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院麻醉疼痛中
2020-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医院
麻醉疼痛中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
麻醉疼痛中心
招生简章
登峰计划·公立三甲
医院坐落于素有“南粤明珠”美称的湛江市,医院前身医院,年由财政部拨款筹建,年4月16日正式更名为医院。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医院已经成为粤西地区医院,现有职工人,博士导师27人,特聘教授31人,驻站博士后6人,博士人,汇聚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讲座教授、广东省珠江区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品牌专科特色突出、学科齐全和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整个粤西地区,是区域内唯一一家集临床医疗、临床教学和临床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医学中心。
医院先后被评为广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年门诊量超过万人次,年全年手术量近五万台。医院还将打造海东院区,规划面积16.4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张,为湛江市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为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多关爱。
医院
麻醉疼痛中心
学科概况
麻醉科建立于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广东省麻醉学科建设最完善的单位之一,是粤西地区麻醉与疼痛学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拥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麻醉疼痛设备和先进的麻醉疼痛治疗技术。现为卫生部舒适化麻醉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麻醉专业基地、国家老年麻醉联盟成员、广东医科大学重点扶持学科、湛江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以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01
人才队伍
现有在职人员53人,高级职称22人(正高1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6人,其中含教辅人员1人。博士研究生8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
02
科研条件及成果
主要实验仪器包括: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高速离心机等实验仪器。每年新入学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1人。
近3年承担项目共9项,经费万。其中,国家自然资金5项,广东省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3篇。
03
教学条件及成果
麻醉专业基地还拥有单独的麻醉技能培训中心,配备有SimMan3G高级综合模拟人1个、移动数字直播车1台、以及若干气管插管、椎管内以及动静脉穿刺模型,并每年常规开展基于高端模拟人的手术室危机处理情景模拟教学。
近3年来,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1项:“知识-能力-品德”三位一体麻醉模拟综合教学平台建设;省市共建重点项目1项:麻醉与重症医学危机处理虚拟现实模拟教学产学研基地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1项:基于智能化多模态的麻醉虚拟仿真技能训练项目;第八届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可视双腔管气管插管3D视频教学。
作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招收麻醉专业规培医生10名,培养的住院医师积极参加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气道管理竞赛全国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粤西二、三等奖以及病例演讲广东省二、三等奖)
04
团队建设
近年来,按照一流学科建设的标准,麻醉学科不断完善亚专科和技术团队的建设,目前共有亚专科方向6个(心胸外科麻醉,妇儿科麻醉,普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舒适化麻醉),技术团队6个(困难气道管理团队,无痛分娩团队,APS团队,可视化技术团队,循环管理团队,血液管理团队)以及教学团队3个(麻醉本科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
学科带头人简介
张良清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医院副院长,麻醉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科大学教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第四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医学会教育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麻醉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麻醉学分会常委,广东省麻醉医师协会常委,医院协会麻醉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研管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加速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医院科教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麻醉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湛江市器官功能损伤与保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湛江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特约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1项,省市共建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论文21篇。主持项目成果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损伤的损伤与保护的机制研究。
唐靖
医院麻醉疼痛科主任,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一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获得者,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优秀青年麻醉医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药理与生理学博士后。先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药理系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外科系从事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工作。
学术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组委员、广东省行业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广东省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
临床工作
麻醉:从事临床麻醉及疼痛医教研工作13年,擅长临床各外科各类手术的麻醉以及慢性颈肩腰腿痛的诊治,特别是在危重病人麻醉及抢救,各类困难气管处理,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器官移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疼痛:在颈源性头痛、慢性颈肩腰腿颈肩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多汗症、面肌痉挛、癌痛的治疗等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
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含重点项目一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两项、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一项、广东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匹配经费,累计课题经费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麻醉学专业相关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20篇,累计影响因子78.2,单篇最高10.6,单篇论文他引次数最高次,参编、参译麻醉学专著4部、分子生物学专著1部、英文版危重症前沿研究进展1部。
曹殿青
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广东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院医院麻醉科管理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常务委员,医院医院麻醉科管理委员会第一届粤西麻醉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湛江医学会麻醉分会委员,湛江医学会疼痛康复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目前主要从事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及麻醉药物透皮技术方面的研究,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刘新
