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冬病夏治rdquo首选
2021-1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三伏天来了(7月17日就要进入初伏啦)!这几年贴三伏贴似乎变成了一种时尚,大家都想趁着炎炎夏日治好蛰伏的“冬病”。那么贴三伏贴前,都有哪些必须注意的事儿呢?
冬病夏治正当时
治疗“风”、“寒”、“湿”的黄金季节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三伏天正是寒性体质调养的大好时机。如果此时用三伏贴对慢性疾病进行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指于每年三伏天利用温热性功效的中医方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慢性、虚寒性等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
三伏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散邪。
研究证明,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病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的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年三伏贴使用时间表
伏前加强7.7-7.16(贴6枚-12枚)
头伏当天7.17-7.26(贴6枚-12枚)
中伏当天7.28-8.5(贴6枚-12枚)
中伏加强8.6-8.15(贴6枚-12枚)
末伏当天8.16-8.25(贴6枚-12枚)
末伏加强8.26-9.4(贴6枚-12枚)
哪些人最适合三伏贴?
有消化不良、胃痛的人群
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易感冒咳嗽的人群
有肩颈部疼痛、落枕、手麻困扰的人群
有腰痛、腰酸、风湿病及关节不好的人群
三伏贴应该如何贴?
三伏贴适合3岁以上的小儿及成人贴敷。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4~5小时,8~12岁3~4小时,3~8岁2~3小时,若感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小儿由于皮肤较为敏感,妈妈们可每隔20分钟检查一下宝贝们是否有皮肤过敏的现象。
贴药后应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脱落,取下药贴时,请用温水湿敷后轻轻揭下。一般来说应按三伏时间每天贴,当然也可以提前贴,每3年为一个疗程。体质较好的人1年便可见到效果,体质较差的人3年也能见到比较明显的疗效。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朋友在冬季受干燥寒冷气候的影响,病情往往会加重,此时可根据相关疾病,将三伏贴贴在相应穴位上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反复感冒:大椎、风池、关元、气海。
哮喘:膈俞、心俞、定喘、气海、肾俞。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肓、心俞、膈俞、肾俞、关元。
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足三里、关元。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命门、关元。
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百虫窝。
风湿及类风湿:
慢性腰腿痛:阳陵泉、悬钟、血海、关元、命门。
四肢麻木:
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杼、外关、手三里。
肩周炎:肩三针、外关、曲池、阳陵泉、条口。
患有以上这些疾病的朋友,您可以先记下自己需要贴哪些穴位,然后根据下方的人体穴位图进行贴敷~
医学交流论坛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