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漏诊的茎突综合征的鉴别诊疗及手术方

2021-10-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院订阅哦!

本文为作者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01

概述

茎突综合征,又称茎突过长症,以往认为是一罕见病。茎突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和涎腺增多等症状的总称。

由Eagle于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Eagle综合征(Eaglesyndrome)。近来有发现茎突不长,而是由于茎突的方位、形态异常,压迫颈内动脉引起,而且症状的轻重程度亦与茎突的长度不成正相关。有报告茎突长达7.0cm并无症状。故仍以称为茎突综合征为宜。

常见于成年人,单侧患病多见。症状大多起始缓慢,病史长短不一,自数日、数月至数年不等,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较易漏诊。

02

解剖

茎突是颞骨的一部分,它位于颞骨岩部底面和乳突部相接处,于乳突尖内侧向下、并稍向内、前突入颈部的刺状或角状骨突胚胎时期,茎突、舌骨和它们的韧带均来自第二腮弓。茎突发生于人胚胎第二鳃弓的舌骨弓软骨,该软骨前下基部后来发展成为舌骨。由于茎突和舌骨形成关系密切,故有人亦将茎突综合征称为茎突舌骨综合征。但大多数学者仍称前者为Eagle综合征。每侧茎突的根部、体部、茎突舌骨韧带和舌骨小角之间有纤维组织连接,构成一茎突舌骨链。两侧茎突舌骨链各段的连接情况、骨化过程可不相同,可不对称,各段间有时为纤维连接,致使茎突体随头颈部转动而摆动。茎突舌骨韧带可骨化,因而茎突可延长,成为过长茎突。茎突随骨化的不同,有长短、粗细、曲直、偏斜等差别。除茎突本身长度和方向异常可诱发本病外,和其附着的韧带、肌肉异常亦可发病。

茎突周围的血管与神经:与茎突邻近的主要血管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上行于茎突后方,颈外动脉跨过前方。颈内外动脉鞘为交感神经分布,二者分叉处的颈动脉体及颈动脉窦为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分布。与茎突关系密切的是舌咽神经。舌咽神经司鼻咽,口咽,扁桃体,软腭及舌部的感觉及运动。因此,茎突发育异常或舌骨韧带骨化,导致茎突过长或生长方位、形态异常,都会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这些血管神经分布区的各种异常感觉。

03

病因

1.茎突过长:正常茎突平均长度约2.5cm,超过此长度谓茎突过长。

茎突过长使其远端伸向扁桃体窝内或其附近,无论扁桃体摘除与否,均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如压迫神经末梢,可出现咽痛等症状。

过长茎突压迫或磨擦颈部动脉,影响血液循环,可引起相应区域疼痛。但也有茎突过长而无症状者。

2.茎突方位与形态异常: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内,但其方位与形态异常或颈动脉部位异常而引起头痛等症状。

3.扁桃体炎及扁桃体术后疤痕牵拉。

4.舌咽神经炎:与茎突综合征有密切关系。

04

临床症状

咽痛:疼痛性质不一,可分为胀痛、钝痛、刺痛、有的疼痛为刀割状。疼痛可是阵发性的,闪电性的或持续性的,也可因头部转动而诱发或加重。

颈部疼痛:常为下颌角处的胀痛、钝痛、刺痛、牵拉痛、紧迫感。可沿颈向下放射,导致肩或锁骨区的不适,可因头位变动加重。

咽异物感或阻塞感:可导致频繁吞咽动作。有的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觉咽部有牵拉感。

头痛:包括颊、眼、额、颞、顶或枕部疼痛,常为胀痛、刺痛、波动或游走性疼痛。可因吞咽、头位变动、冷热刺激诱发或加重。

耳痛:常因咽痛放射而致,痛的轻重、断续因人而异。

耳鸣:常为持续性或搏动性,可因压迫颈动脉或头的转动而有所变化。

舌痛:患侧舌根疼痛外,时觉舌运动不良、发硬感,有味觉异常或不能辨别酸、甜、苦味。

05

检查

查体:触诊扁桃体区可扪到坚硬条索状或刺状突起,患者可诉此处为不适之处,并可诱致咽痛或咽痛加重。

06

辅助检查

X线检查:一般常用的位置是正位、侧位片,正位显示角度,侧位显示长度。

长度的测量:茎乳孔至茎突尖端的长度。茎突正位片上从颞骨下缘测量到茎突末端,如果超过3cm可以确定为茎突过长;或者观察茎突末端是否超过第二颈椎横突。

角度的测量:从茎乳孔向下作一条与颅底平面的垂直线,测量茎突与此垂直线的偏斜度。正常茎突与此线偏内偏前各成30度角,超过40度角或少于20度角可认为是茎突方位异常。

