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常用的神经阻滞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5.眶上神经阻滞

(1)眶上神经痛。

(2)眼眶上部带状疱疹痛。

(3)治疗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

(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局部感染。

(2)患者不能合作

(3)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1)患者仰卧位,眼前视,在患侧眶上缘内1/3处或在眉中间可触及眶上切迹,或用手指或圆珠笔诱发出疼痛扳机点作为穿刺点。

(2)常规消毒后,用6~7号短针垂直刺入切迹,针尖触及骨质之前可有异感,如果先碰到骨质无异感,针的方向应轻轻做扇形移动,寻找异常感觉或诱发出疼痛扳机点,穿刺到位后即可注射1%利多卡因0.5~1ml。

(3)退针后轻压穿刺处3~5min后,由于眶上孔变异较大,仅有20%左右的操作可以刺进眶上孔。

(4)大多数操作只要找到异常感,即证实刺中眶上神经即可注射局麻药。

(5)如果上述方法未能阻滞眶上神经,可以沿眶上缘向眶内进针0.5~1cm注射药液也可以阻滞该神经。

(1)消毒液过多,进入眼内造成角膜化学性损伤。

(2)穿刺时术者左手示指应该一直注意保护患者眼球,避免穿刺针误伤眼球。

(3)穿刺针一旦刺进眶上孔后,进针深度不应超过0.5cm。

(4)治疗当天不要洗脸,避免针眼感染。

(5)如注射阿霉素治疗神经痛,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局部肿胀,用冰袋冷敷后有助于迅速消除局部肿胀。

医院疼痛科核心技术

11.射频靶点热凝治疗全身各部位顽固性疼痛

CT引导下,将特制的射频穿刺针,刺到病变的靶点,行穿刺部位造影,CT扫描,确定穿刺针尖位置准确,行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测试,再精确输入高频的无线电波,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起到热凝固和切割作用,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的治疗作用,因此称“射频热凝”或“射频消融”。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治疗,损伤小、无痛苦、并发症少,穿刺定点、定位,准确无误,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比手术治疗恢复快,疗效维持时间长,并可重复治疗。己成为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的一种有效手段。

治疗范围:1.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2.头、枕、颈、胸、背、腰及下肢顽固性躯体疼痛。3.头、臂、手、胸、会阴或下肢缺血性疼痛或烧灼样痛。4.癌性疼痛或肿瘤浸润压迫性疼痛。6.外周各神经支疼痛。7.盘源性痛及下腰痛。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8.肌筋膜疼痛综合症。9.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10交感神经或缺血性疼痛。

我院自年引进此项技术,治疗各类顽固性疼痛例,均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一例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总结阐写的学术论文刊登在《实用疼痛杂志》并获国家专利、邓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cjzz/3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