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穴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2016-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翳风穴具有聪耳通窍,散内泄热的功效。按摩翳风穴可以缓解治疗耳聋耳鸣、头痛牙痛、口噤不开、齿痛、颊肿、面神经麻痹等。
翳风穴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即:位于人体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
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侧坐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将耳垂向后按,正对耳垂的边缘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翳,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
功效: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主冶: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歪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等。
配水沟穴、地仓穴、承浆穴、合谷穴治口噤不开。
配听宫、听会,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配地仓、颊车、阳白、承泣,有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下关、颊车、合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颊肿。
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翳风穴,直刺0.8-1.2寸,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腮腺炎等(翳风穴向内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治面瘫时还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艾条灸5-10分钟或艾炷灸3-5壮。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缓缓用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的放手,如此反复操作,或者手指着力于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在自我按摩时,可根据自身情况把两种技法组合起来,每次按摩10—15分钟为宜。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且操作不拘于时,一天之中择方便的时候做1—2次即可。
按摩翳风穴缓解晕车晕船、三叉神经痛、面部痉挛的方法:用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按压穴位的同时颈部后仰。吸气后仰用力按压,呼气放松头回原位。注意:穴位按摩仅对缓解部分疾病症状有一定效果,如症状已较严重,应尽早请医生诊治。
昆明儿童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