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头颈肩腰腿痛针灸特效取穴大全
2020-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头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局解:在拇长伸肌腱外缘,第一骨间背侧肌,布有木趾短伸肌,足背动脉网,为腓深神经布有趾背神经。
原则:交叉取穴。发病时间短用男左女右取穴。发病时间常采用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淤,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
按语:临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
歌诀:头痛穴为脚趾中,趾背颈痛穴
颈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阵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足底内神经。交叉取穴来取穴,头痛病变用之灵。
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肌劳损用之灵。(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佳。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
肘痛穴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脂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
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膝痛穴
定位:手心向下上臂伸直,肩关节至腕关节连线的二分之一处.
局部解剖:在桡侧伸腕长肌起始部,分布有桡返A分支和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外侧皮神经或是桡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直刺进针1.5寸,上下提插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的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腕关节放射.
功能:退热,抗过敏,消炎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膑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外临床还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急性荨麻疹.
腕痛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手法:滞针手法。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按语: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
歌诀:腕痛学位踝外部,交叉取穴能退热,腕部病变与,近视眼部疾病用指妥。
踝痛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针感出现的中指或食指麻木感为主。
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
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1寸毫针,0.3-0.5寸直刺)
针灸初学者的法宝
1.头痛:头痛穴、肩痛穴
2.偏头痛:头痛穴、胸痛穴、肩痛穴、肾病穴
3.落枕:颈痛穴、肩痛穴、膝痛穴、疲劳穴
4.颈椎病:颈痛穴、肩痛穴、升提穴
5.肩周炎:肩三针、颈痛穴
6.网球肘:肘痛穴、臀痛穴
7.急性腰扭伤:腰痛穴、臀痛穴、肩痛穴、胸痛穴
8.腰痛: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疲劳穴
9.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肩痛穴、踝痛穴
10.坐骨神经痛:腰痛穴、臀痛穴、
11.足跟痛:踝痛穴,肾病穴,膝痛穴,肩痛穴
——建议初学针灸爱好者收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