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治疗颈枕性头痛
2016-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颈枕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病症,以往的研究多是以颈椎解剖位置紊乱和周围神经受到压迫和/或刺激为重点。近年来,我们另辟蹊径,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进行探讨,强调软组织损伤在病理改变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刃针疗法或配合其它疗法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理想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释义:
由颈枕部软组织损伤,压迫和/或刺激有关支配区在头部的周围神经,引发头痛的总称。
主要受损的软组织是,斜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椎枕肌、斜方肌筋膜及枕后腱弓、帽状筋膜(也称枕部浅筋膜)及项筋膜。主要受累的周围神经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耳后神经、枕下神经和第三枕神经以及相互的交通支。此外,在环枕关节平面,硬脊膜与头后小直肌之间有一结缔组织桥,如头后小直肌紧张度增加,可增加结缔组织桥的张力,牵拉硬脊膜出现头痛。
二、诊断要点:
(一)压痛和/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在斜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椎枕肌、斜方肌的起、止点和肌腹部,及其与头半棘肌之间筋膜(弓状腱)枕大神经出口处。
(二)疼痛部位与受损软组织及受累神经的一般规律如下:
疼痛部位
损害软组织
受累神经
前额痛
斜方肌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
枕大神经的上项线部及与额神经的交通支
颞部痛
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和/或头夹肌止点、帽状筋膜。
枕小神经
眼眶痛
头夹肌止点。
枕小神经
侧顶痛
头半棘肌、枕后腱弓、斜方肌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
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与耳大神经的交通支
头顶痛
斜方肌、头夹肌止点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项筋膜。
枕大神经
枕部痛
椎枕肌损害、项筋膜。
枕下神经及枕下神经与枕大神经的交通支
(三)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压增高,眼、耳、鼻等器质性病变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
三、治疗:
(一)刃针疗法治疗:
1、肌肉附着点刃针疗法治疗:
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在枕骨上项线的附着点,椎枕肌在下项线的附着点,头半棘肌在上、下项线之间骨面上的附着点。
1.有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抗阻力主动收缩肌肉试验(+)。
倒骑靠背椅,双手扶椅背、头颈前屈、前额枕在手背上(剃除局部头发)。
1.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之间,略向上的弧形骨嵴,为上项线;2.上项线下方约一横指,与上项线近似的弧形骨嵴,为下项线。
1.皮肤;2.皮下组织;3.腱膜;4.腱膜下疏松组织;5.枕骨骨面。
1.针体朝枕骨骨面方向进入;2.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或略斜向外上方。
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腱膜浅层。
1.纵行切割、横行摆动;2.横行切割、横行摆动;3.必要时调转针刃90度.纵行切割。术后立即手法治疗(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
1.严格掌握进针方向和针刃方向,以保证安全;2.触到骨面后应将针稍提起1—2mm在腱膜(而非骨膜)上操作;3.频频询问患者,如出现严重不适,应停止操作。
2、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及枕大神经筋膜出口刃针疗法治疗:
1.枕大神经径路周边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处,软组织有压痛和异常改变;2.斜方肌抗阻力主动收缩试验(+);3.Tinel征检查,神经径路和支配区感觉异常敏锐。
倒骑靠背椅,双手扶椅背、头颈前屈、前额枕在手背上(剃除局部头发)。
1.枕大神经径路为,斜方肌外缘延长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稍向外上走行。2.筋膜出口处为,斜方肌外缘线与颞骨乳突连线交点,稍外方软组织凹陷中。3.枕大神经穿出皮下组织处为,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连线的内1/3处。
