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少疗效卓越的配穴八法

2021-8-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导读:针刺的临床配穴法,对于疗效甚为关键。本文作者总结了其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八种配穴方法,既有流行的常规配穴法,又有挖掘经典而发扬的配穴法,其中“同舟共济”“左右逢源”和“左右相应”三法笔墨最多,相信书友读后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张氏配穴八法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某些疼痛、痉挛、出血等危急病症,由于选配腧穴得当,进针后,尚未作任何补泻手法,即应针而愈者,屡见不鲜。但也有由于选配腧穴与病不合,虽反复运用各种手法进行补泻,而毫不收效者,此时如再选配一个适当腧穴刺入后,随手奏效者,也常有之。因此,选穴配穴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灵枢·官能》说:“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医学入门》说:“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如何做到配穴精、用针少、奏效速,是所有针灸医生的共同愿望。愿将自己沿用多年,用针少、疗效卓越的配穴八法,分述如下。一、同舟共济法同舟共济法,是以双手操作,同时刺入左右两侧同名穴,同一手法,同时进针,同时运针,同时留针,同时退针为特点的配穴方法。此法最适合于治疗脏腑病或脏腑有关的组织器官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病例笔者早在年夏,为一位男性急性胃脘痛病人治疗时,先刺入左侧足三里穴一针,尚未做任何补泻手法,疼痛顿失。接着又在右侧足三里穴刺入一针后,亦未做任何补泻手法,但疼痛立复。随后用泻法捻转左侧针柄,疼痛又作。于是左右手同样的手法,以次指向前用力捻转时,疼痛又立即消失,病人并感到腹内格外舒适。启发由于这一病例的启发,结合前贤“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的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单刺一侧腧穴,与左右两个同名穴一齐配合,其作用并不同;在刺入的两个同名腧穴时,采用同样的手法,捻转完一侧之针接着捻转另一侧之针,与采用同样的手法,同时捻转两侧之针,其作用亦不相同。而且捻完一侧再捻一侧,有时可产生互相对抗、互相抵消之弊。因此,予在治疗急性病时,凡取四肢左右成对腧穴,一般是单刺一穴,效不再针。或左右两穴同时下针,同时运针,同时留针,同时退针。若治疗慢性疾病病人,多配用原、络、郄、会、下合等要穴,但必须左右同取。这种同气相合、左右夹攻的配穴法,能收到互相资助、互相促进、增强补虚泻实之效。二、交经接气法交经接气法是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配穴方法。其特点是以上下同名经左右交叉进行配穴。此法适用于治疗头、面、耳、目诸病。原理由于十二经脉大多左右交错,例如手阳明大肠经脉,从手走头“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止于迎香”,足阳明之脉,从头走足“起于鼻,交頞中”等。因此,本法以首尾相接,同脉相应,其目的在于激发经气左右交接,上下沟通,使有关脏腑经络之气血畅行无阻,从而迅速获得疗效。《灵枢·厥病第二十四》说:“耳聋取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灵枢·癫狂第二十二》说:“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这些经文,虽未提及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但其理一也。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若右上齿痛,刺局部足阳明之经穴下关穴,配对侧足阳明之内庭穴;右下齿痛,刺局部足阳明之颊车穴,配对侧手阳明之合谷穴;偏头痛,刺局部手少阳经穴丝竹空透足少阳之经穴率谷,再配对侧手少阳经之中渚、外关,或足少阳经之足窍阴、足临泣穴;目疾,刺局部足少阳经之瞳子髎穴,再配对侧足少阳经之络穴光明等。这些都属于上下同经、首尾相交这一配穴方法,有疏通经络阻滞、畅行气血之功,实为临床之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的良法。三、左右逢源法左右逢源配穴法,是同时选配左右两侧经穴,在一侧施针而在另一侧施灸,或在一侧运用补的手法而在另一侧则运用泻的手法,从而调理由于阴阳气血失调出现的左右偏盛偏衰,而使之趋于平衡协调的一种配穴方法。应用(1)本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眼喎斜以及颜面抽动等疾病,且较单侧取穴收效迅速。例如临床治疗半身不遂病人,可先刺患侧曲池、环跳等穴,运用补的手法,待针下气机充实后,再刺健侧曲池、环跳等穴,运用轻泻的手法,将针下气机调匀后,一齐留针。《灵枢·终始第九》说:“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2)若遇病人手足冷如冰者,可用艾炷或艾卷重灸患侧合谷、曲池、阳陵泉、环跳等穴,针刺健侧曲池、环跳等穴。《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3)又如治疗口眼喎斜病人,可先刺左右两侧颊车穴,针尖都向地仓方向平刺,然后一手在患侧运用提拉手法,轻轻向患侧拉动,另一手在健侧运用推送手法频频向患侧捣动,左右两手必须同时进行。这一补泻并举、针灸兼施、刚柔相济的配穴法,可以显著增强针灸疗效,缩短病程。若能结合针下气机,运用适当手法,其效更佳。四、左右相应法左右相应法,是左侧有病配用右侧腧穴、右侧有病配用左侧腧穴的交错配穴法。原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官针第七》:“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说:“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也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医学入门》:“左病取右,而应针以左;右病取左,而应之以右。”《金针赋》:“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由上可知,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左右相应配穴法。人体十二经脉大都左右交错,并通过左右相交会的腧穴,使脉气左右贯通,传输转注。如手、足三阳经脉,皆左右交会于第7颈椎下督脉之大椎穴;足三阴经脉,又都交会于任脉之中极、关元穴处。且同一经脉,也有左右两脉相交叉。例如足阳明之左右两脉,在承浆穴相交;手阳明之左右两脉,在水沟穴相交;足厥阴之左右两脉,在少腹下方,当阴器部相交。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人体全身共有会穴95个。从生理上说,某一会穴为某两经或数经通路所过之处,故在病理上,当某一经脉或本经直属的脏腑发生病变时,不仅可以左右有互相影响,并且能够通过经脉之交会关系,导致他经发生病变。因此,左右相应的配穴法,正是通过这种生理功能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的。予运用左右相应法,治疗偏瘫等多种疾病,其疗效十分理想。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yy/11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