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风大,易感风邪,肩颈疼痛怎么办,教你
2018-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皇帝内经》里讲:“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
春天木气盛,肝火旺,气血上冲,导致降的能力不足,造成头颈部位的“郁”,出现头昏脑胀、眼干眼涩、口苦口干、流鼻血、肩颈僵硬,甚至诱发高血压。最近还有很多人咨询肋间神经痛,大多也跟肝气不畅有关。
此时,虽说阳气回升,但毕竟冬春交接之中,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更大,里面还掺杂着湿气的增加。
很多年轻人觉得“春捂”不美,脱掉了冬装,这时会不知不觉的中了“东风”的大招!
因为你打开了大门,直接开门迎客——风邪!
老祖宗早就说过“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后脑勺的“风府穴、风池穴”;脖子后面的“大椎穴、风门穴”都是“皮薄肉少多生邪!”的地方。
“风邪”进来了,也会形成於,时间长了颈椎病,肩周炎都出现了。
如何预防
要想防风邪先得把自身的原因解决好,明白固护脾胃的重要性。
首先不要过食肥甘厚味之物,可多吃萝卜、白菜等易清热、理气的食物。萝卜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较高的食疗价值;白菜被称为“百菜之王”,益胃生津,清热除烦。
另外,可常吃粗粮、杂粮,加强代谢功能,去痰湿。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调畅气机,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是可以选择的锻炼方式。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运动量大时出汗较多,导致皮肤腠理打开,而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这个时候就容易被凉风侵袭而诱发疾患。
建议运动结束后要尤其注意防风邪,出汗时应及时擦干,避免满身汗还在风里吹,如果运动时穿得较少,那么运动结束后就要适当加点衣服,注意保暖。另外,除了适当运动外,休息也要有保证,切忌以运动代替休息。
再次,干燥风多的时节,人们要多补水,以润肺、清热,降低血液粘稠度。每天喝够自己需要的水量外,可常喝粥喝汤。
最后还建议,穴位按摩也同样能起到提高自身抵抗力、防风邪的效果,每天有时间的话,可按摩2-3个节拍,轻揉即可。
合谷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虎口,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它是手阳明经的原穴,按摩以调理全身气血,特别适宜面部气血调理。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按摩可调节头部的气血。但需要提醒的是,太阳穴很薄弱,千万不要过于用力地揉按,甚至打击。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按摩可调节少阳经的阳气,起到预防作用。
预防风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简单调理
要很舒畅的抬头挺胸,就要做好:生发阳气、调达肝气、驱风除邪。
一,梳头
梳头是生发阳气、调达肝气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一年天梳头,你会解决一下问题:
梳头可以解决:
膀胱经不足引起的后脑勺痛;
三焦经不足引起的偏头痛;
胃经不足引起的额头痛;
胆经不足引起的耳朵上面痛;
肝经不足引起的眩晕头痛;
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并且反作用于颈椎,缓解颈椎病.....
为什么梳头能祛风呢?这还得从人脑后面的三个穴位说起。
这三个穴位中有两个是风池穴,另一个是风府穴。
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它是脑部最薄弱的受邪之地。风邪经常从这个地方进入人体。
又由于风府穴位于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上,所以风邪从此地方进入首先受到损害的是体内的阳气,轻则使人出现头痛、恶寒、脖子僵硬的症状,重则引发中风偏瘫。
在风府穴外侧两寸许,各有一处凹陷,像两个蓄水的池子,这两个穴位就是风池穴。
风池穴也是风邪的入口,它位于足少阳胆经上,所以风邪从风池进入,往往会令人口苦、目眩。
由于这三个穴位都在脑后,而且是风邪侵入人体的重要门户,所以,民间有着“神仙也怕脑后风”的说法。
大家都会用梳子梳头,我建议大家还是采用“五指为梳”,也就是用十个手指头梳头!
十个手指头梳头,不仅调整头部的经络的气血循环,同样也在按摩手指头上的经络,“十指连心”嘛!
手指头梳头,有几个诀窍:
1,手指头接触头皮,要稍微用点向下压的力,摩擦头皮;
2,度无死角的梳,重点放在百会穴,还有后脑勺;还有你头部的疼痛点!
3,每天随时随地,总共下以上。
二,搓脖子
找一条纯棉的毛巾,每天早晚2次,用毛巾搓脖颈,每次下,对缓解颈肩痛效果非常明显。
因为:血行风自灭!
轻微的颈椎病、肩周炎最后都不药而愈。
如果用毛巾搓完脖颈后,能顺势再搓揉腰部下,左右大腿正面各50下,效果更好。
当然,有严重肩颈问题的朋友,也可以在搓揉脖颈后,艾灸疼痛点30分钟。如果再不行的话,就不要拖延了,可以到我们“玄元易医”,通过针灸、艾灸、气灸推拿等专业道医手法,进行治疗。
三、搓、捶、撞
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和合,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更加协调。
四、背部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背部艾灸疗法,多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
在腰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如心俞穴、肺俞穴、肾俞穴等),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的部位接近,常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五、背部捏脊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