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的十种武器世界镇痛周科普

2018-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人们逐渐意识到疼痛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

疼痛管理、治疗不仅需要医生指导,在日常生活中的疼痛自我药疗、预防、康复也非常重要。适时推出了“疼痛规范化管理“三步曲。

第一步:预防,即在慢性疼痛病症还未发生时建立疼痛管理意识,通过规范日常的生活习惯,避免出现慢性骨骼肌肉疼痛的病症。

第二步:治疗,初期出现症状时需要重视,及时就医,根据医嘱分辨病因对症治疗,且重视慢性疼痛带来的危害,正确达到治疗目的。如遇反复发作的疼痛病症,可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及时进行院外自我药疗,保证第一时间控制慢性疼痛病症的发展。

第三步:康复,在慢性疼痛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进一步观察,做好日常防治工作,避免疼痛反复发生或者加重。

医院疼痛科及针灸推拿科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疾病治疗的“十种武器”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种武器:药物治疗

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在慢性疼痛的4阶梯治疗原则中,药物治疗属于第一阶梯的治疗。疼痛是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肌痉挛、末梢循环障碍,引起致痛介质的释放。针对性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镇痛药可缓解疼痛,但缓解疼痛只是对症治疗,还应尽早明确引起疼痛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小剂量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其止痛效果在开始用药后即可得知,而其抗炎的作用需要1~2个星期后才能完全建立。

阿片类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根据镇痛强度,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阿片药如曲马多、可待因等,主要用于情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等治疗,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术后镇痛,以及中重度癌痛、慢性疼痛的治疗。

其他镇痛药包括催眠镇静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病理性神经痛治疗药物等,主要针对性用于特定的疼痛及疼痛引起的精神、心理相关症状。

马主任指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痹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好发生于中年女性,关节肿痛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常被称为是“不死的癌症”,很多患者听信于所谓“秘方”、“特效药”来治病,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是减少残疾的关键。研究表明寒冷、潮湿、疲劳、季节交替都会引发或加重关节疼痛,中医很多外治方法如关节贴敷等可迅速减轻局部疼痛,但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随意选择活络油、药酒及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等,平素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适度锻炼、注意保暖,规范治疗,才能使病情保持长期缓解状态。”

第二种武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指利用声、光、电、磁、冷、热等方法,对慢性疼痛进行有效的治疗,也是疼痛4阶梯治疗的第一阶梯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热敷、冷敷、针灸及按摩等。物理治疗对于急性或慢性疼痛具有辅助价值。热疗和冷疗是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的有效方法。低、中频电疗对于颈腰背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干扰电流治疗对关节痛、软组织痛有较好治疗效果。激光治疗主要用于神经性头痛和骨关节炎的治疗。

第三种武器:靶点注射治疗

靶点注射治疗是指在影像引导下在特定的部位,如关节腔、周围神经、神经节等,注射短效或长效局麻药物以及皮质醇制剂,起到镇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和营养神经的作用。

靶点药物注射治疗属于疼痛4阶梯治疗原则的第二阶梯治疗,其适应症很多,除颅内某些疾病外的全身各部位疼痛均可适用,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炎症期、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骨性关节炎等。

脊神经内侧支注射治疗:当颈、胸、腰、尾部因外伤、炎症、慢性劳损等使椎间孔或周围组织水肿,关节突关节紊乱时,均可形成相应节段脊神经内侧支的卡压、水肿、纤维化及变性等改变,造成局部或邻近组织酸胀、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等。脊神经内侧支注射治疗作为靶点药物注射治疗的常见方式,是治疗上述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方法之一。

第四种武器: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是利用特定频率的射频电磁波在穿透范围内形成温度场的分布,从而产生热效应的原理来实现治疗目的。射频治疗属于疼痛4阶梯治疗的第二阶梯治疗,在临床应用了40多年,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的特点,这些优点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慢性疼痛的治疗中,例如腰痛的患者进行脊神经内侧支或腰椎小关节的射频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进行背根神经节的脉冲射频治疗以及对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射频治疗等。这些方法创伤小、效果明确、并发症少。

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射频: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局限于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部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洗脸、刷牙、进食等可诱发,疼痛剧烈,以至于患者不敢讲话、不敢饮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微创射频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安全性高,面部仅有针眼大小伤口,疼痛立刻缓解,无需住院,结束治疗后即可回家。

因此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对于三叉神经根显微减压术后复发、射频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再次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技术要求精准的术中导航或术中影像学引导以及电生理测试。电生理测试是指将射频针尾端连接射频发生仪,保持2ms固定脉宽,分别应用频率为50Hz及2Hz的电流刺激诱发患者面部感觉异常或下颌运动。根据诱发反应的范围及阈值,结合患者的疼痛分布范围,精细的调整穿刺深度。另外利用神经导航、O-arm术中定位等先进的影像引导设备,可以更加精准的调整穿刺靶点位置。

第五种武器: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是疼痛4阶梯治疗中的第三阶梯,广义上的神经调控是指,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药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来改变患者的症状的一门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其重点在于调控,除了疼痛领域,还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精神障碍性疾病及神经系统受损后的功能恢复治疗。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高频刺激主要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如丘脑痛、非典型面痛、纤维肌痛、幻肢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等。同时,TMS还可用于难治性癫痫、脑卒中后康复、外周神经康复及多种精神心理异常的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适用于各种范围较大的顽固性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源性疼痛,有效的刺激靶点包括VPL、VPM、PVG和PAG等。

