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肖国士教授治疗眶上神经痛临床验案
202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案1肖某,男,45岁。
初诊:从事冷库工作5年。一进冷库,即觉得双眼眶疼痛,尤以左眼眶为甚,虽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仍每天眉心及眉棱骨大痛2~3次,每次约持续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按压眶上切迹有明显压痛。伴畏风自汗,脉弦缓,舌黯红,苔白滑。诊断为双眼眶上神经痛。
辨证:寒伤营卫,阳虚血弱。
治法:袪风散寒,温通血脉。
主方:桂枝汤加味。
处方:葛根、白芍各15g,桂枝、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各15g,细辛、甘草各3g,生姜3片,大枣3枚。
复诊:服5剂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畏风自汗等症状亦见改善。继服7剂而愈。
按语:方中用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用当归、川芎补血行血;用白芷、蔓荆、细辛祛风止痛;用葛根升发清阳。全方共奏袪风散寒,调和营卫,温通血脉,升发清阳之功。使营卫和,血脉通,阳气旺,痛自愈。
案2宋某某,女,20岁。
初诊:外感风寒后,突发双眼眉眶部疼痛,伴头痛己5天。双眼视力1.5.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以指按眶内深部疼痛剧烈,眶上神经孔处甚痛。脉弦缓,舌质淡,苔白。诊断为双眼眶上神经痛。
辨证:外感风寒,邪客少阳。
治法:袪风散寒,和调表里。
主方: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葛根15g,柴胡、黄芩、半夏、荆芥、防风、香附各10g,甘草6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3剂后.眼眶部疼痛及头痛均减轻。继服前方3剂,眼眶及头部疼痛消失。停药观察半月,未见复发。
按语:方中用柴胡、黄芩、半夏和调表里;用荆芥、防风袪散风寒;用葛根升发清阳;用香附理气止痛;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袪风散寒,和调表里之功。从而使表里调,风寒散,疼痛除。
案3李某,男,62岁。
初诊:3个月前,自觉戴眼镜后双眼疼痛,尤以左眼眶为甚,每天眉心及左眉棱骨大痛2~3次,每次约持续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后虽不戴眼镜,左眼眶疼痛亦未减轻,压按左眼眶上压迹,疼痛难忍。伴眩晕、胸闷、纳减、口苦。脉弦细略滑,舌黯红,苔白滑、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
辨证:风热夹痰,郁遏经络。
治法:祛风散热,化痰通络。
主方:选奇汤合温胆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茯苓各15g,羌活、防风、黄苓、竹茹、法夏各9g,枳壳、橘红、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5剂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眩晕、胸闷等症状亦见改善,精神、胃纳转佳。继服半月后,眉棱骨疼痛消失。停药观察半月,未再发作。
按语:本案眉棱骨痛,当属内伤头痛范围,多与痰涎风热,郁遏经络有关。除眉棱骨痛外,还有眩晕、胸闷、纳减、口苦、苔白滑、脉弦滑等一派痰浊内阻征象。痰浊中阻,故见胸闷、纳减、口苦、苔白滑;痰浊挟肝风上逆,则见眩晕,脉弦细滑;痰阻经络则眉棱骨痛。选奇汤(防风、羌活、黄芩、甘草)为《类证治裁》、《杂病源流犀烛》等书推荐治疗眉棱骨痛的经验良方。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配合温胆汤以除痰通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