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笔记各种外科痛症,针灸一网打尽
202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仲景对话图灵”
我们致力于应用科技赋能中医
开发最具智慧的中医工具
辅助中医师实现更佳临床决策
大家好呀,我是小绮老师!上周我们针灸外科痛症部分的10期课程已经正式结束了,现在已经开始了针灸内科痛症部分的学习。
为了帮助大家再回顾一下我们外科痛症部分的学习内容,小绮特意把每一期的课程内容做了总结,来给到大家。快来看看这些部分你都掌握了吗?如果没掌握还要反复学习哦!
▍针律01期-痛症总论体质寒是重要健康问题的根源,长期体痛多是身体寒引起的。是故在疼痛以针法缓解后,多要考虑调整寒性体质,以达到更全面的治疗。
1.若不能确定真正痛点的治法:开四关(合谷和太冲)
先针用开四关(合谷、太冲),再来处理浮现的痛点。
.全身痛的治法:后溪、申脉
若身痛在一侧,则在另一侧的后溪、申脉下针。若全身痛左右都痛则两侧都下针。
3.全身肌肉痛的治法:大包
大包是「脾之大络」,可以缓解肌肉痛。针时以斜刺0.3寸,并略作捻转手法。
▍针律0期-颈痛1.颈痛治疗法一:后溪、申脉、昆仑
都在手脖子、脚脖子上,也是一种全息对应。一般都稍作捻转进针出针的手法。
.颈痛治疗法二:头针的顶枕线上相对位置
顶枕带分三分,在上三分之一区域的中点处。左病可略偏右,右病可略偏左。再加上中间一针。
3.颈痛治疗法三:手背的颈痛点
见手背部细图。有两点,分别在第、3掌骨和第3、4掌骨之间而略偏上。
▍针律03期-肩痛1.若手不能上举:肩部三针(后溪、液门、曲池)
可在健侧扎,再同时帮患者轻而缓慢地把患侧的手往上举。做一次休息五分钟,做三次后再停五分钟后起针。
.肩痛:支沟、肩井
此二针都在患侧,先肩支沟之后,再在肩井穴上进针轻捻,留针15分钟。
3.肩痛:头针(肩线)
参考位置图,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扎一针加强。
▍针律04期-腰痛1.方法一:腰部三针(委中、阴谷、天应穴)先扎委中及阴谷,再在小腿腹上找一天应穴,也就是比较痛比较敏感的点。.方法二:手针(腰痛点)在「问止:针灸穴位」小程序中可直接找到证明和图。有两点,一处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中点,第二指伸肌腱侧凹陷处;一处手背第四、五掌骨间中点,第四指伸肌腱尺侧凹陷处。
3.方法三:头针(顶枕线)
在顶枕带的1/3及下1/3处下针。
▍针律05期-膝痛1.髌骨痛:血海、梁丘
这是指疼痛发生在膝膑骨一带时的针法,入针后轻轻捻转。
.整体膝关节痛,膝部背后面痛:膝五针
鹤顶一针,双膝眼,再下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所以说虽叫膝五针,但实际上是五个穴位用四针。
3.膝无力,而蹲下来及起来困难:远取穴(对侧曲池、小海附近痛点)
在患部对侧的手上曲池、小海附近找天应穴来下针,而下针时请患者动一下患侧的膝。
▍针律06期-脚跟痛1.远取穴:对侧大陵穴向痛点刺
在对侧的大陵穴往手掌上按到的痛点刺过去。
.近取穴:患侧承山、仆参、水泉
这是在脚跟痛的同侧(患侧)。这三穴是近取穴。
3.头针:顶中带上1/3
顶中带之上1/3,由前往后刺。
▍针律07期-脚踝痛1.对侧的养老(外踝)和阳溪(内踝)
对侧的养老(外踝)及阳谿(内踝)。
.患侧的昆仑和太溪
这是在脚踝痛的同侧(患侧),其中外踝取崑仑内踝取太谿。
▍针律08期-坐骨神经痛1.治疗臀痛/坐骨神经痛,近取穴环跳配合呼吸做提插
这是最常用的近取穴,用三~四寸长的针来刺,可以配合呼吸来作提插动作。
.治疗臀痛/坐骨神经痛,近取穴委中、风市、承扶
这也是在患侧的近取穴。
3.治疗臀痛/坐骨神经痛,头针的髋区
参考位置图,可以不同角度多扎一针加强。
▍针律09期-手麻1.手麻,先扎天宗穴,不留针
先由肩胛骨上的天宗穴刺,略作捻转后起针,不留针。
.再扎肘部点,不留针
在尺骨鹰嘴及肱骨内上髁的连线向上一寸的凹陷处。略做提插捻转,不留针。
3.最后扎手麻点,留针15分钟
这是一个特殊穴,在后谿下约一寸,在第五掌骨之中间处。用一寸半或二寸的针平手掌刺入。略留针十五分钟。
▍针律10期-肘痛1.方法一:曲池、后溪、二间
在患侧本身取穴先扎后谿,再扎对侧二间,之后再扎曲池。可略做捻转,留针十五分钟后起针。
.方法二:膝部的天应穴
在对侧膝部的天应穴下针,先找相对应位置之痛点。
●●●总结完毕●●●
▍听课、领笔记大医小课将在问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