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痛
2019-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一般是指原因不明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多在中年以后,女性较多见。病因不清楚,客观检查无器质性损害,疼痛多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与眼、鼻、牙齿的炎症刺激、肿瘤的压迫、神经组织营养不良等有关。
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面痛”、“颊痛”、“目外眦痛”等病症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阻滞经络,气血瘀滞或肝郁化火,风火上扰所致。
诊断要点1.常以单侧三叉神经第2、3支起病,呈刀割样、触电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数秒至几分钟,间歇期五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
2.进食、讲话、洗脸、刷牙、触摸等可激发面部“扳机点”而引起疼痛发作。
3.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流涎等表现。
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否则应注意排除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5.可选颅底或内听道X线摄片或CT检查,还应作鼻咽部、听力、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等。
治疗方法主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呈阵发性剧痛,有如电击样、烧灼样或锥刺样。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天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说话、咀嚼、吞咽均可引起疼痛发作,故患者不敢说话、刷牙、洗脸、吃饭,以致患者面部污秽,体质消瘦,甚至有脱水现象。疼痛以一侧为多,两侧同时疼痛者较少,三支同时疼痛者更少。疼痛往往是周期性发作,一期比一期重,疼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逐渐缩短,严重影响进食及睡眠。一般检查局部无阳性所见,只在严重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结膜充血,面部发红,流涎等。或在眶上孔、眶下孔、颏孔处有压痛,少数患者病程久后可有面部疼痛区域的感觉障碍。
风袭经络者,疼痛阵作,如锥如刺,一般无其他症状;肝阳亢进者,痛而眩晕,心烦善怒,面赤口苦,脉弦数,舌红苔黄;气血不足,虚火上炎者,痛势绵绵,头目昏重,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喜温恶凉,脉细弱,舌苔薄白。
治则:散寒通络,祛瘀止痛。
处方:太阳、阳白、颧醪、下关、地仓、颊车。
埋线
方法
术前准备后,使用透穴多向埋线法,穴位选择均用患侧,第一支痛,太阳透阳白(主穴)、阳白透印堂(辅穴)均用浅埋。第二支痛选用颧醪进针深埋至翼腭凹内蝶腭神经节处(主穴),加用透穴浅埋迎香至四白。第三支痛选用东风穴(下关)进针深埋到下颌孔附近(主穴),加用浅埋地仓至颊车。1月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眼周穴位埋线时,注意压迫止血。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防止劳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受凉。
另外,三叉神经痛的埋线穴位多在面部,因肌肉较表浅,故进针的角度与深度应掌握好,肠线不能太粗太长,消毒要严密,避免引起感染。
本病用埋线方法疗效尚可,但对病程长,疼痛剧烈者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并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林编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