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一手李建民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术讲义
2016-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第一课微循环保健疗法
★微循环保健疗法(全身圆筒微循环):
一、佛手回春——双手合十,摩擦生热,双手放在面颊上;
二、压搓耳前耳后法;
三、毛发梳理:虚握拳用2至5指间关节或刮痧板梳理帽状腱膜、枕肌、颞肌等;
四、颈后部和侧部推法:用拇指指腹,从发际风府穴的后一线向下推至第七颈椎;两拇指指腹依次推侧一线、侧二线、侧三线、侧四线、侧五线至颈椎横突的位置;
五、颈前部和侧部推法:用2至5指的指腹推前一线的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至颈椎横突的位置;
六、左右手掌交替横推颈后部肌群;
七、左右2至5指的指腹交替横推颈前部肌群;
八、单手握拿或两拇指对捏颈后部伸肌群:
九、用手掌从对侧胸大肌起推上肢屈肌群至手指末端(双侧交替);
十、用手掌从颈椎的根部起推上肢伸肌群至手指末端(双侧交替);
十一、用手掌从颈椎的根部起推上肢桡侧外展肌群至手部虎口末端;
十二、用手掌从腋窝起推上肢尺侧至小指末端;
十三、用手掌从胸骨切记迹起,由上至下推到耻骨联合;之后由内向外依次
扩展至腋下和脊柱后一线。此动作也可横向平推;
十四、骨盆圆周;
十五、股骨圆周;
十六、小腿圆周;
八、足背、足底、足内外侧、足趾圆周
第二课陈李氏阴阳调和功
陈香仙教授主讲
提示:瑜伽练习注重肌纤维和肌腱的牵拉、健身器械练习注重肌纤维和肌腱的收缩、压揉(包括按摩)注重的是肌纤维和肌腱的挤压。这是三种相互不能替代的运动。
第三课基本手法推、拿、压
1、推浅层:以掌、指腹、指间关节或肘部渗入体表的推法,适应于浅筋膜软组织损伤,关节向屈曲受限者。
2、拿中层:以握拿、三指拿、二指拿法,松解肌肉表面的深筋膜,适应于肌筋膜损伤。
3、压深层(骨膜):以指腹、指间关节、肘等吸附于体表,着力于骨骼肌附着处,贴紧骨膜作单向或双向移动的手法,称为骨膜压揉法。适应于骨骼肌附着处损伤。
第四课斜方肌急慢性损伤的诊断治疗
斜方肌有五个之最:1、面积最大;2、位置最浅;3、功能最多;4、最易发病;5、最易治疗。
[应用解剖]
斜方肌近端起于枕骨上项线和颈椎、胸椎的全部棘突,远端止于肩胛冈上缘和锁骨上缘外三分之一。是覆盖在枕部、颈部和肩背部面积最大,位置最浅的肌肉。
易发病原因:颈部屈曲时半径最大,因而浅筋膜最容易损伤,大部分人都存在问题。
易治疗特点:手法很容易接近斜方肌筋膜和骨骼肌腱骨膜附着处,缓解症状可逆性强。
[适应症]
头枕部、颈部和肩背部疼痛或酸困沉胀,引起头颈部屈曲或侧屈、旋转受限。
斜方肌损伤经久不愈,将由表及里逐渐波及深层的肌肉和神经、血管,引起相应的刺激症。如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五官症状甚至肩臂症状。
[基本操作]
1.推法
以掌面、指腹或四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顺肌纤维走向直线单向推动的手法。主要用于斜方肌浅层损伤,颈项前屈功能受限者。
操作部位:(1)从枕骨下缘发迹沿后正中线至T12棘突;
(2)从枕骨下缘沿斜方肌肌腹与肌腱交界线向下至T12棘突旁;
(3)从颈根部沿肩胛冈上缘向外至肩峰;
(4)受术者头对侧屈,从枕骨下缘近乳突处沿斜方肌上部、锁骨上缘向外至锁骨肩峰处。
2.拿法
以拇指或掌根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捏肌筋,并提起做一紧一松节律性操作的手法。有握拿法、三指拿法和二指拿法。具有松解斜方肌深筋膜的作用,适于肌肉表面压痛明显者。
