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根治ldquo天下第一痛rd

2020-10-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王××,女,35岁。一年前经朋友介绍,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患者几年前开始,左侧面部及头部剧烈疼痛,类似触电。经中西药治疗3年,未见显效。到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前发作尤甚,头面剧痛并引起呕吐。

证候:颜面阵发性电击样剧痛,面颊灼热,面红目赤,眩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满闷,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中医辩证:肝胆火炽证。

中医治法:清肝泄热,降火止痛。

中医汤药:倪健俐的经验方痛效汤加减。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川芎、白芷、藁本、蔓荆子、僵蚕、全蝎、地龙、蜈蚣、山栀、黄芩、龙胆草。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服药20剂。

再加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显著疗效。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取阳明经穴为主,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配合治疗,以清泻阳明,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原则。

1.普通针刺疗法

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

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

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

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针刺后,患者感觉发作频率减少、程度也减轻。以后每两三天过来针灸。

二诊,前方服后症减,近日头痛较轻,夜寐尚安,烦躁易怒、便秘等症状减轻。再拟清肝泄热,降火止痛。

处方:原方加郁金、菊花。再服20剂药。继续针灸。

五诊。头痛已减,经脉窜痛,肝火易动,大便基本正常,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再予清肝降火止痛。

处方:第一次方加郁金、菊花、丹参、赤芍。再服20剂药。

面部抽痛消失,再以丸药龙胆泻肝丸调理,三年宿恙,得以治愈。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一侧或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周期性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感觉与运动功能的第V对脑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即三叉神经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运动。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我们常说的三叉神经痛一般指的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发作常无征兆,疼痛发作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在说话、吃饭、洗脸、刷牙及吹风时诱发疼痛发作。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也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唇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发作。

西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微循环减压术是目前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病人年龄较大或者不想开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如果病人症状较轻,发作次数较少,时间较短,可以考虑给予麻醉神经的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

西医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对身体伤害很大,而且往往很容易复发。

三叉神经痛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阻络(风邪为主,易夹寒、热)、风痰闭阻、火热上攻、阴虚阳亢、瘀血阻络等有关。病机要点为络脉闭塞,不通则痛。病位主要在面部经络,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只要对证下药,往往能标本兼治,虽然不是短期内能治愈。

本医案方药、针灸须在中医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长按下面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ysjk/10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