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项颈的压痛点和传导痛摘自软组织外科

2019-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头、项颈的压痛点和传导痛

发病因素分为两种。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头、项颈、背、肩胛、臂部骨骼附着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粘液、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引起疼痛者,称为原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痛或原发性头颈背肩臂部软组织损害。因腰骶部骨骼附着的软组织损害的疼痛向上传导引起征象者,称为继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痛;如果疼痛经久未愈,在头、项颈、背、肩胛、臂部等骨骼附着的软组织会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称为继发性头颈背肩臂部软组织损害而加重征象。两者在治疗上有所区分,检查时应该仔细鉴别。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

1、枕外隆凸压痛点:该处为项韧带在枕骨后下方的附着处。枕外隆凸外缘有一斜方肌上端的腱性组织附着,与项韧带紧密相连接。

2、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枕骨后下方在上项线的内1/3段,系斜方肌筋面附着处;此肌的深层为头半棘肌,附着于上项线和下项线指间的项平面上;上项线外1/2段直到颞骨乳突附着的系胸锁乳突肌上端。其下方为自上项线直到乳突附着的头夹肌。

3、颞骨乳突压痛点:乳突的前缘和外方直到上项线外1/2段附着的是胸锁乳突肌上端。此肌的深层也是自乳突前缘和外方直到上项线外1/3段附着的头夹肌。头夹肌的深层是附着于乳突后下缘的头最长肌,但此肌附着处的损害性病变极为少见。

上述三个肌附着处的发痛部位均在头颅骨后下方和侧下方的上项线和乳突之间的连接线上,征象可向上方和前方传导。

检查方法:

以左侧为例,患者端坐位,检查者站立于患者左方,用左手按住患者前额或下颌,保持颈脊柱于适度的前凸位置,可放松项伸肌群,便于指尖深入检查压痛点。再以右拇指尖(指腹向上和指甲向下)深入沿枕外隆凸的上项线和项平面向外直到乳突的诸肌附着处逐一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和引出传导征象。

二、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

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底偏外缘为咬肌附着处;下颌底偏内缘为翼内肌附着处。两者成对地共同其咀嚼作用。如果两肌附着处的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虽然面颊痛并不显著,但会出现自下颌底向上传导至外眼角的闪电样阵发性抽搐痛,一般每次抽搐几秒钟,抽搐时痛度严重及难忍受,病人往往发出惨叫,患侧手掌老捧痛侧脸盘不放,脸部呈痛苦异常的“怪相”。由于疼痛出现处多附合三叉神经分布的某个部位,因此传统概念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而久治不愈。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两肌在下颌支附着处的软组织损害‘后者为原发性枕项部骨骼附着的软组织损害向前,或锁骨上窝(包括肩外侧)骨骼附着的软组织损害向上(或向内上)的传导痛经久不愈,在下颌支和颧弓的肌附着处形成继发性软组织损害。由于颧弓是咬肌上端附着处,故当闪电样抽搐痛突发时就沿此肌循行方向向上前方传导。

检查方法:

检查者用示指尖针对下颌角,沿下颌底和其两侧上方与前方轻轻按压两肌附着处,就会引出剧烈的疼痛;以后再轻按下颌支外面和颧弓的咬肌附着处,也可引起剧痛。

三、颈椎棘突压痛点

该处主要是斜方肌筋面中上部骨骼附着处(起自枕外隆凸和上项线,向下沿项韧带至胸12棘上韧带),还有小菱形肌(颈6~7项韧带)、上后锯肌(颈6~胸2或胸3棘突)、头夹肌(颈3~胸3棘突)、项半棘肌(颈2~5棘突)、项棘肌和棘间肌等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出现项颈痛,向下传导引起背痛、向外传导引起肩臂痛和向上传导引起枕颈痛和诸多头脸部征象。

检查方法:

在前述检查位置上,使颈脊柱保持适度前凸:由于颈2~6棘突端呈分叉状,故检查者的拇指尖按在左颈椎棘突侧面的软组织附着处,并从颈2棘突开始向下,由外向内逐一顺次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多以颈2~5棘突的压痛最为明显。其解剖关系。有些病例的颈脊柱自主性活动时在棘突部可触得“咯吱”声感觉。此声过去许多认为是颈脊柱的骨与韧带之摩擦音,但是对这类病例在皮下局麻下进行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中,仅将病变的皮下脂肪完全切开再作颈脊柱自主性活动时,病人就感原有的“咯吱”声立即完全消失(病例)。从而证明此声多是皮下脂肪因严重的物年均性炎症导致组织变性所致。