操作部位:从颈根部沿斜方肌上部向外至肩峰。
3.压揉法
近端以单或双手拇指重叠压揉斜方肌枕骨上项线附着处、枕骨嵴、环椎后结节和颈椎、胸椎的全部棘突;远端以拇指螺面压揉肩胛冈上缘和锁骨外三分之一斜方肌骨膜附着处。
[操作要点]
根据受术者的主诉和体位动态评估以及触诊获取骨骼肌压痛点,之后对其施行压揉,力度以受术者的耐力为度。直至疼痛缓解。对非压痛点每个部位也可施行5至10次的压揉。
第五课压揉头面部骨膜
由于颈项部肌群长期肌紧张,影响脑部血供,继发头面部软组织损伤,从而引发头面五官疾病,如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头痛、失眠、易怒、精力不集中、视物不清、记忆力下降、听力下降、耳鸣、牙痛、咽痛不适、鼻塞等。针对头面部压揉可以十分有效地缓解上述症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后遗症的治疗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鼻疗:前一线、侧一线(双侧)、侧二线(双侧);
2、压揉鼻翼两侧(颧小肌和颧大肌)、颧骨下缘(咬肌附着处)、颧骨上缘和颧骨表面。
3、a、压揉颞肌止点;b、下关穴、c、压揉下颌骨关节突
4、压揉下颌骨冠状面(咬肌附着处)
5、压揉下颌骨前沿、后沿、下沿、上下牙龈。
6、压揉口轮匝肌
7、压揉眼窝和眼轮匝肌(内圈和外圈)
8、挤压颜面部和分离颜面部的手法
9、压揉头部正中线(额肌与帽状腱膜)
10、压揉头部侧区(颞肌附着处)(Z字形压揉)
11、压揉头部后区枕肌
注:要求头面部压揉骨面无盲区
第六课压揉项平面骨膜(后一环)
项平面是项伸肌群的远端附着处。即项韧带、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附着处。有密集的肌肉附着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通过。天然的条件,使该处成为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部位。
适应症:后头痛、前头疼、偏头痛、头顶痛、全头痛、眩晕、失眠、牙痛、咽部不适、血压异常、头皮吊紧、头皮水肿、颈和肩部疼痛僵硬、沉困、酸胀活动受限、眼球胀痛、眼皮沉困、视物不清、飞蚊感、异光、心慌胸闷、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周围血管刺激症。
效果:进行到对骨膜压揉,是令人十分兴奋的。骨膜压揉是贯穿全课程。如果能够掌握操作要领,术后顷刻就可以与受术者一起分享“三清(轻)”的喜悦。即头脑轻松、眼睛清楚、颈部轻松。对某些个体来说,他(她)们还可能快乐的讲述出更多的轻松。
关于体位:各种体位几乎是没有不可以的,要学会运用多种体位。受术者体位可根据病情或现场条件取坐位、俯卧位、侧卧位甚至站立位均可。就项平面而言,取俯卧位更容易利用身体的重力。
施术者可根据受术者的胖瘦、耐受力和肌紧张程度选用拇指指腹、拇指侧峰、宣氏一指禅、日式双手拇指90度重叠、食指指间关节对其压揉。
宣氏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检查头颈部压痛点,并准确做好标记
纵向压揉枕骨嵴(项韧带附着处)
横向压揉侧一线(头半棘肌、头后小直肌)
纵向压揉侧二线、侧三线至乳突内缘
斜向压揉乳突内缘、外缘、乳突尖和乳突面
压揉下项线和上项线与上述手法基本相同
操作要领:吸定皮肤(拇指)靠环椎,垂直压紧骨膜向上推。短发者头发要先压倒。
关于强、中、弱刺激量的条件:1、接触面积大小;2、施加力度大小;3、动作速度快慢;4、动作次数多少。