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年毕业于宜昌医学专科学校医疗系担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6年。年在湖北医科大学取得麻醉学硕士学位,同医院麻醉科担任主治医师2年。年调入医院麻醉科。年受聘为麻醉科主任医师。年至今一直担任麻醉科行政副主任。现为湛江市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担任临床麻醉学、麻醉药理学、疼痛治疗学以及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授课,并负责科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进修生和实习生带教工作。现为国家级规培导师,擅长利用高端综合模拟人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科研骨干及科研型研究生导师
夏正远
现为医院麻醉学系副教授,香港大学麻醉/药理系荣誉副教授,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理事,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VolunteerClinicalProfessor。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获麻醉学与药理学及治疗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于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Krannert心脏研究所、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麻醉与外科实验中心及-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药学院等处作访问或博士后研究。曾先后在武汉大学医院麻醉科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在麻醉领域顶尖杂志Anesthesiology,内分泌与代谢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重症医学权威杂志IntensiveCareMedicine,CritCareMed,核酸研究领域顶尖杂志NucleicAcidsResearch,GenomeBiology;氧自由基研究领域顶尖杂志FreeRadicalBiologyMedicine及心血管领域顶尖杂志EuropeanHeartJournal等发表SCI研究论文篇(著作论文及综述总数余篇)。主持8项香港研究资助局(RGC/GRF)基金课题及1项国际心血管麻醉师学会课题(SocietyofCardiovascularAnesthesiologist);另外主持完成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课题,指导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项。为国际著名TheLancet(柳叶刀),Diabetes,Anesthesiology,等20多种学术期刊审稿人,JournalofDiabetesMetabolism执行主编,及加拿大(CIHR),瑞士(SNSF),克罗地亚(HRZZ)及中国(NSFC)国家科研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夏教授关于静脉麻醉剂异丙酚(Propofol)用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心肌保护的(方案)研究(AnesthAnalg.Sep;(3):-32)被ACCF/AHAGuidelinefor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Surgery(JAmCollCardiol.Dec6;58(24):e-)指南引用,推动了相关临床的实践与研究。
胡喆
副研究员,生物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年6月于中山大学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专业获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在南开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蛋白质化学和蛋白质组方面的研究。博士期间建立并鉴定了孤雌胚胎干细胞系,对其全能性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的验证,并从蛋白水平来考察此种干细胞用于医疗运用的安全性问题,其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humanmoleculargenetics及proteincell等SCI杂志上。博士后期间从事卵巢衰老方面的蛋白质组研究,参与重大研究计划“卵巢衰老机理及相关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现主要从事胚胎干细胞及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6项,主持校博士启动基金一项,发表文章十余篇,SCI收录8篇。
张喜鹤
助理研究员,生物学博士。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年1月赴美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病毒与免疫系统的互作方面的研究。博士及博士后期间新发现剪切异构体HLA-A11ΔE4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研究,在hiv感染中的作用及调节nk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阐明了新限制因子serinc5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ofVirology以及JournalofImmunology等杂志上。参与等重大研究计划。现主要从事甲基化在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器官损伤修复方面的机制研究。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0余篇。
临床型研究生导师
莫桂熙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胸科疾病学会加速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学协会麻醉学专委会委员、湛江医学会疼痛康复医学分委员。心胸外科麻醉组组长。
从事临床麻醉、教学、科研工作15年,曾在医院、医院、香港中文大学进修学习。目前临床工作中主要从事心血管手术麻醉,能较好的完成包括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大血管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麻醉。同时,还开展了围术期食道超声、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等麻醉领域的前缘技术工作。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脓毒症基因多态性和围术期心肌保护,发表SCI论文1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1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1项,省市共建重点项目1项。获全国视频教材成果一等奖1项。
莫坚
主任医师、医学学士,肝胆、妇儿麻醉及分娩镇痛组组长。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组委会,湛江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从事临床麻醉医疗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临床的各种麻醉操作、方法,擅长对各种危重疾病的手术麻醉、抢救和治疗,尤其在肝胆外科、肝移植、骨科、妇产科、儿科和腹腔镜手术方面的临床麻醉、治疗及术后镇痛、舒适化分娩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曾经在中山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学习。成功协助本院肝胆外科医师在粤西地区开展了首例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带领分娩镇痛团队首先在粤西系统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学术方面,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市科技公关项目两项,参与三项,其中一项参与项目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卢燕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湛江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湛江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从事麻醉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7年,擅长神经外科、耳鼻喉口腔科、普外科手术的麻醉及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尤其是疑难、急、危重病人术中麻醉管理。目前主要从事围术期急性炎症反应及器官保护的研究,主持湛江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计划2项、湛江市课题及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各1项。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10多篇论文。
重点专科: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心
