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坐骨神经痛rdquo与
20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疾病通过喝水就能摆平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m/48068.html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疾病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症状、病因、病理特点、发病部位、穴位、脏腑、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等:
(1)以症状命名者,如腰痛、头痛、坐骨神经痛等。
(2)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以病理特点命名者,如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等。
(4)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颧疔、对口疽等。
(5)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6)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7)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8)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9)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10)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11)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很显然该概念是根据临床症状命名的。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椎间盘及腰5/骶1椎间盘,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受外伤等原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由此可见坐骨神经痛为临床症状命名,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病因诊断,根据临床经验可知命名越准确,具体则治疗时更具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
老年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时期的运动系统疾病,是在腰椎间盘发生明显的退变而腰椎无明显退变,二者不同步发生。老年人由于椎间盘与腰椎都有明显退变,腰椎的功能结构对椎间盘的退变已经适应,加上老年人运动较少,基本没有负重活动,扭伤的机会也大大减少。所以,老年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率要比青壮年少得多,即使青壮年时患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到老年时也较少复发。但在临床上偶尔也可见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占总门诊量的10%左右,他们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受凉,其次是跌倒摔伤。老年人由于体质下降,血液循环减慢,腰部肌肉、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劳损,对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天气发生变化或着衣不当,容易发生腰部肌肉痉挛、疼痛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人动作不够协调,在遇到踏空、闪挫、撞击时自我保护能力减弱,易于损伤腰椎间盘而发病。
老年人若单纯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症状较轻,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者较少。常表现为腰部隐痛,以酸痛不适为主,活动轻度受限,伴有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放射痛一般不涉及整下肢,或只放射至大腿、小腿、臀部,或只有足踝部麻木等。X线片上可见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变、病变节段椎间隙明显变窄、左右不等宽、腰椎滑脱,CT片上除椎间盘突出外可见椎体软骨板破裂、许莫氏结节形成、椎间盘退变的真空现象,有的患者可见椎间盘钙化、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钙化、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等。
这是由于老年人的椎间盘突出是以退变为基础的,髓核失水、变性、变脆,胶原蛋白含量减少,逐渐纤维化,椎间盘变扁,一般在发病之前已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存在,只是没有对神经根形成压迫,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在受凉或摔伤后使神经根受压加重、发生炎症水肿而表现出症状。
(本文摘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