注意:乳突尖附着有舌骨上肌的二腹肌后腹和胸锁乳突肌。对颈侧区和颈前区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第七课压揉颈椎骨膜
很多头颈肩背痛症状,被冠以颈椎病的帽子。通过压揉项伸肌群颈椎骨膜附着处。“颈椎病”的帽子就该摘掉了。
1、压揉第一颈椎(环椎)横突尖、背面、前面、下缘、上缘(根据敏感程度选择钝性或锐性)
要领:体表标志是乳突尖直下半寸,注意不要找错C1的水平高度。受术者体位可选择坐、卧、仰、侧等体位。
2、压揉第二颈椎(枢椎)
A、压揉第2至7颈椎棘突尖(后一线)
B、压揉第2至7颈椎棘突尖侧面(侧一线)
C、压揉第2至7颈椎棘突椎板(侧二线)
D、压揉第2至7颈椎关节突(侧三线为水肿多发部位);
E、压揉第2至7颈椎关节突侧面;(侧四线)
F、压揉第2至7颈椎横突后结节
G、压揉第3至6颈椎横突前结节
3、水平操作适应症
4、垂直操作适应症
第八课压揉斜角肌(中二环)
斜角肌是颈椎侧曲的主要肌肉,也参与颈部的屈曲、呼吸和抬高胸廓。前、中斜角肌形成的斜角肌角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所以,它不但可以引起上臂的疼痛和麻木,也可以出现颈部过伸受限和心区的功能性障碍。
1、压揉2-7颈椎横突后结节的中斜角肌止点
2、压揉第一肋骨中斜角肌起点
3、压揉3-6颈椎横突前结节的前斜角肌止点
4、压揉第一肋骨中斜角肌起点
主治:颈部过伸、侧弯受限和颈肩结合部侧面疼痛、心慌胸闷、手臂麻木疼痛
第九课压揉胸骨、锁骨和肩胛冈骨膜(前、后二环)
针对前二环与后二环的骨膜压揉,治疗骨骼肌附着处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局部症状之外,对颈前区的甲状腺、扁桃腺、气管、食道等颈前区器官的各种症状和肩部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压揉胸骨柄切记3个点(胸骨舌骨肌)
2、压揉胸骨柄切记下(胸锁乳突肌内侧头附着处前二环)
3、压揉锁骨内三分之一(胸锁乳突肌外侧头锁骨附着处前二环)
4、压揉锁骨外三分之一(上斜方肌锁骨附着处前二环)
5、压揉肩胛冈上缘(中斜方肌附着处后二环)
6、压揉肩胛骨上角和一至四横突(肩胛提肌后二环)
7、压揉冈上窝和肱骨大结节附着处(上臂外展肌)
8、压揉肩峰下缘和肱骨中段稍上(中三角肌)
9、压揉锁骨外三分之一下缘(前三角肌)
10、压揉肩胛下缘(后三角肌)
第十课压揉竖脊肌(1至12胸椎和肋骨骨膜)
胸椎和肋骨是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上、下后锯肌、肋间肌、膈肌、背阔肌等重要软组织附着处。其损害与心脏、肺脏、支气管、肝胆脾胃的功能性障碍有密切联系。压揉治疗其周围软组织受损害,不但可以有效治疗损害部位的疼痛僵硬、酸胀沉困等症状,对非内脏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功能性障碍,会有十分可喜的效果。
1、压揉胸椎棘突(斜方肌、棘上韧带、竖脊肌、菱形肌、上、下后锯肌、背阔肌、后一线)
2、压揉胸椎棘突侧面(胸棘肌、胸半棘肌、多裂肌附着处、侧一线)
3、压揉胸椎椎板、关节(胸回旋肌、侧二线))
4、压揉胸椎横突(胸半棘肌、胸多裂肌、胸回旋肌、侧三线、)
5、压揉肋骨结节、肋骨角(胸最长肌、侧四线)
6、压揉肋骨下缘(胸髂肋肌、腰髂肋肌侧五线)
7、压揉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的方法
第十一课肩痛症
传统观念把肩痛症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凝肩、冻结肩、肩周炎等。肩周炎西医称为肩关节周围组织炎等。压揉法要求对软组织损害的诊断要细化到肌肉的细节,而不能笼统称为肩周炎等。