四、颈椎横突尖压痛点

颈1~4横突尖为提肩胛骨上端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上方痛。颈5~7横突尖为前、中、后三斜角肌上端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下方痛。前者是产生耳部和面颊部征象的发病部位之一;后者是产生颈根部征象之一。

检查方法:

在前述的检查位置上,检查者用两示指尖分别按住颈旁两侧的第1横突尖上,由上而下地逐一顺次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

五、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

如果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在枕骨和颈椎棘突附着处的原发性损害的疼痛久经不愈,常会继发所属肌肉本身和筋膜本身的变性和挛缩,加重原有的颈部不适、酸胀、疼痛、项扳紧、吊紧感、活动功能障碍等征象。少数单侧重症病例或两侧病变轻重不等的病例,还会引起斜颈畸形:有的头部固定不动者,笔者称为躯干上部软组织损害性稳定型斜颈(病例~);有的头部不停地摇动或抽搐着,笔者称为躯干上不软组织损害性阵挛性斜颈(有人曾名为“头夹肌综合征”)。后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与项伸肌群附着处及其肌肉、筋膜本身(特别是肌肉中腱性细束条)的变性挛缩有密切关系,决非单独的一条头夹肌病变所引起。笔者通过定型的颈背肩部或结合锁骨上窝的软组织松解手术,并对后者的残余征象后期补行项伸肌群内变性或挛缩的腱性束条切断手术,治愈了不少病例而获得证实。但是这类阵挛型斜颈中,有少数病例的发病原因也可与下背部或腰部的背伸肌群损害的肌挛缩有联系,往往在上述的躯干上部软组织松解手术后只能减轻征象。例如病人术后在作为中头和项颈的形态和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但直立片刻或行走1~2分钟就感病(重)侧腰肌拉紧而重演头颈屈向病(重)侧,且越走则倾屈越严重;如果单独按压病(重)侧腰1~3深层肌骨骼附着处高度敏感的潜性压痛点以后,则头颈部畸形又可显著改善。复查笔者年医院手术的青年女病人陆X,就是如此情况(建议补行腰部深层肌横断手术但未被病人所接受),所以,对这两类斜颈病例,术前应作躯干上下部压痛点的详细检查,发现有腰部深层肌骨骼附着处高度敏感的潜性或显性压痛点,术中以一并治疗为宜。

检查方法:

在检查颈椎棘突压痛点的位置上,检查者将拇指尖稍移向外侧,位于颈椎棘突与颈椎横突之间的部位,按压项伸肌群的肌腹作自上而下的横行滑动按压。此肌腹和筋膜出现继发性变性挛缩病变时,可查得压痛点。

六、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

为多裂肌和旋椎肌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导致项颈僵和局限痛。

检查方法:

检查者在上述位置上,用拇指尖(指甲向后,螺面向前)在颈部斜方肌与颈7横突背侧之间相对地向内插入,用指尖按住颈7后关节突,自下向上地向前逐一滑动按压直至颈2后关节突。该处的肌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查得压痛点。应该注意的是,颈6~胸2后关节软组织附着处损害时颈背肩臂部酸胀重麻痛的主要发病部位之一,检查时切勿遗漏。

七、颈椎板压痛点:

躯干上部软组织损害时,颈椎各个椎板背面的骨膜受到多裂肌和旋椎肌损害的影响也会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导致项颈僵和局限痛。

检查方法:

检查者在上述位置上一手按住上背部,另一手按住前额,相对地适度推移,使颈脊柱过度前凸,致项深肌群完全放松。把按住上背部一手的指尖由后向前针对颈2椎板,由上向下地向前逐一滑动按压直至颈7椎板为止。椎板骨膜具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出疼痛。但此痛很难与项伸肌群本身的继发性损害以及多裂肌和旋椎肌本身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等疼痛作鉴别,只有通过银质针针刺才嫩鉴别出发痛的病变组织。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yfzs/8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