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难以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2020-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笔者前段时间在病房见到了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该患者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精神较差,面色憔悴,右眼睑稍下垂,头上像是顶了个千斤重的东西,行走及动作缓慢,言语低微。患者一个半月前清晨洗脸时突然感觉右侧面部呈闪电样剧烈疼痛,几秒后疼痛消失,当时以为是偶然出现的身体不适并没当一回事。后来发作越来越频繁,常常因为洗脸、刷牙、咀嚼等引起疼痛发作。半月前因为家里的事情情绪受到刺激后,疼痛发展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医院就诊。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有效,但是身上却起了药疹,于减量服用后仍有皮疹,所以我们不得不将治疗的重心放在中医方面,希望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头痛”“面痛”“齿槽风”范畴,由于三阳经均循行于头面部,故古代医家多认为三叉神经痛是阳明、少阳、太阳三阳经筋受邪所致。《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据三叉神经痛突发突止、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与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风邪上扰于三阳经脉者最为多见。本病的病因可分为外因及内因,外因为感受外邪,多以风、火二邪为主,但也常兼与寒邪。内因为情志不调,或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由于肝气不舒,气郁化火,火邪循肝经上泛,上扰清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使气郁、火郁三阳经脉,经脉不通而引发疼痛;气血亏虚则脉络失荣,不荣则痛;气虚生痰瘀,壅遏经脉,不通则痛;部分患者年老体虚,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足以荣养三阳经而发病。

针刺治疗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这位患者在住院前也于我院门诊针刺治疗了几天,颇有成效。查阅以往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发现选穴频次最高的是合谷、下关、风池、扳机点。根据分支选穴,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第1支阳白、鱼腰、攒竹,第2支四白、颧髎、迎香,第3支颊车、下关、地仓。该患者主要是眼支区域疼痛,针刺时按近部取穴的原则主要选择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印堂、百会;足少阳胆经起始于目外眦,上至额角,下行到耳后,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行至风池穴,涵盖了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域,故选其经上的风池以祛风通络;“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阳明胃经“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可选下关、四白、巨髎、地仓,“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根据远部取穴原则取内庭清泻火邪;同名经取穴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和肝经太冲相配,奏清热泻火、活血通络、祛风化痰之功。穴位选择好以后,针刺方法也很重要。就比如同样的食材和调料,有的人做出来的就是美味佳肴,有的人做出来味道却很一般。相关文献记载,取得较好疗效的针刺手法为:选取3寸毫针,在下关穴的位置垂直进针之后,将针体倾斜45°,分别向下、向上以及耳侧深刺,刺入的深度应为2.5~2.8寸,主要以能够承受的麻胀感及放射感为度;阳白透鱼腰、四白透下关、承浆透地仓,因三叉神经痛病机主要是风火侵袭经脉,故多采用泻法。

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西医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典药物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较多,长期使用还会产生耐受性,而手术治疗诸如显微血管减压术、微球囊压迫术等会面临术后疼痛复发、面部麻木等。我们要在中医这块土地上挖掘更多更好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针药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用的比较多,但开方前应仔细进行个体的辨证,否则难以奏效。在以普通针刺为基础加以创新的温针灸、火针、电针、针刺配合推拿或艾灸对于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一试。

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cjzz/10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