1、压揉肩胛骨内侧缘(菱形肌、前锯肌)
2、压揉1-9肋侧区(前锯肌、胸侧区)
3、压揉肩胛骨冈下窝(冈下肌、小圆肌、)
4、压揉肱骨大结节(冈下肌和小圆肌远端)
5、压揉肩胛下角(大圆肌近端)
6、压揉肱骨小结节嵴(大圆肌和背阔肌远端)
7、压揉肩胛骨外侧缘(大圆机、小圆肌)
8、压揉肩胛骨盂下结节和尺骨鹰嘴(肱三头肌长头近端和远端)
9、压揉肩胛下窝(肩胛下肌近端)
10、压揉小结节(肩胛下肌远端)
11、肩前区痛要参考胸大肌、胸小肌等附着处
12、第一课至第七课的内容与肩痛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上臂、前臂、手腕。上臂发病,下臂发病。
第十二课压揉锁骨、胸骨和肋软骨骨膜
前胸部是锁骨下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肌、腹直肌、腹斜肌、膈肌的肌腱附着处。该部位软组织损害与胸前痛、肩前痛、乳腺疾病以及心肺和肝胆脾胃症状密切相关。
1、压揉胸骨柄切迹水平以下至剑突骨(胸肌浅筋膜、腹直肌、剑突易轻以防骨折、前一线)
2、压揉胸骨与肋骨连接处(胸大肌近端、腹直肌、侧一线)
3、压揉锁骨内侧二分之一(锁骨部胸大肌起点附着处)
4、压揉1-6肋骨前表面(锁骨下肌、胸大肌附着处)
6、压揉肱骨大结节嵴(胸大肌止点附着处)
7、压揉2-5肋骨前表面(胸小肌起点附着处)
8、压揉肩胛骨喙突(胸小肌止点附着处)
第十三课腰痛和臀腿痛
当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急性或慢性腰、臀、腿疼痛和麻木症状的时候,经过CT或核磁共振成像查处有腰椎间盘突出物存在的时候,因机械性压迫而导致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学说成为不加思索的诊断依据。这近百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王朝,可能把一些椎管软组织损害的患者无辜的推上了手术台,盲目扩大手术适应症的不当医疗行为影响了治疗效果,也影响了医患关系。
下列骨骼肌的急慢性损害与腰椎曲度、侧弯、骨盆移位有直接联系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椎管外、椎管内外。
1、压揉十二肋骨下缘(腰方肌、后三环)
2、压揉腰椎棘突(背阔肌、竖脊肌、棘上韧带、腰部多裂肌、胸棘肌、后一线)
3、压揉腰椎棘突侧面(多裂肌、侧一线)
4、压揉腰椎椎板(回旋肌、侧二线)
5、压揉腰椎乳突(腰部多裂肌、侧三线)
6、压揉腰椎乳突侧面(侧四线)
7、压揉腰椎横突背面(胸最长肌、侧五线)
8、压揉腰椎横突尖(腰方肌、侧六线)
9、压揉髂嵴内、上、外缘(背阔肌、竖脊肌、腰方肌)
第十四课压揉腹直肌、腹斜肌、膈肌、脏腑
腹部肌肉的损伤、变性与局部痛、腰痛、腰椎曲度、侧弯、骨盆移位以及腹腔、盆腔、生殖泌尿系统、脏腑、乳腺等疾病的密切联系被忽视,使得很多非内脏器质性病症成为棘手的疑难病。祖国医学的外病及内和西方现代躯体内脏疾病的理念应该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认识。
1、压揉耻骨联合、耻骨嵴(腹直肌、前四环)
2、压揉胸骨剑突和第五至第七肋软骨(腹直肌、前三环)
3、压揉肋弓内缘(膈肌、前三环)
4、压揉脏腑(垂直或平行走向)
5、压揉腹股沟(腹斜肌)
6、压揉髂嵴外侧缘(腹斜肌、侧四环)
7、压揉第五至第12肋骨(侧三环)
第十五课压揉骨盆(骶骨、尾骨、耻骨、坐骨髂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