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CortexStimulation,MCS)适用于各种中枢性疼痛、幻肢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电刺激(SpinalCordStimulation,SCS)适用于FBSS、CRPS、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幻肢痛、血管性疼痛等。

外周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NerveStimulation,PNS)适用于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外伤或手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CRPS及部分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等。

鞘内药物注射治疗,是指通过体外遥控装置调节药物输注中枢靶点。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咪达唑仑、新斯的明等。其中吗啡是椎管内用药的金标准。其主要适用于恶性癌痛或非恶性疼痛综合征等多部位躯体伤害感受性疼痛。

第六种武器:微创内镜治疗

微创脊柱内镜技术是疼痛4阶梯治疗中的第四阶梯,主要应用于腰椎、颈椎间盘突出症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该技术是在局麻下经皮下5-8mm小切口入路,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前提下,将突出的组织在内镜下取出,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

如何正确选择适应症是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手术医师内镜操作技术的逐步提高及技能熟练,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镜下磨钻、钬激光等辅助设备,该技术已经能够成熟治疗大多数类型的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及脱出,其适应症也不断扩大,包括腰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以及开放手术后复发等。

脊柱内镜技术主要凭借小口径柱透镜光纤优势,借助影像学定位,建立微小的工作通道,达到微创的手术目的。穿刺靶点的定位和神经根的充分减压、松解是内镜手术成败的关键。脊柱内镜技术通过放大的视野、髓核的染色,可以使操作相对而言更加细致。相对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微创脊柱内镜技术在术中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椎管内组织、纤维环以及神经根,神经根保护更加完善,且患者不需要全身麻醉,保持清醒状态,神经根的机械刺激引发的疼痛能够提示术者神经根的位置,避免神经根的损伤。因此,该技术是欧美发达国家最为常见和成熟的”日间手术”之一。

第七种武器:冲击波

“不流血的手术刀”,现代医学进步的标志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概念:任何波源,当它运动速度超过了其波的传播

速度时,这种波动形式都可以称为冲击波(ShockWave)或者称为激波。其特点是波前的跳跃式变化,即产生一个锋面处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压强、

温度、密度等发生跃变,造成强烈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传播通常通过

物质的媒介,也可以没有物质通过场的形式,例如电磁场进行。

冲击波治疗原理

  1.成骨效应:

  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及压应力。拉应力诱发软组织间松解,裂解硬化骨,压应力促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促进组织血管生长及骨愈合。

  2.空化效应:

  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气泡,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时,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使受冲击部位微循环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

  3.镇痛效应:

  局部高强度的冲击波能对神经末梢组织产生超强刺激,使神经敏感性降低,无法传导疼痛信号;

  4.代谢激活效应:

  使该处血供增加,带来新的生长因子并诱导干细胞转化为正常的组织结构,大大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降低水肿,加速康复。

冲击波的生物作用

1、组织损伤修复重建作用。

2、组织黏连松解作用。

3、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

4、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

5、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

6、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

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标志是:优化治疗过程、加速疾病康复、达到治愈目的的同时又能减少创伤,令病人降低治疗代价。科学令冲击波变得很神奇,那些能摧毁人类生活的冲击波,此刻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设定,正乖乖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变身成为医生治疗的好助手。目前在国内医学界,有一种叫"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方式受到了康复科、骨科、运动医学科、疼痛科等多学科的广泛   1、安全可靠

  国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既已开展此项技术,临床实践三十

年来已有几百万人体验了该疗法的神奇功效,因此臭氧治疗被

誉为最安全可靠的绿色疗法。

  2、治疗效果好、见效快

  头痛头昏失眠患者经臭氧治疗后,短期即可头脑清醒、

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远期效果更佳,脑血栓复发概率

很小。高血脂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血脂指数几乎完全

正常。

  3、无需服药、无依赖性

  治疗过程中无需服药,治疗后无需服药,治疗后对臭氧没

有任何依赖性,是目前国际上真正的绿色疗法。曾经风靡欧美

,贵族疗法现已经平民化。故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与支持

,为国家首倡技术,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4、可以无需住院、随治随走

  整个治疗过程约30分钟左右。

  5、德国品质、值得依赖

第十种武器:综合疗法

疼痛是一种个体主观的感受,再好的医生和再好的辅助检查设备,也检测不出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样力度的一拳,打在10个不同的人身上,可能10个人的疼痛反应差异很大。因此,同样一种疼痛治疗“武器”应用在同一种疾病但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可能有所差异。每一种“武器”没有绝对的适应症,只有某个治疗方案适合某一个患者。

所以疼痛治疗的最终极武器就是针对病因、个体化的治疗,并且将治疗与预防向结合。另外,第九种武器也是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武器”。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移动医疗技术和互联网及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武器”会被人们发现并应用到疼痛治疗当中。

疼痛专家提醒,疼痛一旦超过一个月,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认识,因为超过一个月的疼痛统称为“慢性疼痛”,疼痛已不再是种症状,而是种疾病,一定要医院就诊。现在疼痛医生都具备多种无创及微创治疗手段,可以大大缓解、治愈相关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ysjk/8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