我们展开“一个疼痛医学领域的全新世界”(《科学发现报》评论)。

更多精彩课程

报名方式(长按识别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白殿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yy/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