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部神经痛

2019-9-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颜面神经痛(颜面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颜面部的疼痛而言。表现形式不同,其中以三叉神经痛为典型代表。

(一)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疼痛,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因不明者)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种。

1.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发生急骤,表现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撕裂样疼痛。疼痛初起时都先自三叉神经的一个支开始,以后向其他分支蔓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生部位不定,一般按其好发部位及其发生的频度顺序为,眶下神经、下颌神经,其次为眶上神经。发生于耳颞神经、舌神经、腭神经者罕见。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典型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有无痛间歇(即在间歇内不产生疼痛)。间歇期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乃至数日。长者可达数年。

患者在疼痛发作时有特殊表情,例如正在与人谈话时突然终止谈话,用手遮面,用力捂着脸,呈极度痛苦的表情。患者头在两手之间来回摇晃,此种情况可持续数秒、数十秒或数分钟,发作乃告终止。

一般发作前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疼痛一下子就能达到高峰。

疼痛性质也多种多样:撕裂样、通电样、切割样、针刺样或犹如拔牙样感觉。

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小分支,以后逐渐扩延;比如疼痛起于眶下神经时,则向下眼睑、鼻翼及上唇部放散。起于三叉神经第二支时,则向下颌、下唇部、颏部放散。起于眶上神经时则向同侧额部及上睑部放散。有少数病例疼痛蔓延至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有时甚至向对侧蔓延。有人认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区域只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而不超越此区。

三叉神经痛有各种诱因,这些诱因又因人而异。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常见于咀嚼运动、刷牙、洗脸、谈话,有时简单的张咀或声、光刺激即可诱发。此外打喷嚏、笑、舌头活动,转头、进食、饮水、面部吹风、皮肤的触摸都可诱发。凡能引起疼痛的部位叫作诱发区,也叫作扳机点。于发作终结时诱发区兴奋性也减低或丧失,患者常利用此时机而进食、谈话、洗脸等等。三叉神经穿出皮下之点常有压痛与感觉过敏,压迫此点也可诱发。

发作时患者面部除有剧痛之外,常与疼痛的同时伴有同侧面肌痉挛,有时呈阵挛,类似癫痫发作,将这种发作叫作痛性抽搐。在这种情况下应与面肌痉挛鉴别(如表1所示)。

表1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的鉴别

三又神经痛

面肌痉挛

出现部位

颜面

颜面

症状特点

发作性剧痛

间歇性痉挛

有意识的制止发作

不可能

不可能

诱因

各种活动(说话、咀嚼等)

紧张、肌肉活动

睡眠时

多不发作

照常出现

自然缓解

经常

不容易

年龄

青年或50岁以后多,小儿极罕见

青年或50岁以后多,小儿极罕见

性别

男:女=1:2

男:女=12.5

左右侧比

右〉左,两侧约0.3%

右〉左,两侧约1%

复发

经常

持续性

诱发区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于发作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所见,少数病例有时面部轻度感觉过敏。

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候,在患侧眼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颜面潮红、唾液分泌增加。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神经和交感神经三联征,即疼痛、面肌痉挛性痛性搐搦、植物神经症候。若病程较长,而发作频繁者,可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如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角膜充血等。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女多于男(约3:2),三叉神经第2、3支发生疼痛者多见,第1支少见,右侧多于左侧(约为2:l)o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根据要点如下,

(1)呈发作性剧痛,持续时间短,一般数秒至2?3秒。

(2)疼痛限局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超越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3)颜面部有板机点。

(4)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所见。

2.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

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缺损症候:诸如角膜反射的减低或丧失。角膜反射的变化是有意义的体征,常提示为症状性或器质性三叉神经痛。此外也常常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痛觉、温度觉与触觉障碍,合并咀嚼肌力弱与萎缩者罕见。

有时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与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困难,特别是在早期。

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1)脑干内病变见于延髓与脑桥部髓内的病变,如延髓空洞症、脑干部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炎症、梅毒等。脑干部病变引起三叉神经结构损害时出现三叉神经痛,疼痛不如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典型,呈持续性。

