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告父母坐骨神经痛不用怕一碗水,一用就

2021-5-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皮肤科的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小张从事文职工作,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在伏案工作时,她最喜欢的姿势就是翘着二郎腿,她感觉那样的坐姿很舒服。

就在昨天,又在电脑前工作了一个上午小张,正要起身去吃午饭,起身的瞬间突然觉得腰痛得厉害。她试图尝试身体直立,但是发现背也直不起来了,她觉得可能是扭到腰了,忙请医院。

问诊及初步检查后,医生认为她并不是扭到了腰,极有可能是腰椎的问题。

那么,腰椎突出与一般的腰疼有什么区别?

1、腰痛及腰部活动受限

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腰痛,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腰痛可在外伤后出现,也可无诱发因素,主要以下腰部或腰骶部脊柱线上时轻时重的钝痛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样锐痛。

也可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出现弯腰困难、很难直起腰来。

2、下肢麻木、放射痛

如果出现单侧的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麻木、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时症状加重,可能预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旦腰椎出了问题,腰痛、坐骨痛、下肢放射痛等各种不适通通找上门,腰椎不适怎么办?

注意:因每个人的病情、体质不同,方法也因人而异,一定要在专业的指导下使用,否则后果自负,祝大家早日康复!

蜜汁木瓜

木瓜1个,生姜2克,蜂蜜适量。木瓜去皮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调入蜂蜜、生姜,煮熟即成。

喝汤食木瓜,适量食用。祛风利湿,舒筋止痛。适用于坐骨神经痛。

保守

腰椎就间盘突出最好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与打针吃药相比,膏药方便、无痛,更容易为人们接受。

草本植物能够渗透皮肤,帮助恢复软组织的营养通路,使其恢复原有的弹性。从而使疼痛部位得到充足的营养,激发骨关节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长期久坐、姿势不良、外伤所致的腰椎病有显著的效果。

腰酸腰痛:拍手背

中医有"全息"的理论,认为人的手足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比如手背对应人的腰部,所以腰部酸痛的人应该常拍手背。具体做法是:一手的手掌拍另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打即可。

腰间盘突出这样的症状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疾病的困扰也是比较大的,那么在得了这样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康复期间如何正确的锻炼我们的身体才是最好的?

不同时期不同锻炼方式

一、急性期

1、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N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2、起座:从座位上站起的,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3、坐位:坐位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搞度与病人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4、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展,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仙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

二、恢复期

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

1、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2、爬行与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慢慢下沉,重复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尽量触及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

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4、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最后,生活中的正确护理也很重要,腰椎病护理措施有哪些?

1、饮食调理:腰椎病患者饮食尽量少量多餐,尽量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多吃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早晚可以喝一杯蜂蜜水,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并且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腰椎病患者治疗期间,最好不吃油腻辛辣食物。

2、卧床休息: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卧床休息一周左右,最好选择硬板床,硬板床具有缓解腰痛的作用,并且能够维持腰椎自然心理曲度,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患者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3、加强脊椎锻炼:腰椎病患者要加强脊椎锻炼,经常活动身体部位,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改善肌肉僵直的情况,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避免长时间久坐不活动,避免长时间下蹲,否则会加重腰椎负担。

注意: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切勿盲目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ff/11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