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疗法中西医艾灸

2021-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青春痘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间盘纤维破坏引起椎间盘向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以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的病症。症状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所有脊柱弯曲,脊柱运动受限、腰部压痛,叩击痛,走路腿不敢迈大步等症状。

  治疗

  西药

  可选用消炎痛、布洛芬、维生素B1、B6、B12、C及三磷酸腺甘肌甘、烟酸、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疼痛明显者,可用2%普鲁卡因加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强的松、氟美松)行椎旁痛点封闭。

  中成药

  腰腿痛明显者,可选用左归丸。

  验方

  ●丝瓜络20克,红花、当归、制香附、秦艽、牛膝、炙地龙各15克,桃仁、羌活、乳香、五灵脂、炙甘草各10克,酒大黄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主治腰间盘突出症之腰部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者。

  ●寄生30克,熟地、炒山药、枸杞子各20克,菟丝子、杜仲、山茱萸、狗脊各15克,鹿角胶10克,熟附子8克,肉桂4克。水煎,每日1剂分三次服。主治腰间盘突出之腰膝下肢痛,缠绵不断,畏寒,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者。

  艾灸法

  胸2~5夹背,腰骶部位,疼痛部位经脉循行周围,压痛点。按艾炷直接灸法常规施术。每穴灸治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施术后,可在阿是穴处拔火罐或用药物热敷。

  ●病变压痛点(呵是穴)、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连续熏10~2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每日灸治1~2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施术时,可适当配灸肾俞、腰阳关、环跳、承山、神阙等穴。

  ●病变压痛点(阿是穴),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按温盒灸法程序施术。每次选用5~7个穴位,把温灸盒置于所选部位的中央,点燃一长约4厘米的艾卷,对准穴位放在铁纱上,盖好即可。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灸治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施术时,可选肾俞、环跳、承扶、委中、绝骨等穴与上述穴位交替使用。

  ●阿是穴、八髎、秩边、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穴。按艾炷隔姜灸法程序操作。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施灸5~7壮,每日灸治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施灸期间,病人下肢、腰部均宜做好保温,避免风寒湿不良刺激。

  药熏蒸气灸

  ●取红花、透骨草、刘寄奴、土鳖虫、秦艽、荜拨、川芎、艾叶各10克。上述药物加水置于功率瓦的电炉上加温,并将其放在治疗床下,相距治疗洞口(直径25厘米)约20~50厘米。患者卧于治疗床上接受蒸气熏蒸,每日30分钟,k日1次,6次1疗程。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络(刺血)拔罐法

  ●胸2~5夹脊、腰骶部位、疼痛部及经脉循行周围、压痛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重叩局部皮肤,尤以在夹脊穴处作重点叩打,使皮肤发红并微出血,然后拔火罐,如能拔出少量瘀血则疗效更佳。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患者在急性期宜卧硬板床休息,如病情有好转时宜结合适当的活动,但必须防止过度屈伸及弯腰负重,以免复发。同时病人下肢、腰部均宜做好保温,避免风寒湿不良刺激。

  针罐法

  ●环跳、昆仑、阳陵泉、委中、腰4~5夹脊穴、关元俞、大肠俞等穴。针刺采用泻法,夹脊穴、环跳穴可深刺,使针感自传至足部,以除深邪远痹。其它穴位针刺以有针感为度,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用长针处可起针后再拔火罐,用短针处可针刺20分钟后直接在针上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2周为1疗程。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拔罐时间根据负压大小而定,预防时间过长起泡。

  针灸罐法

  ●四腰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水平旁开2寸处)用2.5~3寸长28号毫针,针刺方向与皮肤呈65~80度角,快速捻转入患侧四腰穴,进针2~2.5寸时,患者即诉有触电感,自腰部向下肢放射。这时针感由强慢慢减弱,持续数分钟后由弱转强,即可出针。再加拔火罐10~15分钟。然后再用艾盒熏灸(盒内装2支点燃的4寸长左右的艾条)。同时对大多数患者可刺患环跳、阳陵泉,上下一起进针,用颤动术不断地捻转提插,使针感上而下,由下而上几个来回后出针。患者一般反应是针刺时反映剧烈些,针后非常舒适。本法每天1次。12天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体息1~4天。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气功疗法

  ●仰卧势:仰卧于硬板床上,双手重叠,掌心向下,置于上腹部;双下肢伸直,两足跟相距一拳,全身放松。呼吸采用鼻吸口呼。以第5腰椎棘突定点,吸气时意念脊柱向上伸引,呼气时意念臀部及双下肢下沉。如此反复49次。健侧卧势:继仰卧势后向健侧翻身,健侧之手扶头代枕,下肢微屈。患侧之手捂住同侧秩边穴,下肢屈曲,足弓置于对侧小腿中部,膝部轻贴床面。全身放松,轻闭双唇,以鼻自然呼吸。首先意念健侧坐骨神经通路(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使健侧坐骨神经部位的通畅舒适感印入脑海,共49息。然后将这种通畅舒适感输入患侧坐骨神经通路,意念中,在上之手掌捂住秩边穴还会产生一股暖流(如意念中不能产生,则可用手掌稍加摩擦即可产生),通行于坐骨神经通路,如此共49息。仰卧蹬腿势:接上势,缓慢转身,重新改为仰卧位,双手重叠枕于头下,双下肢同时屈髋屈膝上收,然后悬空蹬足,最初7次宜为,以后蹬的次数逐渐递增,但不可操之过急。

  辅助疗法

  ●伸屈两侧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并用双手按压屈曲的双膝,使其反复接触胸腹部5~10次,再伸直小腿。

  ●将健侧腿慢慢抬举到90°\uX放于身体两侧肋部,再摇摆双肩,两手也随之摆动,腰部随之扭动,共24次。

  注意事项

  应卧床休息3周。睡硬板床,禁止坐起或站起,包括进食及大小便。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在腰围保持下起床活动,但应避免弯腰、负重和过度劳累。康复后要加强腰背肌锻炼,如背伸、腰旋转、上肢越头交叉运动等。劳动或运动时,要注意腰部的保护。

艾灸精选1、男人壮阳一生事,艾灸按摩补肾必用3大养生要穴,伟业取决于细节!2、灸后不可立即洗澡?真相是...,现在知道还不晚!3、艾灸最善长的16种慢性病!传播出去造福百万人4、30岁前灸肺俞;30至50岁灸足三里;50岁后灸关元5、做艾灸的常见误区,错误的艾灸方式可能会致命,快看看你中招了没!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ff/9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