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穴人体穴位查询
2019-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上星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等作用,上星穴的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详见本文图解上星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上星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穴区内有滑车上神经,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上星穴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穴名解说:
上星穴Shàngxīng,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名解: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2、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上星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癫狂、小儿惊风等。
作用功效: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穴位配伍: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治疟疾;上星穴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治酒渣鼻;上星穴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穴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目痛;上星穴配水沟穴治癫狂。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上星穴,沿皮刺0.5-0.8寸
艾灸方法:上星穴,艾条灸5-10分钟。
知识补充:流鼻血,古称鼻衄,中医认为,鼻衄的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由于肺、胃、肝等脏腑火热偏盛,迫血妄行。现代研究也表明,按上星穴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是治疗鼻病的要穴。
按摩方法:患者取坐姿,分开正中头发,以右手拇指按压住上星穴,右手四指自然弯曲或分开,左手扶住头部,顺时针方向按揉,频率为每分钟按~次,一般按揉2~6分钟即可见效。若出鼻血较重者,经处理仍流血不止,医院诊治。若给婴幼儿治疗,应注意其囟门是否关闭,故取穴时应准确。
免责忠告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来自网络,若针灸等相医院医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