1.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1)皮肤;(2)皮下组织;(3)腱膜;(4)腱膜下疏松组织;(5)枕骨骨面。2.筋膜出口:(1)皮肤;(2)皮下组织;(3)斜方肌;(4)头夹肌内侧;(5)头半棘肌。
1.针体朝枕骨骨面方向入针;2.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
1.枕大神经径路周边,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肌层病灶;2.枕大神经筋膜出口,达头半棘肌浅层筋膜。
术者指压进针点,针从指甲旁刺入,纵行切割、横行摆动。
1.术后立即手法治疗(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2.抗阻力主动头后仰5—8次。
1.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肌层病灶层操作;2.筋膜出口处,达头半棘肌浅层筋膜层操作;3.频频讯问患者,如为不允许的感觉,严禁操作。
3、枕小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的刃针疗法治疗:枕小神经径路定位为,颞骨乳突处胸锁乳突肌腱后缘、与后正中线平行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部分;治疗方法与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刃针疗法治疗相同。
4、枕后腱弓枕刃针疗法治疗:枕后上项线向下约2.5cm区域的深筋膜非常致密而坚韧,其纤维多横行走向,内复于斜方肌腱膜、外连胸锁乳突肌肌腱,称枕后腱弓;枕后腱弓与枕骨骨面形成骨—纤维管,其间有枕大、小神经以及枕动脉通过,在神经与腱弓之间,有2—3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临床上,习惯以枕外隆凸与外耳孔最下缘点连线,做为枕后腱弓的轴线;而以此轴线中点处、与后正中线的平行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为松解枕后腱弓的安全部位。治疗方法与枕大神经路线上、下项线之间刃针疗法治疗相同。
(二)手法治疗:
1.按压阻滞: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4与下3/4交点(为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的肌支),中等力度、稍加揉动,30—60秒/点。
2.按揉:损害软组织的附着点,主要集中在上项线、下项线及之间,项韧带两侧等处。
3.被动活动:颈部侧压镇定、顿挫,颈部旋转镇定,牵旋等。
4.经穴按压:“风池”、“百会”、“四神聪”、“太阳”、“率谷”、“列缺”等。
(三)注射疗法治疗:
1.枕大、小神经及第一颈椎侧块注射:适用于枕颈神经痛。枕大神经注射点为颞骨乳突与第二颈椎棘突连线中点;枕小神经注射点为颞骨乳突后方胸锁乳突肌附着处;第一颈椎侧块注射点为颞骨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上端。直刺、或针尖向枕骨40---50度角,多次缓慢穿刺,有放射感则常规注入配制药液5—8ml(0.5%利多卡因5—8ml;醋酸曲安奈得混悬液10—15mg)2.颈椎椎旁肌肉注射:适用于肌筋膜性颈、头痛。注射点为头略前屈俯卧位,在第一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及椎旁两侧肌肉部分内的,1.疼痛及压痛;2.旋转时疼痛及牵拉感处;3.X光片显示的病变处注射配制药液10ml,先注射棘突上,再注射棘间韧带浅层,然后斜向外刺入肌层、直至椎板分别注射。注意:缓慢操作,切勿误入椎板间、横突间、及棘间深处。(四)针刺疗法治疗:
1.枕大神经痛:“天柱”(后发际正中上0.5寸、旁3.0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或斜刺0.5—0.8寸,注意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使针感上传至颈枕部,点刺2—3针。
2.枕小神经痛:“翳明”(颞骨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翳风”后1寸),直刺0.5—1.0寸,小幅度提插,至针下无沉僵感时出针。
四、讨论:
颈枕性头痛,属“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范畴。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由于软组织、骨或关节损伤变性,使周围神经被卡压或在间隔室内受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若通过由骨和软组织组成的管道时被卡压或受压,临床上则称为“骨——纤维管卡压综合征”。
躯干、四肢、关节等部位,常常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临床上常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软组织风湿”等。然而,造成这类疼痛和不适的原因,除软组织因素外,周围神经卡压或慢性损伤也是主要原因。
神经被卡压,是指因神经粘连而附着、固定于确定的部位,或神经被损伤变性组织挤压而出现的神经性病变。间隔室内受压,则是指神经在间隔中仍处于游离状态,仅因间隔中内压增高而出现神经变形或病损。临床上难以将二者截然分开,如腕管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既有卡压(entrapment)又有间隔室内受压(白癜风能根治吗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