茎突过长正位片

茎突过长侧位片

彩超扫描:正常人男性茎突长度左侧为26.8±13mm,右侧27.1±14mm;女性左侧为25.4±12mm,右侧为25.0±12mm明显长于X线测量值。茎突越长,内侧角越大,与颈外动脉就越贴近,临床症状越重。彩超检查可以弥补X线、CT检查的缺陷,它能清楚直观显示茎突的长度、粗细、内倾角、与颈动脉关系。

螺旋CT和三维(3D)重建技术:横断位、冠状位扫描及3D重建。在X线平显示茎突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欠佳时,应选择CT冠状位扫描及3D重建。CT的密度分辨率远远大于X线平片,CT对茎突舌骨韧带的部分或全部骨化及轻度钙化显示较佳。

07

诊断

对凡年龄20岁以上,如果有单侧(或先单侧而后双侧)的咽异物感、咽痛,同时有颈、耳、头部疼痛的病史,特别是在头位转动后,均应考虑茎突综合征的可能。

标准:①具有上述临床症状之一;②影像学提示茎突超过3cm;③扁桃体窝触诊触痛或摸到茎突尖;④扁桃体窝周围1%利多卡因封闭可暂时消除或减轻症状。符合其中3条可确诊。

此病需与咽炎、舌咽神经炎、舌咽神经痛、茎突骨折、及颈部肿瘤等病相鉴别。

08

治疗

茎突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镇痛或局部注射类固醇,但目前普遍认为茎突过长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截短茎突。

茎突过长而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可不手术。病人症状明显迫切要求手术者可行之。

手术方法采用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或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

两种手术进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基本,应根据茎突触诊情况、术者经验、患者要求决定手术进路选择。

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较好疗效,但术后患者在疼痛、讲话、吞咽、发热、手术时间、截出茎突长度、出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颈外进路更具有优势。

经口内进路方式很直接,距离茎突近,暴露好,损伤小,手术安全。避免颈部手术瘢痕。

茎突截短术的两种手术径路

1、茎突截短术(口咽进路)

一、适应证

茎突过长或茎突伸向方向及形态异常,并且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咽部疼痛,咽部异物感,颈部血管及神经的刺激或压迫症状者,均可手术。手术截断过长的茎突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茎突过长而不引起症状者无须治疗。

二、禁忌证

茎突截短术先要切除患侧扁桃体,禁忌证与腭扁桃体手术相同。对有心理障碍或抑郁症患者也不宜轻易手术。

三、术前准备

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以了解患者的症状与茎突过长的关系。认真做好术前检查,包括扁桃体窝触诊,X线茎突拍片、CT扫描、CT三维重建,以了解茎突的长短、方向及形态等。其他术前准备与第九章腭扁桃体手术相同。

四、手术的要点、难点及对策

合作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先切除扁桃体,妥善止血。用手指自下而上触摸扁桃体窝,确定茎突末端位置后,即于该处纵行切开咽上缩肌,分开所覆盖筋膜和肌肉等软组织,直达茎突末端。在分离的过程中,需用于指的吊触,避免伤及邻近的大血管。茎突末端显露后,切断茎突舌骨韧带,用小号筛刮从末端套入,并向根部推压,将其四周附着的软组织边分离边推开,尽可能多地显露茎突。然后用血管钳夹住茎突末端,再以咬骨钳尽量将已显露的部分截断取出。在截断茎突时,一定要将断端牢夹紧,严防断端滑入软组织内。断端滑落入咽旁间隙后,通常难以找到,有引起症状之虞。仔细止血后用可吸收线或细丝线缝合伤口。

五、术后监测与处理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与腭扁桃体手术相同。用丝线缝合者,于术后5~7天拆除缝线。

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同腭扁桃体手术。

七、临床效果评价

由于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时特异性不强,术后有部分患者症状不能完全消除或无效,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咽部瘢痕,形成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有所加重,故术前必须考虑到手术效果,对患者做适当的说明。对临床症状不十分严重、心理障碍、抑郁症患者不宜轻易手术。

2、茎突切除术(颈外进路)

耳鼻咽喉科医师应用颈外进路行茎突截短术或切除术较少,但其他专业的医师多行颈外进路茎突截短术。其适用于过长的茎突向外偏斜较显著,于扁桃体窝处不能触及而又引起颈动脉等刺激症状者。其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颈外进路的其他手术。

有时因各种情况或手术条件的限制,如术者经验问题、器械问题、病人配合问题、或全麻病人中开口器的限制。分离手术有时难以操作,会发生不能从根部切除.甚至茎突折断的情形。茎突一旦折断后.继续分离就变得不可能。而且折断的茎突往往难以寻觅。如果勉强寻找,夹持取出,会造成组织的撕裂和损伤。根据本组病例经验,认为对此折断的茎突可以不取出。任其埋于咽旁组织中。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区别。若手术当中有一定困难,可不必追求完全切除茎突,也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及《耳鼻咽喉头颈手术并发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ENT时空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投稿邮箱:gujinzw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cjzz/9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