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说经方丨带状疱疹的经方治疗心得七
2016-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欧阳卫权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
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
医院青年名中医
医学博士
上回分享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多个证型分析,今天跟大家继续分享其他的柴胡证。
1柴胡加龙牡汤柴胡加龙牡汤大家也非常熟悉,我只想说一点,大家在辨证柴胡加龙牡汤证的时候,往往注重患者的失眠,有失眠就考虑用柴胡加龙牡汤了,实际上不能这么说。
我认为柴胡加龙牡汤必须有水饮证,没有水饮,你用柴胡加龙牡汤就不是那么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条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你看“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里面有没有水饮呀,肯定有水饮啦,没有水饮怎么有小便不利呢,怎么会一身尽重,转都不能转呢?
(图文无关)
第二个是我们可以看方,柴胡加龙牡汤里面有桂苓剂,桂苓剂是干嘛的,在《伤寒论》里面是祛水饮的,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水饮,你哪来的用桂苓剂呢?所以用柴胡加龙牡汤,里面必须有水饮。
那么这样的病人,常常表现为什么样的状态?有舌体胖大,有舌苔白滑、白润,这种舌胖大是比较多见的,如果没有水饮状态,你就看他疼痛非常剧烈,痛得睡不着觉,你还不如用血府逐瘀汤,它也有很好的安眠作用。
2属气滞血瘀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还有一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按传统来说就是气滞血瘀,桃花四物汤主之。
瘀证有没有,当然有,但是很多都是合并证,比如柴胡证合并瘀证,附子证合并瘀证,或者其他的证合并瘀证,我们可以合上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甚至我们可以用到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这些机会都是有的,合方的机会更多。
之前讲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辨证三大块,第四块就讲经验方
3瓜蒌散又叫瓜蒌红花甘草汤。
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非常肯定,我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我有大致固定的一个基本方:瓜蒌红花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再加苍术、茯苓,再加桔梗。这个配方对很多带状疱疹初期和后遗症都有机会。
这里面就用了一个瓜蒌散,用了芍药甘草汤,用了桔梗汤,再加苍术、茯苓。瓜蒌散里面主药是瓜蒌,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图文无关)
这个方最早见于孙一奎的《医旨绪余》。他在“胁痛门”里有个介绍,讲孙一奎的弟弟因为旅途过劳,出现左胁疼痛,痛得非常厉害,伴有水疱,就相当于我们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了。当时的医生考虑是肝经郁火,用了很多清肝火的药,效果不好。孙一奎就请教他的师傅黄古谭。
黄古谭一看就说,认证切脉可,但方不好,改用大瓜蒌一枚,达到二两,粉甘草二钱,红花五分,服一副后当天晚上,其痛若失。
4瓜蒌能治插胁之痛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瓜蒌散止痛作用相当好。
他弟弟当时痛得叫嚎之声,响彻于四邻,痛得非常厉害,瓜蒌散一吃,一个晚上就搞定了,说明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孙一奎认为,瓜蒌能治插胁之痛。
什么叫插胁之痛,就象一把刀插在胁肋里面疼痛,瓜蒌可以解决。
瓜蒌的药性是非常有意思的,王秉衡在《重庆堂随笔》云:“瓜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一味瓜蒌有好几种功能,我们很多清肝火的药,不能润肝,很多润肝的药,不能清肝。
而瓜蒌呢,一药而有多种功能,是很好的一个治胁痛的方。
5后代医家多用瓜蒌后代很多医家用瓜蒌散来治疗带状疱疹,你看《医学心悟》记载有:瓜蒌散治肝气燥气而致胁痛或发水疱,胁痛而发水疱,肯定就是带状疱疹了,他用瓜蒌散治疗效果非常好。
陆以湉《冷庐医话》也有记载。现代医家如蒲辅周、何绍奇、秦伯未,都有用瓜蒌散或瓜蒌来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案例,所以说瓜蒌这个药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临床上比其它的止痛药效果更好。
瓜蒌有很好的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清肝热、开结涤痰的效果。
6个人瓜蒌散用方经验我用瓜蒌散这个方时,常常会配上大剂量的芍药,少则30g,多则60g、90g,最多用到g芍药。
芍药甘草汤,大家都知道治疗脚挛急,古人又称之为“去杖汤”。脚挛急,痛得不能走路,一吃芍药甘草汤,就把拐杖扔掉了,所以叫去杖汤,说明芍药甘草汤60g、90g、g,效果才会真正出来,这要大家去临床上慢慢体会。
另外,我为什么在这个方里面用上大剂量的桔梗?现在我们把桔梗当作祛痰剂、舟楫之剂,少剂量的桔梗载药上行,但这远远不是桔梗的全部功能。
《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说明其止痛之力是非常厉害的。桔梗为什么能治胸胁痛如刀刺?
(图文无关)
《本草经疏》里面进一步解释了: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桔梗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桔梗散结的效果非常好,它通过散结疏泄的作用,导致痛如刀刺的症状得到缓解。
我在临床上都用到大剂量的桔梗,30g或者更大一点,效果非常好。
7带状疱疹局部选药我们已经讲了很多用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除了从整体上六经辨证考虑,还要结合局部,结合局部什么呢,比如结合局部的部位,辨部位用药。
发生在头部的带状疱疹,加白芷、川芎,即是《肘后方》里面的芎芷散,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头痛明显而属肝阳肝风者,可以加用菊花、蔓荆子、钩藤、石决明;
头部两侧引耳的话加柴胡;
头顶后部引背的话加葛根。
三叉神经部位往往认为是不好治的,可以选择全虫、蜈蚣,即止痉散,后期可以加上白附子、南星、僵蚕、地龙这些化痰通络止痛的药,如果考虑是风寒湿痛,可以用大剂量的细辛。
一些顽固、剧烈的头痛,考虑是瘀血和风寒湿邪纠缠在一起,可以用当归50g、川芎30g、蜈蚣3条、川乌3~60g、细辛15~30g,
它这个止痛作用非常迅速,辨证这种头部带状疱疹剧烈疼痛,我们要掌握一条,看舌底脉络,如果舌底脉络迂曲得非常厉害,就可以考虑用它。
8发生在胸胁的疼痛如果发生在胸胁部位,可以用柴胡、牡蛎,或元胡、川楝子,或柴胡、郁金这些药对加入进去。
腹部特别是少腹部位,可以加厚朴、乌药、川楝子、小茴香;
后腰部位加杜仲;
上肢部位加海桐皮、姜黄、羌活、桑枝。对于上肢部位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我告诉大家荆防败毒散这个方效果非常好。
这也不是什么秘方,荆防败毒散实际上是一个伤寒除湿止痹痛的方,而带状疱疹神经痛它的内核是有风寒湿在里面。上肢部位的带状疱疹之所以久痛不愈,跟风寒湿痹阻经脉有很大关系。
(图文无关)
如果患者表现为精神疲倦或者衰弱状态,我们可以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上一味附子,效果非常好。下肢部位我们可以加牛膝、木瓜、独活、防己。
这些根据部位的引经药或者是根据部位的用药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我们辨证的时候缺乏这些药,它的引经报使的作用就不太强,也就是说引药到病灶的能力不强,加上这些药,有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不可忽视。
这次分享了柴胡证以及局部用药的经验,下次会跟大家分享毒性药物的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