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故事开机康复进步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那天左侧试戴上五六年没碰的助听器,

一下子左耳地狱,

右耳天堂。”

回顾朋友圈的时候,15年这句日记跃然进入我的视线。然后,那些和小耳蜗有关的记忆、迄今八年里许多难忘的瞬间,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走马晃过。我还记得,当初刚做完手术后,头裹纱布躺在病房中,大前庭眩晕发作,头晕伴耳啸,难受得像每分每秒都在坐过山车。那时候,暗自在心里哀怨了无数次:“医院给自己找罪受……”可很快,右耳上挂的耳蜗君就证明了它的“小身材、大本事”,为了如今这份天堂般的聆听享受,术后那一个月真是再怎样难捱(ai)都值得。

开机感受

耳蜗开机后个体表现差异较大:有些朋友多年未佩戴助听器,听神经和大脑长久以来没有接收声信号刺激,初期听什么都一样,几乎都是“咚咚咚”;有些却能做到“秒懂”(语后聋可能更容易实现秒懂)。就我自己而言,借着助听器时期的听觉记忆,开机时能做到基本的听声辨物,即能分清“咚咚咚”和“叮铃铃”,但言语识别率仍然和助听器一样,只有20%左右。分辨率的提高有赖于后续训练。

康复的必要性

关于康复,在这里想给各位即将做手术的蜗友或是家长们一个小提醒:开机后三个月至三年是黄金期,一定要好好把握,有条件的话最好去语训机构做专业的听能重建训练。

说来好笑,当初听力骤降导致助听器不再起作用(分贝补偿不上去),于是做耳蜗只是为了恢复到戴助听器的听能水平,完全没有奢望听得更好。当时吧,没有接触过其他听障伙伴,不清楚耳蜗效果其实可以比助听器好很多。术后也直接沿袭着一直以来的读唇习惯,没做任何听说康复训练,就直接升学进入高中。现在想想有些遗憾,没主动把握好最珍贵的听觉重建时光。

由于未及时语训,我有些像盲人摸象,等耳蜗的效果随时间流逝一点一点浮出水面,才把“大象”看全,才晓得“噢,原来耳蜗和助听器一点也不一样”。因为对于听损大于95dB的极重度听障者,助听器的帮助微乎其微,很多人补偿后的高频分贝数依然在香蕉图范围外,听到的声音不完整,何谈分辨率。而耳蜗的补偿十分可观,在中、低、高频最低分贝都到位、能够察觉细微声音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盲听能力。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积极去了解一些听力学基本知识,至少学会看香蕉图、明白纯音测听(裸耳)和声场测试(佩戴助听设备)的区别、跟进医学与听力学界最新研发动态……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cjzz/7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