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夏天到了,耳朵里面停了一只知了
2017-7-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
病症简述
耳鸣
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蝉鸣、浪潮声、拍击声
本病多见于城市中老年女性,或从事高背景音工作者。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闻五音”
近年来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耳鸣的常见原因。
2主要症状
主症
(1)耳鸣如蝉、如潮、如哨声
(2)或伴头痛、头晕、失眠,或颈部疼痛
(3)劳倦加重,休息可有缓解
(4)局部无红肿、压痛,听力一般损害
兼症
心悸、胸闷不舒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3鉴别诊断
1.耳源性:有明确原发病,如药物性耳鸣、听神经瘤、中耳炎、鼓膜病变等。
2.非耳源性:如颅脑外伤、贫血、偏头痛、糖尿病、颅内外动静脉瘘、颞颌关节炎、小脑损伤等。
实验室检查:电测听、ABR、脑电图检查、内耳道CT等均阴性
4操作步骤
第一步坐位,按揉面部及耳周
第二步颈椎病五线推拿法,一指禅推法放松肌肉
第三步取风池穴,紧贴枕骨下缘向外上方向用按揉法操作
第四步同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以局部有胀重感为适
第五步作头颞部扫散法、鸣天鼓法结束治疗
5注意事项
本病应分虚实:
实证多感受风热之邪,邪窜耳窍,结滞于耳,或五志过极,肝火上扰,痰火郁结,上扰清窍;
虚证主要因年老体衰,肝肾精亏,心血虚,脾气虚等,致清窍失养。
推拿治疗的优势在于疏通经络,驱邪开窍。
找准风池穴及耳周的穴位,点按穴位达到耳中有胀重感。
操作时应把握手法作用点、作用力及作用力方向。
当用本方法治疗无效时,应转耳鼻喉科会诊,不应继续用本法治疗。
6案例举隅
患者,女,50岁,干部。焦虑烦躁明显。
主诉:右耳耳鸣2年余,伴有耳后疼痛。
现病史:2年前无不明诱因出现右侧耳鸣如蝉,夜间尤甚,医院五官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西药营养神经,中成药耳聋左慈丸及中药汤剂治疗,耳鸣未见改善,并出现耳后痛、失眠等症状。经人介绍来专家门诊就诊。
专科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受限,上颈段紧张痉挛,右侧C2/C3关节突关节压痛,右侧风池穴压痛明显,并向耳后放射。
辅助检查:颈椎X片显示寰枢关节正常,颈椎生理弧度消失,C3~C5椎体后关节双边影。
诊断:颈源性耳鸣、耳大神经痛
治疗:用右手拇指在其右侧风池穴紧贴枕骨下缘,仔细触摸查找激发点,并嘱患者仔细体会感觉,如有向右侧耳部放射样酸胀感时即告之。结果在患者配合下,在风池穴向乳突方向找到向耳后放射的激痛点。随即用拇指做向外上方的轻柔按揉约1分钟,并对偏突的右侧C2/C3关节突关节采用定位旋转提颈整复后,患者当场即觉耳鸣缓解、头痛消失。嘱其采用仰卧位,颈项部垫高以矫正颈椎弧度。
疗效评价:连续治疗5次,症状完全消失。两年未复发。
有症必有因,无因不成症
症因要相关,无关不诊断
治因宜为先,因除症自消
当枕下三角区肌群痉挛、炎症时,刺激或激压椎动脉时则产生椎动脉痉挛,引起小脑供血不足而眩晕,刺激、激压哪条神经即产生哪条神经症状。
解剖学证实耳大神经有一分支分布于内耳,可引起耳鸣。患者症状与解剖学结构完全吻合,故在风池穴做外上方向的激痛点按揉,缓解耳大神经的刺激、激压而使症状得以消除。
颈椎曲度可通过垫枕的方式纠正,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这款专利,或可在后台进行交流。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