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听说你会扎针,眼睛敢扎吗
2021-3-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眼区腧穴针刺操作规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组织器官。眼区腧穴睛明、承泣、球后对多种眼科疾病诸如近视、夜盲、复视、斜视、飞蚊症、视物昏花、迎风流泪、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均有比较好的疗效。然而,眼区腧穴的深层除眼球之外,还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针刺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疼痛,伤及眼球和血管,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和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眼区腧穴的针刺,一定要慎之又慎!
(一)注意选针
针刺眼区的腧穴,应选用32号、1.5寸的细针。针具质量要好,针尖不能毛糙带钩,针体要细腻、光滑,不能有“死弯”、砂眼或锈斑。
(二)严格穴位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眼部穴位应注意严格穴位消毒,防止感染。但酒精棉球应稍微偏干一点,防止酒精流入眼睛,刺激疼痛。
(三)固定眼球
在眼区针刺,固定眼球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针睛明穴时,用押手大拇指轻轻将眼球向外固定;针承泣和球后穴时,将眼球向上固定。
(四)进针缓慢,手法轻巧
缓缓进针1寸左右(进针太浅,针尖反而会划伤眼球),手法要轻巧柔和,针尖切勿碰及目眶,当患者感到眼内酸胀或伴有流泪时即为得气。切勿施行提插捻转手法,更不可使用电针。至于有人用睛明穴治疗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主张施行开合泻法或令之出血(《上海针灸杂志》,年第5期),显然是有违于“眼区施力求轻巧,不宜施行手法,更不可点刺出血”的操作规程的。更何况针刺治疗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的有效穴位颇多,大可不必选取这些操作有难度、有危险的腧穴。
(五)不宜久留针
针刺眼区穴,留针时间不宜长,10~15分钟为宜。留针过程中,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应守候在患者身边,防止发生意外。
(六)出针后较长时间按压针孔
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针旁,缓缓将针取出。随即用干棉球紧紧压住针孔1~2分钟,防止眼内出血。万一出现血肿,先即时施行冷敷止血,而后再行热敷消散(每日热敷5~6次)。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针灸解惑》
《针灸解惑(第2版)》以丰富的学术内容
独到的学术见解
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
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
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
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
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
同时也是广大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
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好参考书
王老善于思考,勤于笔耕
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多篇
科普作品多篇
主编和参编著作近80部
临床精于四诊辨证论治和经络辨证论治
擅长运用针灸和新浮针技术治疗
面瘫、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尿便失禁
以及妇科、眼科等疑难奇症
并善用经穴养生
王老从教、从医40年来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教学风格深受海内外各层次中外学生的喜爱
好评如潮
6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先进科技工作者
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
中医药科普讲座“金话筒”奖
一本书好不好,口碑很重要
从销量可以窥见一斑
9年,印刷册,销售一空
年,印刷0册,销售一空
年底,第2版横空出世
印刷0册,库房目前仅存几百册
(扫码下单)
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解惑(第2版)》,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