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医考培训口腔执业医师密卷41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41.以下哪一项属于梅-罗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A.沟纹舌、肉芽肿性唇炎、面神经麻痹
B.沟纹舌、巨舌、面肌抽搐
C.面瘫、巨舌、口角炎
D.肉芽肿性唇炎、巨舌、面肌抽搐
E.地图舌、肉芽肿性唇炎、面肌抽搐
42.与地图舌难以鉴别的疾病是
A.贫血性舌炎
B.舌背扁平苔藓
C.消化不良性舌炎
D.菱形舌
E.毛舌
43.多伴有萎缩性舌炎的口角炎是
A.感染性口角炎
B.球菌性口角炎
C.真菌性口角炎
D.接触性口角炎
E.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44.下列各项为口角炎常见临床表现。除了
A.皮肤、黏膜充血
B.口角皲裂
C.口角湿白
D.黏膜丘疹
E.口角糜烂
45.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因素是
A.革兰阳性杆菌
B.体内菌群紊乱
C.免疫力低下
D.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
E.口腔卫生差,菌斑大量堆积
46.关于(牙合)创伤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单纯(牙合)创伤会加重牙周炎症
B.单纯(牙合)创伤会造成骨下袋
C.自限性牙松动,没有炎症时不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D.(牙合)创伤会增加牙的松动度,所以动度增加是诊断(牙合)创伤的唯一指征
E.治疗牙周炎消除(牙合)创伤是第一位的
47.引起急性龈乳头炎的直接原因是
A.食物嵌塞
B.不适当的使用牙签
C.充填体的悬突
D.不良修复体的边缘
E.以上都是
48.ANUG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慢性牙髓炎或唇炎
B.慢性龈炎或牙髓炎
C.慢性龈炎或牙周炎
D.慢性唇炎或牙髓炎
E.慢性唇炎或牙周炎
49.下列针对牙龈纤维瘤病病理变化错误的是
A.牙龈上皮的棘层增厚
B.上皮钉突明显增长
C.结缔组织体积增大
D.血管相对较多
E.炎症仅见于龈沟附近
50.增生的牙龈造成移位的牙齿多见于
A.上颌前牙
B.上颌前磨牙
C.上颌磨牙
D.下颌前牙
E.下颌前磨牙
51.下列哪个药不会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
A.苯妥英钠
B.维拉帕米
C.硝苯地平
D.环孢素
E.吗啡
52.下列关于白血病龈病损的病理变化叙述有误的是
A.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内充满密集的幼稚血细胞
B.可见正常的中性粒细胞
C.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灶性浸润
D.胶原纤维被幼稚血细胞所代替
E.毛细血管收缩,可见组织坏死
53.牙龈炎区别于早期牙周炎的重要指标是
A.袋深度大于3mm
B.牙龈肿胀增生
C.附着丧失
D.牙龈易出血
E.牙槽骨嵴顶无吸收
54.急性坏死性龈炎的发病特点不包括
A.常发生于青壮年
B.发病急,经常与精神紧张有关
C.初起时龈乳头充血水肿,个别出现溃疡
D.进展快,牙间乳头和边缘龈坏死
E.病程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
55.妊娠瘤大,需手术治疗时,手术的时机应尽量选择在
A.妊娠第1~3个月切除
B.妊娠第2~5个月切除
C.妊娠第4~6个月切除
D.妊娠第5~7个月切除
E.妊娠第7~9个月切除
56.边缘性龈炎的最主要治疗原则是
A.调整咬合
B.去除病因
C.药物治疗
D.手术治疗
E.调整激素水平
57.影响牙周炎患牙松动度的主要因素是
A.牙根的数目
B.牙根的形态
C.牙槽骨吸收的程度
D.邻牙存留情况
E.(牙合)创伤
58.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其中一根受累较重,另一根健康,有支持骨不松动,并能进行根管治疗,应选择下列哪种手术
A.引导组织再生术
B.牙半切术
C.截根术
D.翻瓣术
E.分根术
59.翻瓣术手术纵形切口应位于
A.龈乳头中央
B.颊面中央
C.舌腭侧中央
D.颊面轴角处
E.以上均可
60.与侵袭性牙周炎关系最密切的致病菌是
A.伴放线放线杆菌
B.牙龈卟啉单胞菌
C.中间普氏菌
D.具核梭杆菌
E.变形链球菌
41、A
沟纹舌,同时出现肉芽肿性唇炎,面神经麻痹或有面神经麻痹史,则诊断为梅-罗综合征。
42、B
地图舌病损中央萎缩区不明显而周边区条带状损害较宽时需与舌部扁平苔藓鉴别,后者以白色斑块或条纹损害为主,成灰白珠光色,有细小白纹构成,无昼夜间游走变位特征。
43、E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多伴有舌部病损如萎缩性舌炎。
44、D
口角炎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种:①营养不良性口角炎: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色,有糜烂或溃疡,伴有唇炎、舌炎;②球菌性口角炎:多见于老年全口无牙患者。其临床表现仍以糜烂、口角湿白、有横裂纹为主,加上球菌感染则局部可化脓、出血、结痂;③真菌性口角炎: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与球菌性口角炎相似,表现为双侧口角区充血伴皲裂形成,同时常可见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征象。
45、E
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46、C
(牙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①单纯、短期的(牙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也不会引起或加重牙龈的炎症;②(牙合)创伤会增加牙的动度,但动度增加并不一定是诊断(牙合)创伤的唯一指征,因为牙周膜增宽和牙松动可能是以往(牙合)创伤的结果;③当长期的(牙合)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或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时,它会加重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这种加重作用的真正机制尚不明了;④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不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在牙周炎的治疗中,消除炎症是第一位的;在正畸治疗前必须先治疗已有的牙龈炎症。
47、E