(2)三叉神经干的病变指髓外部分而言,例如小脑脑桥角部肿瘤、蛛网膜炎,或少见的三叉神经干本身的肿瘤,都可以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此时除有邻近组织结构症状外,尚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与运动障碍。

(3)三叉神经半月节病变脑底部病变可以侵犯三叉神经半月节,例如颅底的肿瘤、颞叶下部脑膜瘤、转移瘤或颅底蛛网膜炎等等,都是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发作的病因。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病变除了有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之外,尚有在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个特征性体征,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发作性剧痛、伴有该区感觉障碍,同时此部有带状疱疹,这些症犹是诊断三叉神经半月节病变的重要依据。

(4)三叉神经根的病变例如眶内肿瘤、蝶骨小翼部肿瘤、眶上裂综合征(炎症、肿瘤)、海绵窦部病变都可以侵三叉神经根,产生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此外副鼻窦部病变虽也可以表现三叉神经痛,但不典型,常为持续性疼痛。

(二)枕大神经痛

按疼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分为两型。

1.发作型疼痛呈发作性,有无痛间歇期,常伴有阵发性加剧。起始于一侧后枕部向头顶及颈部放射,除有疼痛之外尚伴有灼烧感、颈部僵直感。症状性枕大神经痛见于颈椎病、高颈髓肿瘤、后颅窝肿瘤或炎症等。

2.持续型呈急性或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多为一侧性,两侧性者较少。在枕大神经分布区有明显压痛。持续性枕大神经痛多数可以找到原因。枕大神经痛以症状性多见。

(三)颜面部交感神经痛

1.普通型颜面交感神经痛发作不很典型,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疼痛,大多位于颞部、颈部、眼眶部、额部、鼻部及上下颌与颊部。疼痛不限局,常向同侧肩及上肢放射,疼痛性质不定,如烧灼痛、钝痛、深在痛。常伴有血管运动障碍,如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流泪、流鼻涕、颞部血管怒张、颜面多汗等。

这种疼痛一般不太剧烈,呈迁延性,有时伴有Horner氏征。伴有面部感觉或运动障碍者罕见。

病因不明,有人认为属于三叉神经痛的交感神经症状,但大部分认为系独立的疾患。可能由于血管运动功能失调、脑膜病变或颈椎附近交感神经受剌激所致,总之尚无肯定的结论。

2.特殊型的颜面部交感神经痛以青年女性多见,情感因素、疲劳、气温变化等可诱发。这种疼痛的分布不是在额部或眼部,而以颜面为中心,向头、肩部放散。疼痛严重难以忍受,扩散面积较大,可包括头部的一半,也具有上述的交感神经症状。具体又分为下列几种:

(1)Sluder症候群多急性发病,位于一侧眼和眼眶周围、上齿,额部,偶见于乳突与枕部,向前臂放散。发作时鼻涕分泌增多、流泪、鼻粘膜和结合膜充血。向前筛区用可卡因喷雾可使疼痛迅速缓解。

(2)Charlin症候群(睫状节神经痛)疼痛位于鼻腔、眼球深部或眼球后部,向颞部与上颌部放散,伴有结合膜充血、流泪、流鼻涕,偶有眼睑浮肿,角膜反射减低或丧失,甚至有时产生角膜溃疡。

