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神经篇枕大神经与枕大神经痛
2019-6-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5月10日《北京》开班←点击链接查看
(一)神经走行:枕大神经发自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第2颈神经的后支于寰椎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发细支至头下斜肌,并与第1颈神经后支交通。然后分为较小的外侧支及较大的内侧支。其内侧支即枕大神经,斜向上升,经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在穿过斜方肌腱膜,在上项线下侧,分为几支感觉性终支,与枕动脉伴行,分布于上项线以上,可达颅顶的皮肤。
5月10日河南针刀微创临床诊疗尸体解剖研修班←点击链接查看
(二)病因病理:长期低头工作,颈肌痉挛,深筋膜肥厚,炎症渗出,黏连,可压迫枕大神经。由于枕大神经绕寰枢关节突,当寰枢关节半脱位、脱位时亦可受牵拉或损伤;再者,颈部肌肉,尤其是斜方肌的肌筋膜炎,也可导致此神经受压,产生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也可能是致痛的原因。
(三)易卡压部位:1.寰枢关节,枕大神经绕寰椎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当寰枢关节半脱位时易卡压。
2.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此处是枕大神经穿出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的位置。
3.枕后腱弓(枕后上项线下约2.5cm处的深筋膜紧致坚硬,纤维多横向走行,内附于斜方肌腱膜,外连胸锁乳突肌肌腱,形成为枕后腱弓)与枕骨形成的纤维管处易受卡压。
5月23日山东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膏方及中药泥灸制作培训班←点击链接查看
(四)临床症状:以枕大神经痛为突出的症状,多呈自发性疼痛,常因头部运动而诱发,其疼痛为针刺样、刀割样,头部疼痛或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疼痛发作时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偶可见枕大神经支配区有感觉障碍。
(五)体征与检查:检查头颈呈强迫性体位,头略向后侧方倾斜,在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即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有压痛,上项线处有压痛,在枢椎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有深压痛(风池穴)。在其上的上项线处有浅压痛。各压痛点可向枕部放射,有时在枕大神经分布区尚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六)鉴别诊断:除根据压痛点及感觉障碍区域分布的不同,与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等相鉴别外,还需与落枕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别。
1.落枕:落枕主要有两方面的病因。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而枕大神经痛无此表现。5月16日北京黄存增一针听(耳聋、耳鸣)针刺技法临床带教班←点击链接查看
2.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可以表现为后枕部的头疼,往往与枕大神经痛引起的颈部不适相混淆。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伴有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状,青壮年病人可伴有颈背部痛。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脑神经麻痹,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可与枕大神经痛相鉴别。
(七)治疗:1.针灸治疗:取百会、风池、天柱、后溪、申脉等。
2.推拿治疗:根据受术者的主诉以及触诊获得骨骼肌压痛点,对颈伸肌群的远端附着处即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等,胸锁乳突肌乳突尖附着处、枕骨脊、寰椎后结节进行按揉,力度以受术者的耐力为度,直至疼痛缓解。北京?5月19日
中华圆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专利技术临床带教班←点击链接查看
3.刃针浅筋膜松解治疗:
体位:取坐位或俯卧位颈向前屈。
定点:(l)枕大神经出口处和乳突后侧各定一点;(2)枢椎棘突;(3)患侧椎旁阳性点。
方法:进针时,刃针与神经、血管方向一致,各点一般松解2一3刀即可。
小小作者: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