牙龈乳头受到机械或化学的刺激,是引起急性龈乳头炎的直接原因。
48、C
牙齿已存在的慢性龈炎或牙周炎是ANUG发生的重要条件。
49、D
牙龈纤维瘤病病理变化的特点:牙龈上皮的棘层增厚,上皮钉突明显增长,结缔组织体积增大,充满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大量成纤维细胞,血管相对较少,炎症不明显,仅见于龈沟附近。
50、D
增生的牙龈还可将牙齿挤压移位,这种情况多见于上前牙。
51、A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大仑丁)、钙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癫痫患者长期服用苯妥英钠,使原来已有炎症的牙龈组织发生纤维性增生。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等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也可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硝苯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和冠状动脉的作用。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常用于器官移植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果钙通道阻滞剂和免疫抑制剂两药联合应用,会增加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52、E
白血病龈病损的病理变化为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内充满密集的幼稚血细胞,偶见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灶性浸润。结缔组织高度水肿变性,胶原纤维被幼稚血细胞所代替。毛细血管扩张,口管腔内可见血细胞形成栓塞,并可见组织坏死。
53、C
健康的龈沟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当牙龈有炎症时,由于组织的水肿或增生,龈沟的探诊深度可达3mm以上,但上皮附着(龈沟底)的位置仍在釉牙骨质界处,临床上不能探到釉牙骨质界,也就是说此时尚无附着丧失,也无牙槽骨吸收,形成的是假性牙周袋。是否有附着丧失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关键指征。
54、E
①好发人群常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吸烟者多见。
②病程本病起病急,病程较短,常为数天至1~2周。
③以龈乳头和龈缘的坏死为其特征性损害①初起时龈乳头充血水肿,在个别牙龈乳头的顶端发生坏死性溃疡,上覆有灰白色污秽的坏死物,去除坏死物后可见牙龈乳头的颊、舌侧尚存,而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状。早期轻型患者应仔细检查龈乳头的中央,以免漏诊。龈乳头被破坏后与龈缘成一直线,如刀切状。②病变迅速沿牙龈边缘向邻牙扩展,使龈缘如虫蚀状,坏死区出现灰褐色假膜,易于擦去,去除坏死组织后,其下为出血创面。③病损以下前牙多见。病损一般不波及附着龈。
④患处牙龈极易出血。
⑤疼痛明显
⑥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由于组织的坏死,患者常有特殊的腐败性恶臭。
⑦全身症状
⑧坏死物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⑨急性期如未能及时治疗且患者抵抗力低时,坏死还可波及与牙龈病损相对应的唇、颊侧黏膜,而成为坏死性龈口炎。在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者还可合并感染产气荚膜杆菌,使面颊部组织迅速坏死,甚至穿孔,称为“走马牙疳”。此时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⑩若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坏死性龈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乳头严重破坏,甚至消失,乳头处的龈高度低于龈缘高度,呈反波浪状,牙龈乳头处颊舌侧牙龈分离,甚至可从牙面翻开,其下的牙面上有牙石和软垢,牙龈一般无坏死物。
55、C
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后牙龈的炎症和肥大能明显减退或消失。对一些体积较大的妊娠期龈瘤,若已妨碍进食,则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术中应避免流血过多,术后应严格控制菌斑,以防复发。
56、B
①去除病因: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局部刺激牙龈的因素。对于牙龈炎症较重的患者,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常用的局部药物有1%过氧化氢、0.12%~0.2%氯已定溶液以及碘制剂。对于不伴有全身疾病的慢性龈炎患者,不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②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牙龈纤维增生明显,炎症消退后牙龈形态仍不能恢复正常的患者,可施行牙龈成形术,以恢复牙龈的生理外形。
③防止复发慢性龈炎治疗并不难,疗效也较理想,重要的是要防止疾病的复发。积极开展椅旁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指导并教会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并定期(每6~12个月一次)进行复查和维护,才能保持疗效,防止复发。
57、C
一般而言,探诊深度与牙槽骨吸收的程度是相应的,如牙周袋愈深,骨吸收的量愈多,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也愈严重,牙齿就难以保留。
58、B
牙半切除术适应证: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其中一根受累,另一侧较健康,有骨支持,不松动,并能进行根管治疗者;需留作基牙的患牙,尤其当患牙为牙列最远端的牙时,保留半个牙可作为修复体的基牙,避免作单端修复体。
59、D
纵行切口也称垂直切口,是为了减小组织张力、更好地暴露术区。纵切口的位置应在术区近、远中侧比较健康的牙龈组织上,位于牙的颊面轴角处,一般将龈乳头包括在龈瓣内,以利于术后缝合。切忌在龈乳头中央、或颊面中央处作纵切口,以防止影响愈合,也尽量避免在舌腭侧作纵切口,因可能会伤及血管、神经,出血多、或影响愈合。
60、A
伴放线聚集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