⑶蝶腭神经痛由于蝶腭神经节的病变引起,常继发于蝶窦感染,具有下列特点,

①疼痛呈发作性,突发,受体内外环境影响,常在夜间发作。

②疼痛位于一侧鼻根部,眼内眦部,向深部放散,呈烧灼样剧痛,有时疼痛见于乳突部,向颈枕部放散。

③常有结合膜充血、水肿、流泪、畏光、闪辉性暗点仰艮危象*或鼻粘膜充血、水肿、流舞涕或鼻堵(鼻危象)。

④每次发作持续10-30分钟,个别病例可长达2小时。

⑤有发作的周期性,有时一天发作3?4次,或两天发作一次,甚至1?2周内发作一次。

3.鼓室神经痛交感神经症状不明显。是一种少见的疾患,其特征为突然发生的、短暂的颈和耳深部疼痛,呈发作性,刺激耳咽管部时可诱发。

其他颜面症候一、线状皮肤痣症候群(LiMaLSobacoous症候群)主要表现为①线状皮肤痣:②抽风;③智力减低。颜面症候:面部出现一侧或双侧(罕见)的线状痣,此种线状痣常由头部向鼻或唇部蔓延,属于一种皮脂腺,呈黄褐色,多位于头部或耳的周围、颞部及前额。睑裂与伸舌样痴呆倾斜方向恰好相反,眼结膜上有皮样或皮脂腺样囊肿,眼睑下垂,有时出现眼球震颤。此种患者几乎都有智力障碍与癫痫发作,呈限局性或大发作,脑室常增大伴有大脑萎缩及脑积水。

二、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Bloom氏症候群)

此庄候群包括:①发育迟滞;②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首先为Bloom氏所描述(年);此病属于儿童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也有人认为是变态免疫性疾患;家族中有风湿性关节炎者并非少见。

颜面症候:有小头畸形、面部狭窄;某些患者鼻与耳均显得突出,在面部容易呈现毛细血管性红斑;此种红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乳儿期及2岁左右多见;红斑主要分布横越鼻部分布鼻的两侧与红斑性狼疮极相似。

眼结合膜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此病有高度恶变倾向,如产生白血病、淋巴肉瘤等。同时发育迟滞,侏儒症是极为特出的临床所见.

三、颜面-手指-生殖器症候群(Aarskog氏症候群)

本病在年与年为Aarskog与Scott所描述。

其特点为①身长短小,②生殖器畸形,③颜面异常。此病为性染色体遗传性疾患。

颜面症候:前额增宽,眼距增宽伴有上睑下垂、鼻短而宽且鼻孔上翘,有时角膜较大,人中部增长,耳廓小而圆且增厚,下唇呈曲线向下,头发稀疏。

身材小;成人极少超过厘米多手足变小第五指变短,肘关节轻度外翻,胫部内旋跖内翻,马蹄内翻足;已注意到60%有腹股沟疝。

X线上多数于脊柱及手部有畸形,常有寰枕融合,枕骨大孔呈过伸或过屈状,第一、二颈椎固定或不全脱位,小手指与中指末节发育不全。

生殖器畸形,阴囊或呈皱裂状或阴囊皱囊垂直包绕于阴茎根部,似呈披肩样,生育力降低。

四、眼-耳-脊柱发育不全症

此症又称为面偏侧萎缩及躯体矮小症。

本病特点是①耳小畸形,②身体矮小,③下颌骨畸形或下颌神经障碍,④脊柱畸形常为偏侧畸形,⑤上皮样囊肿。同时面部、心脏、肾脏、及骨骼畸形,发病率为个或个新生儿中占1名;男女比例为3:2。病因不明,大量事实证明为遗传性疾患。

颜面症候:面部不对称。一部分是由于耳廓发育不全或移位引起;畸形程度有所不同,下颌骨、额骨及颧骨于受侵侧变小变扁,而且眼球也较正常侧低,有些患者乳突骨也扁平。额部突出也是常见的,约有10%的患者双侧受侵,在这种情况下较一侧更为严重。

面肌可受侵及,诸如咀嚼肌、颗肌、翼状肌在罹患侧萎缩著明;约有10%的患者下部面肌力弱,严重的病例可有枕部脑膨出。

耳,外耳可以完全不发育,或仅呈一皱嬖扭曲状,耳廓可向前或向下移位;双侧耳廓畸形者偶见。30%?50%的患者有耳聋,这是由于中耳畸形或外耳道缺失。常伴有身体矮小及腮腺不发育。

眼:罹患侧睑裂较低,但不表现为伸舌样痴呆那样的斜睑裂。一些病例在该侧眼部可见皮样囊肿或皮脂腺瘤,一般来说此种情况多为双侧,仅有为为单侧多位于眼睑的中部及内侧为部,有时一侧为小眼症或眼球缺失;偶可有智力低下。

脊柱:40%?60%的患者脊柱畸形;更多见的是寰枕融合,或一个或两个椎体融合,多为上位颈椎或偏侧畸形、隐性脊椎裂及肋骨畸形。

邵明涛-整理汇编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图片
白癜风病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yfzs/9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