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提出中国麻醉学科的“五大”发展愿景,即努力将麻醉学科建设成为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舒适医疗的主导学科、医院的支柱学科、医学创新的重点学科和社会熟知的品牌学科。我院医院建设标准在登峰计划支持下正努力以“五大”发展愿景为目标,紧跟国际麻醉学科发展的潮流,向围术期医学科转型。
通过实现围术期器官并发症的精准诊断、精准预防和治疗,努力将麻醉学科建设成为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围术期医学科。
年全年麻醉手术情况:
麻醉科年手术总量近三万余例,手术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总量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粤医院。随着新住院大楼的即将建成,麻醉科手术总量将再次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迫切需要引进人才扩充麻醉科整体实力。
新技术、新项目
01
可视化神经阻滞技术
RISS阻滞:为胸外科手术实现快速康复提供新的保障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使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更平稳,术后镇痛更完善。
02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技术
目前已为18例患者实施该技术。通过椎旁阻滞的良好镇痛效果辅以围术期精准的呼吸循环控制,患者术后立即清醒,无插管并发症,无肌松残留风险,甚至可自行步行离开手术室。其中,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和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均为粤西首例,患者术后即恢复至术前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康复。
0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我院是粤西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心,危重症患者手术比例约占10-20%,为了进一步提高围术期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性,麻醉学科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围术期患者进行精准的循环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进行中小手术时,应用无创监测技术,持续监测患者的心排量、每搏量、心肌收缩力、外周循环阻力、每搏量变异率、左室做功等指标,实施精准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
04
产科自体血回输技术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和危重产妇的比例明显增加,术中大出血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由于血源紧张,围术期产妇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自体血回输技术开展,显著降低了血源紧张给产妇带来的风险,为产妇的围术期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我科已为32例危重产妇实施了该技术,极大的提高的围术期安全。
05
围术期床边超声应用技术
超声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视化的引导,使神经阻滞的效果更确切,神经并发症显著减少。围术期食道超声的应用使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床边超声技术今年来,在危重症医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许多疑难病症和急症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随着围术期危重症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该技术在围术期的开展必将使术中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术中突发严重情况得到更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急症床旁肺超声方案BLUE方案,肺部超声指导的液体管理方案FALLS方案,针对创伤的超声快速评估法(FAST技术)。
科研成果
学科影响力
随着学科综合实力的提升,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年麻醉学科承办了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年会和医院医院麻醉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个重要的省级学术会议,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举办过省级学术会议的麻醉学科。
重点专病中心:
慢性疼痛专病中心
慢性疼痛专病中心主要依托于医院麻醉科,是粤西地区首个以慢性疼痛诊疗为特色的专病中心。为进一步发挥我院慢性疼痛专病中心的优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本中心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本中心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按我院“登峰”计划总体建设要求,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在医院领导、学科建设办公室的领导下,本中心经过所有成员的努力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院麻醉科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坚持靠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总体思路,把加强专科(专病)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中心工作,抓管理,抓规范,抓成效,抓提高。自成立慢性疼痛专病中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科建设得到提升。
人才梯队
中心负责人:唐靖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疼痛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行业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业务骨干
邹展副主任医师;李大桁主治医师;沈俊辉主治医师;梁广彬主治医师。专职护士:王春俐护师
中心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均曾到国内著名疼痛诊疗中心进修学习,熟悉慢性疼痛相关疾病的诊断,掌握相应的治疗方法。
疼痛项目开展
现疼痛的诊治范围包括有三叉神经痛、多汗症、面肌痉挛、慢性颈肩腰腿痛、各类顽固性头痛、癌痛、负责区域性疼痛等。目前开展的项目包括射频治疗、鞘内泵植入术、CT引导下内脏大小、腹腔神经丛毁损术、银质针治疗、内热针治疗、臭氧治疗、冲击波治疗、威伐光治疗等。同时,年,麻醉疼痛中心实现了麻醉科收治住院患者零突破,年8月至12月,共收治住院病人17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0例,多汗症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例,软组织筋膜炎1例,晚期癌痛患者2例。
鞘内泵植入治疗——粤西首例
CT定位下三叉神经痛颅外
高选择性射频治疗
CT定位下多汗症胸交感射频
热凝术——粤西首例
腹腔神经丛、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治疗晚期癌痛
内热针、银质针治疗软组织痛
冲击波治疗
威伐光红外热线治疗
臭氧皮下注射治疗
带状疱疹神经痛
年招录对象及人数
要求
全日制医学麻醉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需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
人数
年,我中心拟面向全国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9人
招录要求
1.遵守宪法和法律,思想端正,无犯罪记录。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不接受其报名
2.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3.自愿参加住院医师培训,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能胜任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学习
4.往届毕业生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5.所有人员的学历、学位必须通过国家教育部认证
6.应招者应符合公布的各种资格条件,报名时提供的有关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如有不符或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应招资格和成绩,已签订的协议无效
福利待遇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待遇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执行
2.医院给予的待遇补助(医院给予补助包含有每月工资补贴、住房公积金、年终奖及每年年终体检)外,另外麻醉科补助麻醉住培学员
① 基础奖(按上班天数)第一年元/月,第二年元/月,第三年元/月;
② 绩效奖,按麻醉科二级分配的上班时间进行计算
医院给予工资加麻醉科补贴,第一年-元/月,第二年0-元/月,第三年-1元/月。
3.管理:按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执行
就业前景
培训期间考核优秀,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当年研究生录取时优先录取;医院当年人才引进计划及条件要求,择优留用。(年择优留用规培研究生及本科规培生)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