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臀部疼痛定位及注意事项
2018-6-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行经过程中受到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腰臀部疼痛,又称之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症”、“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痛”等,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误诊率高,且常规治疗疗效有限,针刀松解治疗,疗效确切。
临床诊断
《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
(1)患者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2)多数患者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第三腰椎横突处和髂嵴中点及其下方。
(3)按压压痛点时可有胀痛或麻木感,并向同侧大腿后方放射,一般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
(4)直腿抬高实验多为阴性,但有少数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实验阳性。
针刀治疗
(1)体位俯卧位。
(2)体表定位两侧第三腰椎横突、两侧髂嵴中后部压痛点。
(3)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4)针刀治疗:
第1支针刀松解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尖的粘连瘢痕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横突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达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胸腰筋膜中层在横突尖的粘连、瘢痕3刀,深度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
第2支针刀松解左侧髂嵴中后部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直达髂嵴骨面,针刀体向上移动,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到髂嵴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纵疏横剥3刀,深度0.5cm,以松解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第3~4支针刀松解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尖与髂嵴中后部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针刀操作与左侧相同。术毕,拔出所有针刀,压迫止血3分钟,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针刀术后手法治疗屈膝屈髋2次
注意事项:针刀术后嘱患者平躺3~5分钟,以防晕针刀。
讨论分析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臀上皮神经主要由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组成,左右各一,其大部分行走在软组织中,其行程可分为6点4段,即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入臀点6个点;以及骨表段、肌内段、筋膜下段、皮下段4个段。在行程中出孔点、横突点、入臀点均为骨纤维管,在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行程中存在多处受压的解剖因素,其中以入臀点处更明显。
腰背筋膜在髂后上棘内上方有臀上皮神经和血管穿出的固有空隙,此处筋膜较薄弱,且深面有脂肪组织。当周围压力增大时,就会将深面的脂肪组织压入该空隙中,卡压孔隙中的皮神经,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筋膜常因劳损或纤维变性形成裂隙,故该处成了一个“高危地带”。
老年人筋肉松弛,腰部很容易受损伤,加之其运动量少,脂肪较多,故在其腰部损伤后更宜发生臀上皮神经卡压。
想学习针刀技术的朋友可以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