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PM25着落105专家减排关键在监管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河北PM2.5着落10.5专家:减排关键在监管
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整体改进。“这是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奋斗目标。至今,”大气10条实行已满一年时间。 说到大气污染防治,就不能不说到河北。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河北省的PM2.5浓度着落了10.5。具体情况,中央台驻河北明慧对此进行介绍。 经济之声:河北取得的成绩使人欣慰。河北在化解过剩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上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具体地说,成效是否是算得上显著? 明慧:河北是我国工业大省,在钢铁、水泥、火电、玻璃这四大行业的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河北的空气也是一直受人关注,这些高污染的行业确切使河北付出比较沉重的环境代价,出现出整体污染重,区域差异大,特点污染物贡献比重高,污染源点广的现象。从去年开始,河北省依照中央的要求攻坚防治大气污染,在今年一直以非常大的力度实行攻坚行动,比如在能源结构上以钢铁、电力和城市燃煤为重点,推动城市汽化工程,加快集中供热和煤改电等建设,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河北大力推动“6六四3”工程,也就是说到2017年要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千万吨煤和3千万重量箱玻璃以化解过剩的产能。河北省的相干领导都提出,宁愿要好的空气也不能要有污染高的GDP,所以说今年河北的压力非常大,但是河北一直坚持实行这些攻坚行动,所以才取得了这些相应的成绩。在工业污染治理上,脱硫、脱硝和除尘等主体工程也在抓紧进行,而且基本上完工。比如在2015年6月底就完全治污设施全部建成投运。 可以说,河北取得这样的成绩,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但是我们说,现在还不是“松一口气”的时候。不说别的,单从环境保护部刚刚发布的8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态来看,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毫无意外地区占了8个,而在这8个城市当中,河北又毫无意外地占了多数,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一句话,减排还没有成功,河北仍需努力。 不时出现的雾霾天气,成了人们的心病。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虽然近年来京津冀三省市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推动依法治污,空气质量有所改进,但情势依然严峻。其中的得与失,无疑对全国具有启示意义。 河北省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比重大,其中钢铁、建材、电力三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9.6。石家庄连续几年成为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一个重要缘由是水泥产业比重大,而水泥产业,就是当之无愧的耗能大户。河北,如何做到更少污染、更低耗能?中国能源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此进行解读。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河北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展开了一场壮士断腕的攻坚战。今年前八个月PM2.5浓度着落10.5。这样一个成绩是否是理想? 韩晓平:应当算是比较理想的,我们应当更多给河北一些鼓励,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下落25,如果河北在一年多的时间就已下落了10,那么实现这个目标就成功在望。需要河北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终究使这样一个目标得到落实,除河北以外,像天津的排放也非常多,而且非常集中,北京这些年来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如果河北它点面多,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分散在全部河北各地,如果不进行根本治理,这个地区的环境很难实现25的目标。所以现在河北和天津是一个关键,而这两个之间,天津的整体管理相对好一些,最大的问题还在河北。 经济之声:治理大气污染会对产业结构“伤筋动骨”,所以化解产能过剩、治理污染就必须捉住“牛鼻子”,以避免误打乱撞。河北近年来,在下落能耗、治理污染方面是否是捉住了要害? 韩晓平:应该是捉住了要害,首先它对这些小污染大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另外还对一些相对污染的行业进行把控,比如钢铁行业实行淘汰落后产能,这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但是河北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还是比较慢,我们到河北的一些地方,比如一些农村现在已开始进行天然气改造,但是现在天然气的供应还不是很多。另外整体的结构调整推导方面投入也不够,所以就导致一些地方做的更快,但是还是非常困难,一方面需要河北做更多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给更多的支持。 经济之声:如何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保证经济安稳运行? 韩晓平:根据全球各国的经验,比如英国、德国,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时,并不会真正影响到经济,由于在淘汰的进程中,产业会升级,环境改进以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到你那里去。像北京有很多的企业,由于北京房价比较高,又不能买车,很多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一些企业愿意搬迁到河北,但是搬迁到河北最大的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如果环境能够改进,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到河北扎根,像IT一些企业,他们盈利能力很白癜风有甚么症状强,又没有什么污染,这样对河北的转型会非常的好。所以河北保护自己的环境,对它未来发展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条件,由于河北环绕着北京,很多北京的优势能够通过河北发挥出来,所以全国各地的一些企业,特别一些新型企业,包括IT企业,包括一些低污染的新能源企业都可以向河北集中,河北创造改进环境是它招商引资最好的本钱。 经济之声:河北是空气污染“重灾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防污治污”的标杆,到目前为止,它的治污方式能否给其他地方提供鉴戒? 韩晓平:应该是可以的,首先可以给山东提供鉴戒,由于北京的污染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山东,山东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散布在山东各地,如果不很好去治理,表面上看这些企业装了脱硫脱硝,但是如果监管不到位,它们到晚上就把很多污染防治设施关闭了。前段时间河北也有类似的问题,环保部派出了无人机对河北进行监控,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1到晚上看不到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些脱硫脱硝的装置都关掉,所以现在要严防死守,派了一些官员到企业盯住他们。另外我们所有监控设备保持完好,河北的一些经验在山东更应当推行,由于山东的污染比河北一点都不差。 经济之声:治污成功河北仍需努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会集中在哪里? 韩晓平:关键其实还是监管,很多的企业它是有脱硫脱硝装置,一定要保证所有的装置都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一些落后产能还要加速淘汰,由于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对钢铁、水泥的需求也在减少。河北应当利用这个机会把一些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尽快关闭,让它们转型,对转型下来的工人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让他们转岗。在转型进程中通过转岗增加新就业,在增加新的就业进程中,要吸引一些低污染并且能够对河北经济未来发展有延续动力的一些企业。 其他观点: 中国环科初期白癜风医治方法院副院长柴发合说,北京周边工业污染源遍及,根据大气活动和散布的特性,其累加效应将严重影响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控形势严峻。专家指出,国家再三告诫要求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但一些地方的污染企业仍然“有恃无恐”。因此,在大气治理方面,联防联控必须要动真格,以制度推动区域治污一体化。 河北省某县环保局相干负责人表示,环保执法现在处于“弱势”。以小塑料产业为例,1是取证难,违法作坊主为粉碎机焊上轱轳,听闻执法人员来了,粉碎机一拉就消失;2是处罚难,如按法律规定违法生产作坊应处罚10万元,但业主如果拒付,执法部门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